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屈原、淳于?、魯仲連--春秋戰國人物傳11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屈原、淳于?、魯仲連

  戰國時期,人才輩出,且多有志于用世。其中,有的人目睹時局的混亂,卻看不出歷史的出路,并且自己還遭到毀謗,因而感到憤懣、失望。于是乃有淳于?的退隱,魯仲連的高蹈,甚至有屈原的自沉。他們的行徑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的一個側面。他們的才華和成就,也并不因其有某種形式的消沉而有所掩蓋。 歷史

第一節 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最突出的文學家,也是政治家。他與一般游士行徑不同。他的姓名不見于諸子百家之書,司馬遷著《史記》仍為之立傳! 〖沂馈⑸胶驼卧庥銮,名平,楚之同姓。①他自稱是高陽氏的后裔,父名伯庸①。他的故里,傳說在丹陽之秭歸②。屈原出生大約在楚威王五年(公元前335),這時正是列國紛爭、楚國尚能同秦國抗衡的時代。在這以前的一百余年間,楚國曾是日益強大的大國,楚國的政治、文化都曾有很大的發展,培養了不少的人才。而且,由于列國之間文化交流,楚國曾經吸收大量的中原文化。到了屈原出生的時代,楚國已經具有豐富的文化傳統!妒酚洝非瓊髡f他“為楚懷王左徒”時,已“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這樣的文化教養,是春秋以來的傳統教養。當時“博聞強志”“嫻于辭令”的人物,各國都有。象鄭國的子產,就是既“嫻于辭令”,又被稱為“博物君子”的人。這類人物的產生,正是時代的需要。屈原具有這樣的教養,在楚國也是急需的人才。《史記》本傳又說他“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由此可知,屈原一入仕途,曾很受最高統治者的器重。這時屈原大約只有二十歲。他的文化教養雖然很高,但還缺乏政治經驗。他在政治風云變幻之中,盡管懷著遠大的抱負,并有能干的才具,卻不免橫遭讒謗,而被排擠,以致離開朝廷!妒酚洝繁緜髡f:“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屬平屬草藁。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原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跖枨健薄

歷史

  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乃離郢都而北走。大約就在這時,他憂愁苦悶而寫出了《離騷》!妒酚洝繁緜髡f:“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朋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痹谶@同時或稍后,又作了《天問》。  屈原既疏或被黜之后,楚國的政治方針、軍國大計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緛,在這之前,六國“縱親”,楚懷王曾為縱約之長。在列國之間的合縱連橫兩派政治勢力的斗爭中,楚國曾是合縱勢力的主要力量。當時的情況是:“橫成則秦帝,縱成則楚王”。為了楚國的利益,堅持合縱,本是楚人理當堅持的政策。屈原正是這一國策的堅持者。而上官大夫等人則是合縱的反對派。屈原既被疏黜,合縱的力量亦即削弱。這時,秦國派遣張儀到楚,先破壞齊楚之間的縱約,而后大舉進攻楚國。于是楚國遭到了連續的失敗!妒酚洝繁緜髟幸欢卧敿毜挠涊d: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縱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浙。斬首八萬。虜楚將屈?。遂取楚之漢中地! 〈撕螅У酏R國的援助,再發兵擊秦,又遭魏國的襲擊,遇到了更大的困難! 〈蟾啪驮谶@時,懷王認識到合縱的重要,于是又派屈原前往齊國。這時屈原的職位可能是三閭大夫! ‘斍x楚赴齊的期間,張儀又一次來楚。楚懷王本來是“愿得張儀而甘心”的,但由于張儀“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因而“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边@時屈原從齊國回來,諫懷王,但已無濟于事。《史記》本傳說:“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此事又見《楚世家》,時當懷王十八年! ≡谶@以后,楚國一度聽齊?王之計而與齊韓合縱,但不久又“倍齊而合秦”。再后,懷王竟與秦昭王為婚,訂了盟約。政策如此搖擺,終于孤立無援①。最后,懷王竟至不聽昭雎等人的忠告而入秦境,以致被秦拘留而死。大約在此期間,屈原曾由被絀而又被放逐。可以看出,屈原的政治遭遇,是同楚國的政策動向分不開的。他被放逐的時間,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可能是當秦楚訂盟前后。《史記》本傳說:“雖放流,?懷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顧、俗之一改也!

