中南海里已經開了12天會,批周總理。江青、張春橋等人,或直接或影射,說總理是李鴻章,賣國主義。
周恩來 資料圖
本文摘自:《走近周恩來》,作者:權延赤,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恩來對毛澤東的尊敬、欽服、堅信不疑是第一位的,談及這點,我并不否認他作為大政治家的韜略和他在極其復雜、似乎無望的困境中所表現出的高超的斗爭藝術。最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莫過于“文化大革命”中他的始終存在,并能保護下包括鄧小平在內的一大批老干部。這是中國在毛澤東之后,能走上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基本條件和保證。
記得尼克松訪華,談判公報,在北京沒最后談成,總理送尼克松總統去上海,在上海繼續談。具體談判我們參加不上,但從有關同事的議論中,我們知道主要障礙是臺灣問題?偫硪运穆斆鞑胖牵涍^不懈努力,終于談成了《上海公報》。這一公報打破了帝國主義對我國長達二十余年的封鎖,正如美國人所評價的:“假若沒有他,中國不可能如此順利地與美國官方和公眾建立友好關系”,“《上海公報》將仍然是外交措辭最好的第一流文件”。
可是,公報擬定后,總理往北京打電話,主席正在睡覺。記得總理當時很猶豫。毛澤東在尼克松訪華前夕剛犯過大病,休克了一段時間,身體還沒恢復?偫碓谵k公桌旁走了好幾圈急步,正如人們常講的“團團轉”,因為事情很急,不能等。最后,總理下決心承擔責任,不叫醒毛澤東作決定。
這樣做并非沒有先例。當年我跟隨總理去參加日內瓦會議,不少事都是總理先作了決定,回來再向主席匯報。
這次也一樣,總理先決定了,然后再向主席匯報,還寫了書面材料。寫匯報時,總理反復措辭,好像有什么預感似的,從沒見過他那樣的費琢磨。
回到北京后,總理有近半個月的時間神情憂郁,落落寡歡。那些天中南海里天天開會,每次開會回來總理臉色都很不好,但他什么話也不說,只是飯量銳減,常常一個人默默坐在那里想心事。
有一次我請他吃飯,小心翼翼走進他的辦公室,把兩菜一場擺到他的辦公桌上:“總理,8個小時了,你吃點東西吧?”
總理的目光在飯菜上稍觸即離,聲音有些沙啞:“留下一個湯就行了,其余的晚上再吃吧。”
我從總理的眸子里看到一種壓抑和孤獨憂傷的黯然神色,心里不由得一酸,莫名其妙地跟著難受起來。中美聯合公報發表了,封鎖正在被打破,這本該高興的啊,發生了什么事能使總理這樣難過傷心?
我悄悄觀察,悄悄打聽,從負責會議服務的同志那里聽到點消息。中南海里已經開了12天會,批周總理。江青、張春橋等人,或直接或影射,說總理是李鴻章,賣國主義。
我當時就激動地嚷起來:“跟美國建立關系,這是毛主席的決策,總理是在主席領導下做了具體工作……”
“聽說是公報沒有先向主席匯報……我也講不清,這事可不敢再亂說啊,到此為止了。”
“總理打了電話,當時主席在睡覺,時間又不能等……算了,不說了。”
那時這類事我們都不好多議?偫硗嗟热说拿,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罷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6115.html
相關閱讀: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