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蔣介石侍衛長:宋美齡為何要離間蔣介石父子關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近代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語:1937年4月,蔣經國自蘇聯回國后,曾在上海、杭州等地等候多時,卻無緣即刻得見父親。其實,蔣介石并非不愛經國,而是唯恐表現得過于急切,反令經國遭宋美齡的忌恨。于是蔣介石交代經國回鄉讀書。這些情景,王世和都看在眼里,心知肚明。王世和對身邊的人說,夫人(宋美齡)對經國、緯國初期皆心存芥蒂,但這本不足為怪,畢竟她當初曾希望育有一男半女。宋美齡擔心經國、緯國獨占了蔣介石子嗣之愛,所以竭盡可能離間蔣氏父子,這是年輕時的宋美齡“多一個心眼”的算計。

  王世和,蔣介石第一任侍衛長,曾與蔣出生入死20年之久。他畢生低調謙沖,從不對外炫示功績,外人鮮有知曉者。而若蔣介石身邊沒有王世和,不僅蔣介石個人歷史有可能改寫,連國民黨黨史也可能大異其趣。

  家鄉子弟兵隨身護衛

  王世和是蔣介石的表侄,其祖父與蔣介石母親王采玉系堂姐弟關系。浙江奉化溪口鎮葛竹村地處偏遠,人口寡少,營生條件艱困。王采玉嫁到蔣家后,她的堂弟曾在蔣家“玉泰鹽鋪”當店員。若干年后,堂弟之孫王世和年方弱冠,一直待業在家。王采玉受堂弟請托,代覓營生職業。世和雖僅私塾文化水平,但秉性忠厚純樸,反應機靈,手腳勤快,遂被安排在“玉泰鹽鋪”當學徒,順便在蔣家聽候差遣。蔣介石元配毛福梅既要侍候婆婆,又要幫忙照管鹽鋪生意,忙進忙出,遇有雜務,即吩咐王世和代為操辦。王世和年紀雖輕,但總能把事辦得妥貼,甚得蔣家上下歡心。

  1921年6月14日,蔣母王采玉病逝,蔣介石返家奔喪守制期間,玉泰鹽鋪暫時歇業,王世和遂無業在家。守制期滿,蔣介石奉孫中山之命,“墨?從公,來粵助戰”。此前,蔣介石與粵軍將領矛盾甚深,深恐此行粵軍對他采取不利行動,因而打算挑選忠貞可靠的家鄉壯丁,組織一支小規模近身侍衛隊。他見堂侄王世和長得精干結實,反應靈活,便命其廣招體格健壯、吃苦耐勞的家鄉青年,又挑選蔣恒祥、蔣瑞昌、蔣甫元三名蔣姓宗親侄輩,擔任近身侍衛,組成四名成員的侍衛小組。王世和是年22歲,較其他蔣姓侄輩年長,蔣介石遂命王世和為首。

  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全面叛變,孫中山急電蔣介石返回崗位救援。當時,孫中山已率眾退出廣州城,廣州城區及近郊均為陳炯明部隊占領。抵達廣州城郊后,知悉孫中山已登上永豐艦,蔣介石即派王世和化裝成商旅,到黃埔島一帶了解情況。王世和以重金租了一條民船,偷偷越過陳炯明部隊哨兵,讓蔣介石與隨員成功登上永豐艦。

  上艦之后,蔣介石得知船上食物果菜幾近耗盡,連孫中山的日常飲食都成問題,即命王世和利用艦上小舟摸黑到對岸,向民家采購日常食品。小船行至半途,被陳炯明岸上部隊發覺,立即以探照燈照射,一路炮擊。永豐艦官兵見狀馬上以炮火掩護。槍林彈雨中,膽大心細的王世和最終圓滿完成任務,成功購得糧食與蔬菜。

  其間,陳炯明的岸炮不斷朝永豐艦等艦只轟擊,孫中山率眾發炮反擊,艦上官兵在戰斗中頗有死傷,甲板上血漬處處。完成任務后的王世和又扶助傷員到艙下裹傷,并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毅然加入戰斗。有了幾次共同作戰默契之后,王世和與蔣介石的關系更為緊密。他燒得一手好寧波菜,經常在隨侍轉戰期間照顧蔣的飲食。在廣東、福建期間,蔣介石與陳潔如夫妻尚屬新婚燕爾,情感甚篤。陳潔如時常教王世和學文化,對王世和的忠厚篤實甚為信賴。1923年底,孫中山有意委派蔣介石擔任黃埔軍校校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8901.html

相關閱讀: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