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127(師),活捉張萬年",這是中越戰爭期間越軍的一個戰斗口號,并且用中越兩種文字印成傳單,在戰場上散發。張萬年,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對越反擊戰時任43軍副軍長兼127師師長。以驍勇善戰聞名。
究竟越軍和127師,和張萬年有什么過節?非要致他們于死地而后快?以筆者看來,不外乎兩層意思。一是127師是解放軍的一支王牌部隊,其前身是北伐戰爭中著名的葉挺獨立團,參加過南昌起義,素有"鐵軍"之稱。建國初期10個大將有7位出自這支部隊,并且還先后出了330名將軍。是反擊戰中的一支主力部隊;另一點則緣于師長張萬年和越南的特殊淵源。
1968年,時任廣州軍區作戰部作戰科長的張萬年突然人間蒸發,他的妻子也只知道他去執行絕密任務了,但并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原來,張萬年和其他九個人,奉中央軍委之命赴越南學習抗美戰爭經驗。經過國內短暫的集訓和準備,即從北京前往河內,然后從河內繞道老撾、柬埔寨,沿著"胡志明小道",穿越長山山脈,最后到達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總部所在地西原。
在越南南方的日子里,他們以顧問身份先后參加溪山戰役、東河戰役,熟悉了越南戰區地形和氣候特點,了解了美軍作戰特點、編制裝備、后勤保障等情況,考察研究了越南軍隊利用山岳叢林、熱帶雨林特殊地理氣候條件打擊美軍的戰略戰術,以及野戰生存、防護和后勤保障方法。
他們在行動過程中,天上不斷有美軍飛機的轟炸,地上到處都是美軍布撒的地雷、定時炸彈,特別是"葉子"炸彈、"菠蘿"炸彈,肉眼很難辨別,極易觸雷。還有磁性炸彈,只要身上帶有鐵的東西,就會引爆。戰區運輸補給困難,缺醫少藥,沒有食鹽,吃不上蔬菜,條件極為艱苦。
一年之后,張萬年回來了,由于在越南得了瘧疾,體重由160斤陡降為120斤,妻子幾乎都認不出他來了。但是,張萬年也算不虛此行,他在越南期間積累的經驗為對越作戰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現在明白越軍為何如斯大光其火了吧。不過,美好的愿望代替不了現實,在張萬年面前,越軍非但沒有活捉,沒有殲滅,反而輸了個底兒掉。
1978年12月,中央軍委命令四十三軍參加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為加強作戰指揮和領導,任命張萬年為四十三軍副軍長兼一二七師師長。張萬年周密組織戰前偵察,反復研究作戰方案,在越南軍事重鎮諒山外圍的支馬、祿平地區接連打了四仗,四戰四捷,殲敵2100多名。第一仗,1979年2月17日至26日,突破支馬,逼近祿平,殲敵830多人。第二仗,2月27日至3月2日,攻占祿平,切斷四號公路,阻敵三三八師西援,殲敵380多人。第三仗,3月3日至6日,強渡奇窮河,攻占迷邁山,協同友鄰部隊攻打諒山,殲敵430多人。第四仗,3月6日至10日,撤出祿平,大殺回馬槍,三次粉碎越軍的反撲,殲敵470多名。在戰斗中,張萬年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在強渡奇窮河時,指揮位置距敵前沿僅幾百米。指揮車在原定指揮位置遭越軍特工偷襲,中彈16發,機要譯電員當場犧牲,由于他早已向前轉移,特工偷襲企圖未能得逞。張萬年熟悉越南地形和越軍特點,越軍有不少指揮官出自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和南京軍事學院同期"同學",彼此比較了解。因此,越軍既懼怕又惱怒,在祿平等地打出了"消滅一二七,活捉張萬年"的標語口號。
張萬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28年8月生,山東黃縣(今龍口市)人,194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8月入伍,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基本系畢業,大專文化,上將軍銜。
1944年至1945年任膠東北海獨立三營七連戰士。1945年至1947年任東北十二旅三十五團三營通信班副班長、班長,東北四縱十二師三十六團警衛員。1947年至1948年任東北四縱十二師三十六團五連副排長、排長、連副指導員。1948年至1950年任東北四縱十二師三十六團通信股參謀、副股長、股長。1950年至1956年任陸軍第四十一軍一二三師三六九團司令部作戰股股長,四十一軍司令部作戰科參謀。
1956年至1958年任陸軍第四十一軍一二三師三六八團第一副團長兼參謀長。1958年至1961年在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預科系、基本系學習。1961年至1962年任陸軍第四十一軍一二三師三六七團副團長。1962年至1966年任陸軍第四十一軍一二三師三六七團團長。1966年至1968年任廣州軍區司令部作戰部作戰科科長、副部長。1968年至1978年任陸軍第四十三軍一二七師師長。1978年至1981年任陸軍第四十三軍副軍長兼一二七師師長(其間:1978年至1979年在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1981年至82年任陸軍第四十三軍軍長。1982年至1985年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1985年至1987年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1987年至1990年任廣州軍區司令員、軍區黨委副書記。1990年至1992年任濟南軍區司令員、軍區黨委副書記。