  楚懷王困死于秦,頃襄王繼位,子蘭為令尹,屈原的政治遭遇變得更壞。《史記》本傳說:“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在這以后,屈原便流落江南!毒耪隆返炔糠肿髌反蟾抛饔诖藭r!妒酚洝繁緜鳎f他“至于江陵,被發行吟譯畔”,終于“自投汨羅以死”。這時約當頃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86)左右! 槿酥竟澓臀膶W成就屈原一生,政治上雖不得意,其為人志節卻不同流俗,其文學成就獨放異采。屈原的作品,根據漢人的編定和注解,共計二十五篇。其中最主要的是《離騷》、《天問》和《九章》等篇! ∏钣凇俺啬撼钡臅r代,卻表現了卓立不群的人格,具有高潔的品質和獨特的識見。一篇《離騷》最集中地表現了屈原為人的這一特征!妒酚洝繁緜饕茨贤鮿矓ⅰ峨x騷傳》云: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戏Q帝譽,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其行廉,其稱文山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這一評價,可以說對于屈原為人和《離騷》一文的總的概括。“志?”而“行廉”,“舉類邇”而“見義遠”,最集中地概括了《離騷》的思想特色和藝術特色!  峨x騷》是屈原作品中最重要的一篇,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帶有自敘傳性質的第一篇大型作品。作品一開始即說: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余于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能。

  屈原是以“內美”和“?能”自負的。這一點大不同于當代的一些游談之士。屈原以“內美”和“?能”自負,也不同于后世某些雅人的孤芳自賞,而有著他自己的政治抱負!峨x騷》又說:日月忽其不掩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粨釅讯鴹壏x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采吾道夫先路!  翱置廊酥t暮”、“乘騏驥以馳騁”,這樣的抱負是相當遠大的。愿為“先導”,以此自負,是忠心耿耿的! ‘斶@種政治抱負不得實現時,屈原便堅持自己的操守,而不同流合污!  峨x騷》又曾寫道: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雖不同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這里自敘更加明白:正當眾人“競進”、”馳騖”之時,而自己則師法“前修”。“不周于今之人”,卻“依彭咸之遺則!薄 ∵@是十分明確的為人信念和準則。在這以下,又說到“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伏請勿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懊裆饔兴鶚焚猓嗒毢眯抟詾槌。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象這樣一些言語都充分表達了屈原為人不同流俗的思想特點。

歷史

  屈原這樣的思想特點同楚國先賢的傳統有繼承關系,也同中原的文化傳統不可分割! 〕䥽荣t的優良傳統之一,是忠愛宗國。《戰國策?楚策一》記載莫敖子華同楚威王曾有這樣的問答:威王問于莫敖子華曰:自從先君文王,以至不谷之身,亦有不為爵勸、不為祿勉、以憂社稷者乎?  莫敖子華對曰:如章不足知之矣! ⊥踉唬翰挥诖蠓颍瑹o所聞之!  澳阶尤A對曰:君王將何問者也?彼有廉其爵、貧其身,以憂社稷者;有崇其爵、豐其祿,以憂社稷者;有斷脛決腹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有勞其身、愁其志,以憂社稷者;亦有不為爵勸、不為祿勉,以憂社稷者。  這就是說,自從楚文王以來,直至威王之世,曾經有過各種類型的忠于社稷的人物,史實具在,歷歷可數。屈原博聞強志,不能不深受這一歷史傳統的影響! ∨c此同時,屈原也曾接受中原的傳統文化,他對于華夏的古圣先賢也是衷心向往,而且熟悉歷史的經驗教訓。《離騷》有云:依前圣以節中兮,喟憑心而歷茲。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

