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越戰爭秘聞:越南男女戰俘同居 做鬼也風流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核心提示】越南當局把中國說成是“越南的頭號敵人”,“要越南人民抵抗中國侵略者”。并造謠說:“中國抓了俘虜就殺,一個腦袋可獎500元。”“當了中國俘虜就只有死路一條,或被殺掉,或被活埋、剝皮,或被打毒針,打了針以后使人發瘋,幾天就死掉。”因此,越軍被俘后,敵對情緒嚴重,思想比較頑固。

197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時,昆明軍區在云南盤溪、羊街組建了兩個師級俘虜收容所,共接受越俘771人;在廣西省軍區建立第1、2、3、4、5俘管所,后來廣西省軍區又組建了6所,接受了湖南省軍區、廣東省軍區的第7、8俘管所。俘管所的主官是主任、政委,下設宣傳科、材料科、供管科、衛生所和3個俘虜隊,每個所編制官兵119人,共接受越軍戰俘995人,其中女俘117人,男俘878人,尉級以上軍官15人。1979年2月,我軍廣西、云南邊防部隊在自衛還擊戰中共殲敵4萬余人,俘敵1766人。1979年6月底,我國將越軍戰俘全部釋放完畢,俘管所全部解散。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結束后,中越邊境武裝沖突仍然時有發生,我軍經常在武裝沖突中抓獲越軍戰俘。于是,根據形勢需要我軍又成立了兩個戰俘營。1980年7月,廣西省軍區組建正團級外籍軍人收容所,代號54271部隊,共收容越軍戰俘66人,全部是男俘,軍官7人,士兵59人。此外,接受安置越軍投誠人員48人,其中軍官10人,士兵35人,民軍3人。1980年8月7日,云南省軍區在玉溪組建營級外籍軍人收容所,至1989年4月,共接受越軍戰俘94人。此外,接受安置越軍投誠人員24人,職務最高的是越軍一名少校、師副參謀長。我軍兩個外籍軍人收容所共接受越俘160人,90年代初全部釋放。

我軍與越軍交戰10余年間,共俘獲越軍戰俘1926人,軍銜最高的是被我軍導彈擊落的越軍371師921團第3飛行大隊大尉飛行員陳尊和少校、師副參謀長。越俘的主要成分是越南人民軍、民軍、公安兵和其他武裝人員。其民族構成主要是京族,其次是居住在中越邊境地區的壯、苗、瑤、岱依等少數民族。

越軍戰俘與美軍、日軍戰俘不同,據我軍戰俘管理人員介紹越軍戰俘的特點有3個方面:一是越軍長期處在戰爭環境和貧困落后的經濟條件下,養成了吃苦耐勞、勇敢善戰的習氣和頑強的生存能力。越軍建軍以來,從未間斷過戰爭,因此,戰斗骨干多,排以上軍官大多打過仗,實戰經驗豐富;越軍士兵多數在入伍前是民兵自衛隊員或在讀中學時受過初級軍事訓練,具有一定的軍事素質。越南士兵對生活要求不高,特別是來自農村的青年,每天能吃上三頓飽飯就很滿足了。二是越軍戰俘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和霸權主義思想。越軍戰俘盲目地認為越南“過去曾打敗過日本、法國、美國侵略者,現在已成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可以打敗中國”,并認為越南出兵侵略柬埔寨、控制老撾,是“履行國際主義義務”。三是受越南當局反華欺騙宣傳較深。據越俘反映,越南當局把中國說成是“越南的頭號敵人”,“要越南人民抵抗中國侵略者”。并造謠說:“中國抓了俘虜就殺,一個腦袋可獎500元。”“當了中國俘虜就只有死路一條,或被殺掉,或被活埋、剝皮,或被打毒針,打了針以后使人發瘋,幾天就死掉。”因此,越軍被俘后,敵對情緒嚴重,思想比較頑固。當然,許多越軍戰俘對胡志明時期中越友誼還留有美好印象,對中國人民在越南抗法、抗美戰爭中給予的無私援助,有著難忘之情。

為了加強對越軍戰俘的管理教育,我國政府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對越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問題的決定》,總政治部頒發了《關于管理教育越俘的意見》、《關于對越軍的俘虜須知》、《關于管理教育越俘的補充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為管理、教育、改造越俘指明了方向。

