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長平之戰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大將軍白起率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全殲趙軍的大規模殲滅戰。是秦趙之間的戰略決戰。

四十九年(前266年),范睢代魏冉為秦相后,實行其“遠交近攻”戰略,認為“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戰國策?秦策三》),力主先攻韓國。自五十一年始,連年向韓進攻。五十二年攻占南陽(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黃河以北地區),五十三年攻占野王(今河南沁陽),切斷韓本土與上黨郡之聯系,韓桓惠王被迫獻上黨予秦以求和。上黨位于太行山西側,秦得此郡,在戰略上可形成夾擊趙國的有利態勢。但郡守馮亭不肯降秦,將該郡17縣獻趙,企圖使趙韓聯合共同抗秦。五十五年初,秦昭襄王派一部兵力攻韓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牽制韓軍,使其無力援趙;同時命左庶長王?率主力攻取上黨。趙孝成王命廉頗為將率軍增援,進至長平,與上黨敗退至此的軍民匯合。趙前鋒與秦先遣部隊初戰失利,裨將茄戰死。六月,秦軍發起進攻,先攻下兩障城、俘四尉。七月,又攻破西壘壁、俘二尉。廉頗鑒于連戰失利,遂采取筑壘壁固守、伺機反擊的防御戰略。秦軍出國遠征,利于速決,難以持久。范雎遂派間諜入趙制造流言,說廉頗不是慮,即將降秦,秦惟懼趙奢之子趙括為將。同時盛待趙王所派求和使者,使各國諸侯誤認秦、趙已和,動搖齊、楚救趙決心;并暗割垣雍(今河南原陽西)于魏,誘其不援趙國。趙孝成王本已疑心廉頗怯戰,聞流言后,拒絕了藺相如及趙括之母所提趙括不適于統兵的諫言,改令只能“紙上談兵”的趙括代廉頗為將。秦王得知趙軍易將,即任白起為大將軍,至長平指揮作戰,并下令有泄白起為將者斬。

趙括遵照趙王意圖,急于求勝,變更了廉頗的防御部署及規定,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白起針對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采取了佯敗后退、誘敵脫離既設陣地,然后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趙軍進攻,白起命秦軍敗退。趙括不查虛實,小勝之后,誤認秦軍士氣不高,遂親率主力發動總攻。趙軍進至秦軍營壘時,被阻于堅壁之前。趙軍多次攻擊,均未奏效;白起即指揮預先部署于兩翼的2.5萬奇兵,迂回至趙軍背后,切斷其退路;同時另以5000精銳騎兵,插入趙軍壘壁間,斷其聯絡。趙軍被分割為各自孤立的兩部分。趙括所率主力,處于進退兩難境地。秦又派出輕兵猛攻。趙軍作戰不利,被迫就地筑壘防御,等待援軍。秦王自河內征發15歲以上所有男丁,增援長平,阻絕趙援軍和糧食。至九月,趙括部已絕糧46日,發展至偷相殺食的慘境。趙括組織四隊士卒多次突圍,均被秦軍擊退,便親率精兵突圍,亦告失敗,并被亂箭射死。趙軍主將陣亡,又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完全喪失斗志,40萬軍民皆降于秦軍。白起認為,“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復,非盡殺之,恐為亂”(《史記?白起列傳》)。遂以欺詐早段,將其坑殺,僅放回年少者240人。連同戰斗中所殺,秦軍共殲滅趙軍45萬,自己也死傷過半。

點評:此戰,趙王在戰爭指導上,昧于秦強趙弱的基本形勢,急于求勝,錯誤地堅持進攻戰略。以中秦國離間之計,棄用名將廉頗;趙括則是紙上談兵,在作戰指導上,不察戰場實際情況,輕率發動進攻,又未采取必要措施,確保后方聯絡,是趙軍被全殲的主要原因。而白起能針對敵方弱點,先誘敵脫離既設工事,再分割、包圍,俟其饑疲,一舉殲之,反映了戰國時期野戰指揮藝術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長平之戰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其規模之大、戰果之輝煌,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白起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使之成為繼孫武之后,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68608.html

相關閱讀:魯國的傳奇寡婦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臧文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