  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不顧難以圖后兮,五子團失乎家弄。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長。湯禹儼而只敬兮,周論道而莫差。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由此看來,夏商周的傳統文化,對屈原的思想中有很深的影響。他對歷史人物事件的是非標準,和齊魯之儒的觀點也頗有一致之處?梢哉f,他的為人志節,既有楚國先賢的影響,也有歷代圣賢的影響。《離騷》之作,從其思想內容來看,正如戰國后期的諸子之文,已有兼容并包各種文化傳統的趨勢。因此,《離騷》的思想傾向既有楚國文化的傳統特征,又有中原文化的傳統特征。

歷史

  關于《離騷》這一突出的特征,魯迅《漢文學史綱要》曾說過這樣的話:實則《離騷》之異于《詩》者,特在形式藻采之間耳。時與俗異,故聲調不同。地異,故山川神靈動植皆不同。惟欲婚簡狄、留二姚,或為北方人民所不敢道;若其怨憤責數之言,則三百篇中之甚于此者多矣。楚雖蠻夷,久為大國,春秋之世,已能賦《詩》,風雅之教,寧所未習?幸其固有文化,尚未淪亡,交錯為文,遂生壯采。劉勰取其言辭,校之經典,謂有異有同。固雅頌之博徒,實戰國之風雅!半m取熔經義,亦自鑄偉辭。..故能氣往轢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艷,難與并能。”(《文心雕龍?辯騷》)可謂知言者已。  魯迅這一評論,相當全面,探本溯源,指出了《離騷》的主要藝術特征。屈原的《天問》,也是一篇自抒憤悶的作品!短靻枴返膬热,不僅象《離騷》那樣稱述夏商之代、古圣先賢,也不僅“懟世俗之混濁,頌己身之修能”,而且是“懷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瑣末,放言無憚,為前人所不敢言。”①其中有云: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歷史

  這就是“懷疑自遂古之初”者!  短靻枴返膬热荩榷噍d神話傳說,也有歷史故事。對于某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屈原有不得其解者,便呵而問之。也有知而故問者,乃是借以抒憤! ∏砥诘闹匾髌,還有《九章》中的《涉江》、《哀郢》、《抽思》和《懷沙》等!渡娼氛f:“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吾不能?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薄栋й氛f:“惟郢路之遼遠兮,江與夏之不可涉。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復。”《懷沙》說:“世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愿勿愛兮。朋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凡此,都和《離騷》的情調基本一致,都是發自肺腑,深沉之至。

  又有《九歌》一組民間樂曲,多半是屈原采自民間、為之加工的作品。

歷史

  其內容和形式都和楚地巫風大有關系。這類作品,王逸以為寫于流放期間,大概不錯。魯迅指出,這些作品,“綺靡杳渺,與原他文頗不同,雖曰‘為作’,固當有本!笨梢哉f,中國的文人學者比較系統地整理加工民間作品,屈原是最早的。  《史記》屈原本傳還載有《卜居》、《漁父》。其中設為問答,表白屈原不肯同流合污、寧死不屈之志。這大概是屈原既死之后,楚人哀傷而為之辭,不似屈原自著。但先秦的文人學者著書立說,本來不一定皆出本人手著。戰國晚期雖然有了個人專門著述的風氣,但門人后學續有所作,也仍然屬于一家之言。屈原的作品,自然也不例外。  對后世的影響屈原對后世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人格的影響,一是文學的影響! ∏娜烁,千百年來,對于文人學者已經成為一種典范。歷代的詩人詞人、尤其是遷客騷人,大抵都以屈原的精神為依傍。也可以說,屈原的精神,在中國歷史上,已經形成一個修身潔行的傳統。漢代的賈誼,唐代的杜甫,其精神境界都直接繼承了屈原的傳統。從這一點看,屈原影響于傳統的民族性格,是很值得重視的一個方面! ∏谖膶W方面的影響,也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在屈原的《離騷》以后,產生了一系列的騷體作品。從漢代開始,賈誼的《吊屈原文》、《?鳥賦》固是騷體,嚴忌的《哀時命》、董仲舒的《士不遇賦》也都是騷體。到唐代,柳宗元的《瓶賦》、《懲咎賦》等也都是騷體的傳統。其次是在屈原的《卜居》、《漁父》之后,也產生了一些“對問”體的作品。宋玉的《對楚王問》固是開端,而在漢代,東方朔的《答客難》、楊雄的《解嘲》都是此類作品的繼續。到了唐代,韓愈的《進學解》也是這類作品的傳統。

  當然,屈原的文學影響是非常廣泛的,不僅上述兩端。劉勰《辯騷》說:“枚賈追風以入麗,馬揚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詞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苑其鴻裁,中巧者獵其艷詞,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逼溆绊懼钸h,遍及歷朝歷代,而且深入到各類文人學子。這不是任何作家詩人所能企及的。

第二節 淳于?

