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震驚!臺灣歷史教科書竟這樣描寫中共抗戰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軍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看過臺灣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對臺灣刻畫抗戰的功力還存在聯想,沒想到在教科書這等事上,臺灣不太厚道,不僅對自己的抗戰不太細處著筆,對共產黨的敵后戰場則全部抹殺或者回避,甚至做反面解讀。

原作者注:

課本分別為:臺灣,國立編譯館1996年版本;大陸,人民教育出版2003年版本。

無論是臺灣還是大陸,古代史由于較少牽涉當下,雙方的敘述都有一種輕松感,甚至豪邁感。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從敘述歷史的角度可以揣摩出雙方的政治生態。

大陸和臺灣在敘述中國史最大的不同可以說是在農民起義的評價上。臺灣對于農民起義有種特別的敏感,基本上評價都是負面的,而大陸對此往往高唱凱歌。

例如對于陳勝、吳廣的起義,臺灣版只是簡單地用幾個字敘述,而大陸版對它非常贊頌,花了較多的篇幅來敘述此事,充分突出農民起義的偉大意義,“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統治,沉重打擊了封建地主階級……陳勝吳廣的首創精神,為歷代農民樹立了榜樣。”

1851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在臺灣的歷史書中是這樣評價的,“其政治制度為文武合一,極端專制,形成歷史上罕見的恐怖統治。”而大陸版對太平天國運動極其推崇,不僅肯定它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而且下面還詳細分析了它的五點意義。

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在臺灣叫做“義和團之亂”。臺灣版對它的看法較為負面,認為它怪力亂神、經常對外人滋事,故又稱為“庚子拳亂”。大陸則沒有談及義和團的局限性,主要篇章描述義和團的勇猛和無助。

對于農民起義的原因,兩岸在解讀上也存在大分歧,大陸版強調多是官方原因,例如由于官吏摧租逼稅、統治殘暴等原因造成,而臺灣灣則多以流寇、饑民、破壞等負面的詞語相稱,似乎農民鬧事是下層人的自主行為,與統治階級關系不大。

正因為這個分歧,于是帶來了對另一撥人的評價有不同,大陸版對于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曾國藩等人給予較多負面的評價,在課文小字中說到曾國藩因受太平軍重創,曾三次投水自殺,以及曾國藩的門生李鴻章組織地主武裝淮軍,在外國侵略者幫助下從安慶運到上海,進攻太平軍。

而臺灣版對曾國藩等則較多正面敘述,“曾國藩,湖南湘鄉人,深受儒家傳統的熏陶,為一位講求義理、崇尚經世濟用的學者與官員”。文中還稱贊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后,使漢人的政治地位大為提高,地方督撫的權力也隨之增強。

由于國民黨退據臺灣后,采取加強中國歷史思想文化,去除日本殖民地影響的教育方針政策,尤其重視歷史教育,把它作為形塑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環節。所以對于古代史,除了在評價上雙方稍有點差異外,其余差別不大。但有一點引起了筆者的注意,臺灣和大陸每講到一個時代結束時,都會有專門的一章節講述經濟文化發展。

臺灣更傾向于追尋中國歷史的制度演變,而大陸比較多地沉浸于老祖宗哪些技藝又比西方早了多少年。譬如臺灣版歷史書在講文化的時候,必定提到一個時期的官制、兵制、賦稅、科舉的沿襲流變,似乎他們在這里可以找到某種治國方略。而大陸一般是強調經濟繁榮、文化領先,對政治制度的變革不太著力。

提起抗戰,臺灣反而不厚道

想必讀者最感興趣的就是雙方對抗戰的描述,因為這段歷史成了雙方力量消長的關鍵時期。筆者仔仔細細地進行了對比,在“八年抗戰”這章中臺灣版教科書比較簡單地講述了上海、忻口、徐州、武漢四大會戰,但著墨非常少(四大會戰在大陸版里分別為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

