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治維新起,日本全盤學習西方,但在二十世紀初走上邪路。其實,現代國家一般是“文官政府”,這樣可以形成穩定結構。而當時日本政府的軍部大臣須由現役武官擔任,且聽命于天皇,只要軍隊對政府不滿意,就能通過軍部大臣施壓,凌駕于政府之上。
二戰時,日本未成年人接受軍事訓練
當時大多數日本人卻相信:對亞洲各國的侵略,是為了聯合亞洲民族,將他們從白種人的奴役下解放出來,實現“大東亞共榮”。為了這崇高的理想,即使犧牲生命,殺人放火,也在所不惜。
可見,日本軍政府在日本青少年的“教育”上下足了功夫,其思想淵源為古代、中世紀的日本武士道精神。進入二十世紀后,“武士道”精神被日本軍國主義者廣泛利用,作為激勵士氣、鞏固軍隊、禁錮和統一國民思想、實施侵略擴張政策的有力工具。教育手段主要有:
建立一批軍校。
二戰前日本陸軍設有諸如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幼年學校、陸軍航空士官學校、陸軍經理學校、陸軍預科士官學校、滿洲國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大學校等軍校。日本海軍也有海軍兵學校、海軍經理學校、海軍機關學校、海軍大學校等軍校。
二戰時,日本未成年人接受軍事訓練
特別是陸軍士官學校和海軍兵學校,被稱作軍隊干部培訓搖籃。很多參與指揮盧溝橋事變、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的日本軍干部,都是從這里畢業,包括甲級戰犯松井石根、陸軍元帥寺內壽一、日本首相小磯國昭、陸軍大臣杉山元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3906.html
相關閱讀: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