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許自傷
逃兵,在我們的宣傳教育中是怕死鬼,是一個很不光彩的角色,在有一些電影中還有槍斃逃兵的鏡頭。
那么在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前有一個緊急規定就是不許自傷,槍斃逃兵要團以上機關批準。
做出這一決定的是一些打過仗的部隊首長,因為真正的戰爭與我們宣傳品中的戰爭是有一些區別的。
后來的戰爭實踐證明,這一決定是非常英明的。因為在和平年代的宣傳教育中是不會把自己誤傷自己的事情講出來的。
79年2月16日晚,我們就進入了戰壕。
早上4、5點鐘就開始了炮火攻擊,那時天還沒亮,但整個炮火把天空都打紅了。我們的炮兵陣地也打的濃煙滾滾,分不清是我們的炮打過去了,還是越南人的炮打過來了。
因為就是在平時的演習中也沒有見過這種場面, 沒有見過打這么多炮彈的, 有一些兵的腿不聽招呼在那里哆嗦發軟。
在部隊發起進攻的時候,有一位衡山籍的兵怎么也爬不起來,最后是班長背著他往前進攻的,但緩過了這一陣子之后,這個兵反而變的很勇敢,打死了很多的敵人,后來成了戰斗英雄。
如果當時班長一氣之下把他給槍斃了, 豈不是冤枉了他,也給后面的戰斗造成了非戰斗減員。
(3)打死不許動
部隊在行進、夜間留宿的時候, 尤其是打穿插時,會與敵人遭遇或遇到敵軍的偷襲。 在這種情況下部隊又作出了一個英明決定,那就是打死不許動。
這一招果然很靈,戰斗進行的第五天,我們在某地留宿。晚上越南人來襲擊,由于大家都能嚴格遵守打死不許動這一條鐵的紀律,整個的反偷襲戰斗是很成功的。盡管敵人是光著腳來,走路聽不到聲音;帶著手榴彈來,不暴露打槍的火力點。
但我們采取的做法是,對凡是走動的人或站著的人實行開槍即打的戰術,使得敵人難以實施他們從中作亂的偷襲計劃。第二天早上天亮一看,打死的全是敵軍。
在行進中也是一樣,遇到襲擊,只要大部隊不亂,用機槍和82無后座力炮,或派一個班就能很快把敵人消滅掉,或視情況再作出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還有一次我們的偵察兵在執行偵察任務的時候,一個兵不慎被敵人的阻擊手打傷,但他并沒有慌張,而是馬上臥倒在地一動不動,這時越南人也弄不清是打死了自己人呢?還是打死了中國人?于是過來了四個越南人來看一下情況,結果被潛伏的偵察兵一舉全部殲滅之。
反觀有一些部隊就做不到這一點, 遇到一點越軍的偷襲,整個部隊就打亂了。
造成班不成班,排不成排,連不成連,整個指揮也就失靈了。從第一天進去遭遇伏擊開始,到最一天撤軍,整個前線都有這個部隊散落的兵,一直就沒有收攏過部隊。這就是沒有鐵的紀律的危害。
(4)錯一點都不行
或許有人不同意或不理解這種提法,如今社會流行一種“一個人干,兩個人看,還幾個再搗蛋。”的說法,在這里不去評論這種說法的對與錯。我只能說,在戰爭中對于軍人來說,錯一點都不行。在戰爭中出錯,對于軍人來說付出的是生命與血的代價。就像毛主席所說的“保密工作九分之九都不行,非十分不可。”
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撤軍的前一天, 有一個連隊在一座山頭上駐守。
通信員拿了一封電報給連長看,連長看也不看,就把它卷成一團丟在了山坡上。
等到幾個小時過后,發現山底下怎么有越南人在活動, 再一看其他兄弟部隊都不知道到那里去了, 結果這時候才想起那封電報,等找過來一看原來是要他撤軍的命令,時間耽誤了。由此給部隊造成很大的傷亡。
還有一個接力排長,營長叫他帶一個班去一座山頭上開通接力機。他滿口答應的好好的,可是去了四、五十分鐘后還沒有開通,營長急了跑到山上一看,接力天線沒帶。這就是出錯帶來的危害。
(5)步兵角色的轉變
2003年4月9日美軍很順利的拿下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些軍事評論家對此也解釋不清。其主要原因是沒有認識到,步兵的角色已在現代戰爭中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再做更多的解釋,也會跟前面的解釋發生矛盾。
79對越自衛還擊戰剛開始的時候是用炮火進行攻擊,后來步兵開始出擊。由于對方的陣地上還有不少活著的越軍,因此給沖鋒的步兵造成很大的傷亡。一些指揮員馬上醒悟過來,不能這么沖。于是調整了策略,規定凡發現敵人明顯的用槍掃射的,先用炮打。