除了這幾次重大的戰役外,臺灣版在提及抗戰將領時,除了“偉大的蔣委員長”外,只提到吉星文、佟麟閣、趙登禹、謝晉元,其他將領再無涉及,甚至連臺兒莊戰役中的李宗仁也只字不提。

而大陸不但詳細提及,前些年版本的歷史書中還放了李宗仁在臺兒莊車站的照片。倒是臺灣版在抗戰中特別提到了一個反面典型,在忻口會戰中“守軍將領韓復榘不戰而走。蔣委員長下令??辦,處以極刑,軍威大振”。

原本費力氣找臺灣地區的歷史教科書對共產黨抗戰是如何描寫的,可看了之后發現對國軍抗戰描寫都如此之少,那更別指望能對共產黨抗戰有什么描寫了,沒有平型關大捷,沒有百團大戰,沒有游擊戰,也沒有反“掃蕩”。書中把共產黨的敵后抗戰完全抹殺,貫穿其教科書的主題是:中共擾亂抗戰。

有一段比較詳細的描述:是“竄往陜北的殘共,為求生存,一再向政府表示輸誠。政府為團結抗日,允其所請,將陜北之殘共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旋改稱第十八集團軍);潛伏江南之殘共,編為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表面服從政府,暗中擴張勢力。羽毛既豐,故態復萌,竊據地盤,襲擊國軍。”

這個主題延伸到到皖南事變,整個就黑白顛倒了,說是“民國二十九年十月,軍事委員會命令新四軍調往江北,不惟不理,反而襲擊國軍”。在1944年豫湘桂戰役國軍大潰敗之際,教科書中還特地點了一筆,“我國經此一役,損失至大,造成中共得利的機會。”

反觀大陸歷史教科書,則對抗戰這一大事,事實重于感情,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國民黨的正面戰場抗戰反而是較多的客觀描述。

大陸的教科書按照時間順序,對于抗戰正面戰場上大部分主要會戰都有描述。當然作為中學階段的歷史教科書,畢竟是普及教育為主,所以如果要強求將正面戰場的所有會戰加以記載和詳述,也不太現實。

5.美帝國主義恥辱的慘敗和停戰協定

美帝國主義在前線戰場上未能得逞的侵略野心,試圖通過談判來實現,于是展開了寡廉鮮恥的軍事外交策略。

1951年6月向我方提出停戰談判的請求,企圖通過談判來達成他們狼子野心般的侵略目的,實現所謂的“榮耀之戰”。談判一破裂,美帝國主義立即用原子彈進行威脅,并發動最后的、大規模的瘋狂進攻。

他們宣揚“行動重于交涉”,一方面發動新的攻勢,一方面利用間諜集團,陰謀分裂和顛覆我黨和政府。然而,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傀儡政權的所有惡毒的居心和計劃均被我們毫不手軟地粉碎了。

6.朝鮮半島北半部與南半部被殺害的無辜百姓的人數

北半部:數十萬人;

南半部:100多萬人。

7.所投炸彈、炮彈數量

平均每平方公里投下18顆炸彈、炮彈,僅平壤市投下的炸彈和凝固汽油彈的數量就相當于平壤市人口總數。

8.建筑、田地和文化遺跡遭受的破壞和掠奪

戰爭期間,北半部的8700多個工廠和企業、60多萬戶的住房、5000多所學校、數千家醫院、數萬公頃良田和6700多處文化遺跡遺物被破壞。

南半部在戰爭開始時的4個月時間里,50多座城市被破壞,12400多個村莊化為了灰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8039.html

相關閱讀:慘烈的塞班島戰役背后,還有日軍更慘烈的獸行
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以百人傷亡斃傷敵軍三百人
二戰德國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護士組
二戰中日本王牌戰艦“大和”號為何剛面世就已過時?
陳云憶抗戰:如蘇聯沒做這事抗戰勝利起碼推遲好幾年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