對越俘的宣傳教育的指導思想是:從中越兩國人民的友誼出發,高舉“和平、友誼、胡志明”三面旗幟,揭露越南當局的欺騙宣傳,消除疑慮,緩和敵對情緒。俘管所為越俘放映了《越南當局反華暴行》、《越南當局驅趕華僑紀實》和反映我軍優待俘虜的影片《光輝的勝利》,閱讀黃文歡所著的《越中兩國人民的戰斗友誼不可歪曲》、《回憶和胡主席在一起的日子》等書籍,演唱《越南--中華》的友誼歌曲,開展紀念胡志明活動,組織參觀工廠、農村、商店,看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許多越俘參觀后感慨地說:“中國東西多、又便宜,人民生活好,而我們越南越來越窮,人民越來越苦。”“政府講中國如何亂,人民如何苦,都是騙人的鬼話!”

對越俘的教育工作在戰場押送時就開始了。某團8連押送8名越俘到我軍駐地,路途98里,沿途盡是無人走的險山峽谷和原始森林,古藤雜刺盤根錯節。8名越俘中有4名傷俘,有的屁股受傷,有的腳受傷,行動非常不便。我軍戰士就扶著越俘一步步艱難地前進。翻譯走一路,對他們宣傳一路。衛生員定期為傷俘換藥。俘虜餓了,我軍戰士就掏出自己的干糧給他們充饑。

連隊在深山密林中轉了兩天,沒有碰到一滴水,恰好這兩天驕陽似火,戰士們個個汗流浹背,有的嘴唇干裂,流出了血。大家只好找來芭蕉心,擠出水汁,自己舍不得喝,先讓越俘解渴。有一種鳳尾草,吃起來甜里帶澀,水份很多,很解渴。戰士們拔了一把又一把,自己舍不得吃,讓給俘虜吃。越俘見我軍戰士同樣沒有水,卻把止渴的東西讓給他們,個個都很感激。為了減輕我軍官兵的負擔,他們也主動拔鳳尾草,有的拔了一口袋。第二天深夜部隊到了宿營地,全連百十號人只找到兩桶水。官兵們先給越俘每人打了一碗,并把僅有的十幾塊干糧送給他們吃。剩下的水,戰士們每人只分到一口。9班副班長看到越俘只有一條被單,睡在山邊容易著涼,馬上割來一大捆茅草,給越俘墊鋪,越俘連聲道謝。越俘阮太勝說:“你們太好了,在越南連當官的也沒有待我們這么好。你們放心,我們一定聽你們的話,跟你們到中國去。”最后一天開進,越俘也不用別人扶,拄著拐杖自己走,沒有一人掉隊。就這樣,8連克服了重重困難,在越俘的配合下,經過3個晝夜的行軍終于將8名越俘帶回了駐地。

在對越俘的教育中,我軍俘管人員還請當年掩護過胡志明的老人蘇忠良回顧往事,使越俘倍受感召。蘇忠良是我國坡縣平孟鄉人,1944年8月,胡志明在坡縣開展革命活動時,被法國軍隊包圍,在走投無路時,蘇忠良冒著生命危險把胡志明背上山隱藏起來,躲過了法軍的追捕。越南解放后,胡志明還請蘇忠良老人到越南參加國慶宴會。越俘聽了蘇忠良老人的回憶,紛紛寫感想、談體會:“沒有中國人民的真誠支援,越南革命不可能成功”。許多越俘含著淚說:“我們永遠不忘中國人民的恩情,要為維護中越人民友誼而做貢獻。”

我軍俘管所還為越俘辦好文娛室、閱覽室、放映室,組織運動會、聯歡會,開展各種娛樂活動。各俘管所為越俘購置了球類、撲克、單雙杠等文體器材,利用課余活動時間,廣泛開展文體活動,并經常組織各種比賽,給優勝者發獎品,深受越俘的贊賞。

5月19日,是胡志明的生日,俘管所專門舉行了“紀念胡志明活動”,組織越俘觀看毛澤東和胡志明友好往來的紀錄片,召開中越友誼的座談會,越俘們非常滿意,深情地說:“中國這樣尊重胡伯伯,處處以中越人民友誼為重,這足以說明中國的立場政策沒有變。”