  淳于?,齊國人,主要活動于齊威王、齊宣王和梁惠王在位時期的齊魏兩國。他約與孟子同時,而年代較后! 〈居?博聞強記,以多智為齊人所稱。數為齊使諸侯,未嘗屈辱①。他慕齊政治家晏嬰之為人,多所陳說,并“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彼c鄒衍、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騶?之徒,先后游學于齊國都之稷下,稱稷下先生,齊王命曰列大夫,備受尊禮②。《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稱:“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指意。故慎到著十二篇,環淵著上下篇,而田駢、接子皆有所論述焉。”《漢書?藝文志》法家著錄慎子十篇,道家接子十二篇。田子二十五篇,陰陽家騶?十二篇。合二書所記,可見稷下先生中實有不同學派,而慎到、騶?,既“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又分別屬于法家、陰陽家。淳于?在稷下先生中不名一家,《史記》稱其“學無所至”! ↓R威王喜隱語,又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政治荒亂,左右莫敢諫。淳于?以隱語進諫說:“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王知道這是什么鳥嗎?”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庇谑峭跽沓謴土怂趪鴥韧獾耐。司馬遷很重視淳于?的這次進諫的效果,說這使齊威王威行諸侯三十六年。  威王八年(前349)楚大發兵加齊。齊王使淳于?到趙國請救兵,隨帶金百斤,車馬十駟。淳于?仰天大笑,冠纓因之而斷。王說:先生嫌這個任務小嗎?淳于?說:何敢!王說:那么,是為什么呢?淳于?說:我剛從東方來,見道旁有穰田的人,以一個豬蹄子、一盂酒祈福,說‘甌窶滿篝,污邪滿車,五谷蕃熟,穰穰滿家!铱此玫臇|西很微薄,而想得到的東西卻很多,所以笑他”。于是齊王把贈送趙國的禮品改為黃金千鎰、白璧十雙,車馬百駟。淳于?到了趙國,交涉得很順利。趙王答應給精兵十萬,革車千乘。楚聽說了,乘夜把兵撤回去了! ⊥鯇τ诖居?出使的成果大為高興,置酒后宮,召淳于?來喝酒。王說:先生能喝多少酒就醉了?淳于?說:臣飲酒,一斗也醉,一石也醉。王說:先生飲一斗已經醉了,怎么還能飲一石呢?淳于?就說,因飲酒場面的不同,飲酒人心情的不同,酒量也就不同。他說: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御史在后。?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  這是一種情況。  若親有嚴客,??■鞠■,侍酒于前,時賜余瀝,奉觴上壽,數起飲,不過二斗徑醉矣。

歷史

  這是一種情況! ∪襞笥呀挥,久不相見,卒然相睹,歡然道故,私情相語,飲可五六斗徑醉矣! ∵@又是一種情況! ∪裟酥蓍傊畷信s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后有遺簪,?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這也是一種情況。  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主人留?而送客。羅襦襟解,微聞薌澤。當此之時,?心最歡,能飲一石。