等到對方沒有動靜了,再派少量的步兵前去看看情況,這樣傷亡大大減少。而有的部隊打下一座山頭也只犧牲兩、三個人。本身步兵營里就配有機炮連,大炮打完了,小炮也要發揮作用。加上還有坦克車的配備,就更不應該實行大量步兵的沖鋒作戰。
2月19日,我們在一座山上看坦克打對面山上敵人的火力點,簡直是神了。從發現敵人的火力點算起,到我方坦克的炮彈打出,最快只用了三秒鐘。逼著越南人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敢一個勁的掃射。按照坦克兵的考核標準優秀是,從發現敵人火力點,到炮彈將目標擊中是七秒鐘。
可見我方一些坦克兵的訓練水平是很高的,但作為軍隊的指揮員應該發揮他們的優勢,而不要派大量的步兵去沖鋒。像這樣的指揮員,受到了戰士們的很高評價。
實戰證明步兵已經從過去的進攻主力角色發生了轉變,作為指揮員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
在平時的訓練中我們就應該把步兵訓練成 :
1、偵察員,會發現敵人的火力點和重要的軍事設施,會報坐標,以方便炮兵的開炮;2、通信兵,對發現的情況要會報告,要會使用通信工具;3、指揮員,要會指揮炮兵開炮;
4、最后才是步兵,將剩余的殘敵消滅盡。
作為現代步兵一定要想到在你的身后有炮兵、 有飛機、還有導彈等等, 不是你一個人和一個兵種在作戰,而是諸兵種在協同作戰,不要冒然的沖鋒,這樣傷亡就會大大減少。
(6)全民皆兵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越南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全民皆兵。
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主要打擊對象是越軍,而不是老百姓,但對老百姓也不能不防范。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遇有夜間行進時,實行的是責任觀察法,即一個看前面,一個看前面,一個看右面,一個看后面,發現敵人要做到先敵開火。只要堅持這么做,部隊傷亡就會大大減少。
一些炊事員在沒有鍋子的情況下,利用空罐頭盒煮面或煮飯,及時保證了前面戰士的飲食供給。一些通信兵利用敵人的即有空明線和高壓線通電話,創造了軍史上的第一案例,還發明了邊架線邊通話的放線器,給整個戰爭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甚至有人提出為減少因炮彈的炸傷, 建議將鋼盔放大制成一個鋼罩, 可以把整個人罩住。只可惜已到了戰爭的后期,做也來不贏了。
(10)“三不”男子漢
即便是今年的戰友聚會,還有不少的戰友不喝酒、不抽煙、不喝茶,他們始終固守著當兵時形成的概念,認為這三樣東西都不是好東西。
在我們部隊有一位副指導員,他的父親是原廣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父親從小就教育他別喝酒,別抽煙,別喝茶。他入伍后,把自己號稱為“三不”男子漢,在他的影響下全連9名干部,除司務長一人因工作需要抽煙外,其余的均不抽煙和喝酒。
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我們繳獲了一些越南人的酒,全連盡然沒有一個人提出喝酒的。事實也證明不喝酒、不抽煙、不喝茶確實對戰斗部隊有很多的好處。
像不抽煙,晚上就不存在暴露目標的問題;不喝酒,就不存在迷迷糊糊或睡過頭的問題,也不會發酒瘋;不喝茶,也就不存在燒開水泡茶喝的問題。
但在后來的一些電影和電視中經常看到表現軍人喝酒、抽煙、喝茶的一些鏡頭,甚至還出現了臨戰前還喝酒的鏡頭。
這實在是一種誤導,至少不是優秀軍人的表現。
其實即便我們回到了營房,遇有逢年過節也是不喝酒的和禁止喝酒的,最多也只是喝一點帶甜味的酒。因為我們是野戰部隊,要擔負戰備值班任務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0506.html
相關閱讀: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