我軍對越軍戰俘的生活和醫療也精心盡力。為了照顧越俘的生活習慣,安排好越俘的生活,俘管所經濟委員會定期開會征求越俘對伙食的意見,并采取措施進行改進,每天派一名越俘到伙房值班,協助我軍炊事人員改善伙食,使伙食越辦越好,遣返時越俘體重普遍增加,最多的達十公斤。

俘管所還設置了供應點,讓越俘自由選購日用品。越俘剛到俘管所時,由所里統一發香煙、水果等實物,后來俘管所與駐地附近的商店掛鉤聯系,在俘管所設立了流動生活用品供應點,發給越俘購貨本,讓他們按每月規定的津貼費選購自己喜愛的食品和日用品。在臨近釋放時,供應點還特地為他們增添了在越南短缺的物品,如手電筒、花布、鋼筆等,很受越俘歡迎。一名越俘說:“在國內當兵,每月發的錢還買不到兩盒煙;在中國當俘虜,不但吃飽穿暖,給的零花錢還可以買那么多東西,真是做夢也沒想到的。”

做好越俘的衛生防病和傷病俘的治療也是俘管所的一項重要職責。俘管所每接受一批越俘,都組織醫務人員對俘虜進行全面體檢,給傷病俘及時的治療。對重傷、重病越俘,轉送我軍戰俘醫院治療,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越俘給予特殊關照。越軍一名姓黃的士兵受傷后被越軍遺棄在陣地上,當時傷口嚴重感染、潰爛,被送到俘管所后,我軍醫務人員立即為他檢查治療,每天給他打針換藥;他自己不能動手吃飯,我軍醫務人員就一口口地喂他。他感激地說:“我為越南政府賣命,負了傷卻不管我,要不是中國軍隊,我這條命是死定了。”

最令越俘感動的是組織他們學習謀生技能,這一舉措也受到了國際紅十字會參觀團的贊揚。越俘文化程度很低,小學文化程度僅占30%,其余為文盲、半文盲。收容所將他們分為文盲、半文盲、初小三個層次,由我軍翻譯分層次包干進行教學。

對文盲越俘從識字、拼音開始,學會用詞造句。每周學習3次,每次3至5小時。經過1年的學習,大部分越俘能認500至1000個字,一半人能看報、寫簡單的書信和感想。

國際紅十字會代表團對參觀訪問均感到滿意,對中國認真執行《日內瓦公約》的有關規定和我軍給予越俘的寬待印象深刻;對中國政府和軍隊對國際紅十字會的尊重和合作表示感謝;對俘管所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單獨接觸俘虜開展工作感到高興。

奧利維爾團長說:“我是首次代表國際紅十字會到中國參觀訪問越軍被俘人員收容所,中國政府和軍方對國際紅十字會的尊重和密切合作,使我感到非常高興。我參觀訪問過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俘虜收容所,但能在這樣良好的條件和友好的氣氛中工作,還是少有的。”

第二次參觀俘管所時,他說:“通過參觀,給我們總的印象是:越軍被俘人員的待遇很好,他們的宿舍通風,光線充足,衛生條件好。他們的精神面貌也很好。”

第三次參觀俘管所時,他說:“收容所長官對被俘人員的管理是合乎《日內瓦公約》的。據被俘人員反映,前段時間你們對一名俘虜給予關禁閉的懲罰,但這名俘虜沒有什么意見,很服氣。他說是他違反了收容所的規定應受到懲罰。這說明你們與被俘人員相處很好。特別是你們組織被俘人員學習謀生技能的活動很好,很有成效。”

代表團雷易斯醫生說:“參觀了食堂和衛生所,我感到衛生條件和醫療設備是很好的。我檢查了3名被俘人員的身體,對他們的健康狀況感到非常滿意。”

1979年3月31日,瑞典共產黨副主席阿克賽爾松參觀百色俘管所后,感慨地說:“這次訪問,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在我一生中是一個難忘的經歷。你們這里的收容所不像二次大戰時期的俘虜營,這里的俘虜營是很感人的。我回去以后,我一定要報道我見到的情況。”

國際紅十字會代表團對中國越俘戰俘營,做了客觀、公正的評價。

1979年6月20日,中國自衛還擊戰后,在廣西和云南方向共分5批釋放越南戰俘1628人。

1979年6月20日后至80年代末,廣西和云南方向分9批共釋放越南戰俘151人。至此,中國越南戰俘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95560.html

相關閱讀: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