  這是第五種情況。淳于?說這話的意思,是在說,享樂的追求是無窮盡的,一味地追求享樂,就會走到邪路上去。齊王聽了淳于?的話,罷了長夜之飲①。在齊宣王時期,淳于?曾于一日之內見七士于王。王說,“千里而一士和百世而一圣,都不容易。你一朝而見七士,士不是太多了嗎?”淳于?說:“鳥要翅膀相同者聚居,獸要蹄子相同的并走。在沮澤之地尋求柴葫桔梗,累世不能得其一。如到睪黍、梁父的山陰去找,可以成車地拉。物,是各有其類的。?是賢者之類的。王求士于?,譬如予河中取水,于燧中取火。?還要見士于王,豈只七士而已哉!雹诤髞泶居?是否又見士于世,史無記載。有一年,齊欲伐魏。淳于?說:“韓子盧是天下的疾犬。東郭逡是海內的狡兔。韓子盧追趕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結果是犬和兔都累死了。田父見到了它們,沒有費什么力氣,就把它們弄到手了,F在齊魏長期相持,以致士卒疲勞,恐怕秦楚會收田父之功的!饼R王聽了,害怕起來,便把作戰計劃取消了③。

  淳于?在齊國的事跡,表明他善于用譬喻的方法委婉陳詞,打動人主,從而在政治上起了作用,有時還是相當大的作用! 〈蠹s是在齊宣王時期,淳于?離開齊國而到魏國。不知是在齊或在魏,他跟孟子有一次對話。他說: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說:禮也。他說:嫂溺則援之以手乎?孟子說:嫂溺不援,是鳥獸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淳于?緊接著就問:“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①淳于?對“天下溺”的提法,表明他對于當時局勢的關心,也表明他有參與政治實踐的緊迫感。但他到魏以后,受到梁惠王的款待,卻堅決要歸隱。《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客有見?于梁惠王;萃跗磷笥,獨坐而再見之。終無言也。惠王怪之,以讓客曰:‘子之稱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見寡人,寡人未有得也。豈寡人不足為言耶?何故哉?”客以謂?。?曰:‘固也。吾前見王,王志在驅逐,后復見王,王志在音聲,吾是以默然!途咭詧笸。王大駭曰:‘嗟乎,淳于先生誠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來,人有獻善馬者,寡人未及視,會先生至,后先生之來,人有獻謳者,未及試,亦會先生來。寡人雖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憋@然,淳于?在惠王接見時,已發現他并沒有求教的誠意。后來,惠王又延見淳于?,連續談了三天;萃跸氪郧湎嘀,淳于?辭謝了;萃跛鸵园曹囻{駟,束帛加璧,黃金百鎰。從此,淳于?告別了政治舞臺,終身不仕。以淳于?那樣熱心于政治的人,后來這樣消沉,除了是因對現實的失望,恐怕不會是別的了。

第三節 魯仲連

  魯仲連,齊國人,與趙孝成王、平原君同時。史稱其“好奇偉,?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雹诹x不帝秦趙孝成王時,秦將白起破趙長平之軍前后四十余萬,東圍邯鄲。魏安?王使將晉鄙救趙,畏秦,止于蕩陰不進。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想通過平原君對趙王說:“秦所為急圍趙者,前與齊?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今齊已益弱! 》浇裎ㄇ匦厶煜,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復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為帝,秦必喜,罷兵去!逼皆q豫不決。  這時魯仲連恰好游趙,碰上秦兵圍邯鄲,聽說魏將軍新垣衍要叫趙尊秦為帝,就去見平原君說:“這件事將怎么辦?”平原君說:“勝也何敢言事!四十萬之眾折于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說:“起先我以為您是天下的賢公子,現在才知道您不是天下的賢公子。魏國的客人新垣衍在哪里?我替您責備他,叫他回去!薄 ◆斨龠B見到新垣衍后,沒有說話。新垣衍說:“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視先生之玉?,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易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魯仲連說:“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于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毙略苷f:“先生助之將奈何?”魯仲連說:“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固助之矣。”新垣衍說:“燕則吾請以從矣;若乃梁者,則吾乃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魯仲連說:“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耳。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毙略苷f:“先生獨不見夫仆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而智不若邪?畏之也!濒斨龠B說“嗚呼!梁之比于秦若仆邪?”新垣衍說:“然”。魯仲連說:“吾將使秦烹醢梁王!毙略芎懿桓吲d地說:“憶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魯仲連說:從前九侯、鄂侯、文王,是商紂的三個諸侯。九侯有個女兒生得很美麗,進獻給紂王,紂王以為不好,就把九侯剁成肉醬。鄂侯為這事極力諫爭,而被做成肉干。文王為這事嘆息,被紂拘留在?里一百天,想要把他置之死地,F在,秦是萬乘之國,魏也是萬乘之國,又都稱王。為什么看到秦打了一次勝仗,就要尊他為帝,而使自己落得個成為肉醬肉干的地步呢?況且秦如果真稱帝,就要以天子的地位發號施令,要變換諸侯的大臣,奪去他所憎惡的人的官爵,而給予他喜歡的人。他還將使他的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住在魏王的宮殿內,魏王怎能過上安定的日子,將軍又怎能得到舊時的寵幸?”新垣衍聽了,起而再拜,說:“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吾請出,不敢復言帝秦。”秦將聽到,退卻五十里。正值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軍,秦軍便撤去。