1992年至1995年任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總參謀部黨委書記。1993年3月在全國人大第八屆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95年9月在中共第十四屆五中全會上被增補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95年12月在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97年9月在中共第十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97年11月任人民解放軍選舉委員會主任。1998年3月在全國人大第九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是中共九大代表,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一年之后,張萬年回來了,由于在越南得了瘧疾,體重由160斤陡降為120斤,妻子幾乎都認不出他來了。但是,張萬年也算不虛此行,他在越南期間積累的經驗為對越作戰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現在明白越軍為何如斯大光其火了吧。不過,美好的愿望代替不了現實,在張萬年面前,越軍非但沒有活捉,沒有殲滅,反而輸了個底兒掉。
1978年12月,中央軍委命令四十三軍參加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為加強作戰指揮和領導,任命張萬年為四十三軍副軍長兼一二七師師長。張萬年周密組織戰前偵察,反復研究作戰方案,在越南軍事重鎮諒山外圍的支馬、祿平地區接連打了四仗,四戰四捷,殲敵2100多名。第一仗,1979年2月17日至26日,突破支馬,逼近祿平,殲敵830多人。
第二仗,2月27日至3月2日,攻占祿平,切斷四號公路,阻敵三三八師西援,殲敵380多人。第三仗,3月3日至6日,強渡奇窮河,攻占迷邁山,協同友鄰部隊攻打諒山,殲敵430多人。第四仗,3月6日至10日,撤出祿平,大殺回馬槍,三次粉碎越軍的反撲,殲敵470多名。在戰斗中,張萬年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在強渡奇窮河時,指揮位置距敵前沿僅幾百米。指揮車在原定指揮位置遭越軍特工偷襲,中彈16發,機要譯電員當場犧牲,由于他早已向前轉移,特工偷襲企圖未能得逞。張萬年熟悉越南地形和越軍特點,越軍有不少指揮官出自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和南京軍事學院同期"同學",彼此比較了解。因此,越軍既懼怕又惱怒,在祿平等地打出了"消滅一二七,活捉張萬年"的標語口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張萬年說:“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這是歷史規律,不可違背。美軍在朝鮮戰場上失敗了,在越南戰爭中又失敗了,為什么?問題就出在這里。如果看不到這一點,今后你們還得輸!”9月21日,張萬年在夏威夷受到了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普理赫上將的熱情接待。當晚,普理赫在其官邸設宴招待張萬年一行;仡9天來在美國的所見所聞,張萬年感到美方的安排,既有開放友好的一面,也有炫耀實力之意。在晚宴快結束時,他十分平靜又認真地問普理赫:“將軍,你說世界上威力最大、最不可戰勝的力量是什么?”普理赫有些疑惑地回答:“你是不是說核武器?應當是原子彈、氫彈……難道說世界上還有比核武器威力更大、更不可戰勝的力量?”張萬年微笑著搖搖頭,拍拍自己的胸口,說:“不是。是人心!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這是歷史規律,不可違背。美軍在朝鮮戰場上失敗了,在越南戰爭中又失敗了,為什么?問題就出在這里。如果看不到這一點,今后你們還得輸!”普理赫和美方陪同人員聽了后不得不點頭表示認同。張萬年以其堅毅的品質和高超的外交智慧,展示了中國軍人不信邪、不怕壓、不甘示弱的氣節和精神,不僅贏得了人格的尊重,更顯示了國家的尊嚴。
張萬年訪美期間,美國各大媒體給予高度關注,紛紛作了跟蹤報道和評論。輿論認為:張萬年是中國軍方近年來對美國進行訪問的最高級別的將領,是在兩國首腦成功實現互訪之后,兩軍關系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的情況下進行的,是繼克林頓6月份訪華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雙邊訪問,將有助于中美兩國總體關系的進一步改善和發展,中美兩軍交流合作內容也更加具體。而美方對張萬年高規格的接待,也反映了美國政府對發展中美兩國和兩軍關系的高度重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訪美期間,張萬年還經常思考如何結合國情、軍情,在院校教育、軍事訓練、武器裝備建設和編制體制上,有針對性地汲取和借鑒美軍的一些有益經驗,加強和提升人民解放軍的質量建設。他始終認為,盡管美軍是目前世界一流的現代化軍隊,但對美軍的經驗,既不能盲從也不能排斥,切忌崇洋媚外,照搬照套。參觀西點軍校時,他對美軍的院校教育,包括學員選拔、培養、考核、淘汰以及后勤保障社會化等,了解得非常仔細,要求隨行人員認真加以研究借鑒。回國后,他把自己的這些想法和訪美情況及時向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江澤民作了報告,得到充分肯定。張萬年出訪美國,圓滿實現了中共中央的戰略意圖,為一度停滯不前的中美軍事外交翻開了新的一頁,續寫了中美兩軍交流與合作的新篇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3932.html
相關閱讀: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