歷史

  書報聊城二十余年②后,燕將攻下聊城(約當于今山東聊城縣)。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仲連寫了一書,綁在箭桿上射入城中。書中開頭說: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卻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智也。故智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今死生榮辱,尊卑貴賤,此其一時也。愿公之詳計而無與俗同也! ∵@是指出,燕將面臨歷史性決擇的關鍵時刻,不可錯過。接著就說明當時的局勢是“以敝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接著就說:為公計者,不如罷兵休士,全車甲歸報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見公,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可明矣。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百姓以資說士,矯國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  最后,書中說:“且吾聞,佼力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恭名!辈⒁霉茏雍筒苣墓适乱宰C其說。管子不死于公子糾之難,而“據齊國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為伍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鄰國”。曹沫為魯將,不顧三戰三敗之恥,卒脅迫齊侯,收回失地,使天下震動,諸侯驚駭,威信吳、越! ⊙鄬⒁姷紧斨龠B書,表示同意,說:“敬聞命矣!币蛄T兵去。但史稱贊魯仲連說:“解齊國之圍,救百姓之死,仲連之說也!雹俨粸樯藤Z之事邯鄲解圍后,平原君欲封魯仲連。仲連堅辭。使者三次來,終不肯受! ∑皆镁,以千金為仲連壽。仲連笑了。他說:“所謂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而連不忍為也!彼燹o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①。  聊城破后,田單歸齊,想推薦魯仲連,綸他以爵位。仲連說:“吾與富貴而詘于人,寧貧踐而輕世肆志焉!彼焯与[于海上,不知所終②。 歷史

  書報聊城二十余年②后,燕將攻下聊城(約當于今山東聊城縣)。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仲連寫了一書,綁在箭桿上射入城中。書中開頭說: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卻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非智也。故智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今死生榮辱,尊卑貴賤,此其一時也。愿公之詳計而無與俗同也。  這是指出,燕將面臨歷史性決擇的關鍵時刻,不可錯過。接著就說明當時的局勢是“以敝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接著就說:為公計者,不如罷兵休士,全車甲歸報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見公,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可明矣。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百姓以資說士,矯國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

歷史

  最后,書中說:“且吾聞,佼力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恭名!辈⒁霉茏雍筒苣墓适乱宰C其說。管子不死于公子糾之難,而“據齊國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為伍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鄰國”。曹沫為魯將,不顧三戰三敗之恥,卒脅迫齊侯,收回失地,使天下震動,諸侯驚駭,威信吳、越! ⊙鄬⒁姷紧斨龠B書,表示同意,說:“敬聞命矣!币蛄T兵去。但史稱贊魯仲連說:“解齊國之圍,救百姓之死,仲連之說也!雹俨粸樯藤Z之事邯鄲解圍后,平原君欲封魯仲連。仲連堅辭。使者三次來,終不肯受! ∑皆镁疲郧Ы馂橹龠B壽。仲連笑了。他說:“所謂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而連不忍為也!彼燹o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①! ×某瞧坪螅飭螝w齊,想推薦魯仲連,綸他以爵位。仲連說:“吾與富貴而詘于人,寧貧踐而輕世肆志焉!彼焯与[于海上,不知所終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74556.html

相關閱讀: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魯國的傳奇寡婦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臧文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