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戰爭頻仍。無數次勝利和失敗的戰爭經驗反復出現,使人們得以比較研究,因而有認識戰爭規律的可能,也就會有軍事家的出現。齊的司馬穰苴、吳的孫武、伍子胥,都是著名的軍事家。范蠡助勾踐重建越國,既是政治家,也是軍事家。
第一節 司馬穰苴
司馬穰苴,齊田氏之族,生卒年不詳。曾為齊司馬,故稱司馬穰苴②。齊景公時,晉伐阿(今山東東阿縣)、甄(今山東甄城縣),燕侵河上③,齊國不能抵。晏嬰推薦穰苴說,他雖是田氏的眾賤子,但文能附眾,武能威敵。景公召見穰苴談說兵事十分高興,任命他為將軍,率兵抵御燕、晉的軍隊的進攻。穰苴說,“我向來卑賤,您從閭伍中提拔我為士大夫,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權輕,希望得到您的寵臣,國家尊重的人監軍。景公使莊賈去作監軍。
歷史
穰苴與莊賈約定,說明次日午時在軍門相會。穰苴先至軍中,等待莊賈。莊賈素來驕貴,以為將己之軍而己為監,不甚在意。親戚、左右的人為他飲酒送行。日中而賈不至。穰苴把軍隊出發前應進行整飭、約束的事都已經完成,夕時,莊賈才到。穰苴問:為什么晚到?莊賈認錯說,“大夫親戚們送行,所以逗留。穰苴說:“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鼓之急則忘其身。今敵深侵,邦內騷動,士卒暴露于境,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懸于君,何謂相送!”召喚軍正詢問說:按軍法晚于約定時間到達,應怎么辦?軍正回答說:“當斬。”莊賈恐懼,使人馳報景公,請求解救。使人還未回來,莊賈已被斬,行示于三軍。三軍之士皆振?。不久,景公派遣使者持符節赦莊賈,奔馳入軍中。穰苴說:“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眴栜娬f:馳三軍的法是什么?軍正說“當斬。”使者大為恐懼。穰苴說,君的使者不可殺。斬使者之仆,斬車之左駙,馬之左驂①,以行示三軍。打發使者還報景公,然后行軍! ○谟H到士卒住所,察看井灶飲食,問疾問苦。他盡取將軍的資糧享士卒,自己與士卒平分糧食,并特別照顧羸弱的人。三天以后,在軍中宣布約束。有病的都要求跟軍隊走,爭相鼓勁赴戰。晉師燕師聽到這種情況,都罷兵而去。穰苴率兵追擊,奪回丟失的土地而歸。將至國,穰苴釋兵旅,解約束,誓盟而后入。 景公與諸大夫郊迎,依禮勞師。景公見穰苴,尊為大司馬。不久,大夫鮑氏、高、國等人語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發病而死。其后,田常殺齊簡公,盡滅高、國之族。田常曾孫和自立,號太公。其孫因齊號,為齊威王。齊威王使大夫整理古司馬法,而附穰苴于其中,稱為《司馬穰苴兵法》。 歷史第二節 孫武
孫武的事跡 孫武,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人,生卒年月不詳,約與孔子同時。孫武是齊國陳氏后裔。田完四世孫陳無宇生陳恒和陳書。陳書字子占,為齊大夫,因伐莒有功,景公賜姓孫氏,食采邑于樂安,生孫馮,馮生孫武。以田、鮑四族為亂,奔吳為將軍①。
歷史
經伍員的推薦,孫武以兵法見吳王闔廬(闔閭)。闔廬說:你的十三篇,我都看過了,可以小試一下列陣嗎?孫武回答說:可以。闔廬說:可以用婦女來試嗎?回答說:可以。于是出宮中美女百八十人。孫武把他們分成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宮妃二人為隊長。孫武命令所有的人都拿著戟,并命令她們說:“你們知道你們的心、背和左右手嗎?向前,就看心所對的方向;退后,看背所對的方向;左,看左手方向;右,看右手方向”。婦女們回答說:好。約束已經宣布,便把鐵鉞排列起來,即刻反復說明規定,“三令五申之”。然后擊鼓發令向右,婦女大笑不止。孫武說:“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睆腿钗迳辏瑩艄,命令向左,婦女們又大笑。孫武說:“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彼麥蕚鋽刈笥谊犻L。吳王看見,大為驚駭,急忙傳令說,“我已經知道將軍能用兵了。我離開這兩個宮妃,吃飯都沒有味道,希望不要殺她們!睂O武說:“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令有所不受”。終于殺了兩個隊長,而用以下的人遞補。孫武重新擊鼓發令,婦女們左右前后跪起,都整齊規矩,合乎要求,沒有敢出聲的。孫武遣使報告吳王說:“兵已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吳王說:“將軍回去休息吧。我不去看了!睂O武說:“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标H廬從此知道孫武能用兵①。 吳王闔廬任用伍子胥為謀主,孫武為將,于公元前506年,大舉攻楚,五戰五勝,進駐楚的郢都(今湖北江陵縣)!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說:“闔廬知孫武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薄 秾O子兵法》孫武有兵書傳世,后人稱作《孫子兵法》。這書相當系統地表述了孫武的軍事思想,是我國現存最古的兵書! O武是一個為吳王服務的職業軍事家。他重視戰爭對社會的影響,重視戰爭給民眾帶來的危害,重視戰爭規律的研究。他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②又說:“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①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亦同此說。①以上,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吳越春秋·闔廬內傳》,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孫子兵法》殘簡。 、凇秾O子兵法·計篇》! 〖摇!雹偎J為,解決敵對勢力間的矛盾,戰爭并不是最好的辦法,“不戰而屈人之兵”②才是最好的辦法。他反對憑著主觀意圖而輕于用兵。他說:“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攻戰。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雹蹖O武的戰略思想,相當豐富。其主要的內容,約有四點:一、戰爭的政治環境;二、戰爭與將帥的素質;三、敵我軍情的掌握;四、因糧于敵和因敵致勝! 馉幍牧己谜苇h境,孫武稱之為“道”。道的作用,是“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雹堋傲蠲衽c上同意”,就是要得到民眾的擁護,這當然首先要有可以得到民眾擁護的政治環境。得到民眾擁護而達到“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死”,這就是上下一心,形成了堅強的戰斗意志,為制敵取勝取得了重大的精神力量。《謀攻篇》把這說成是:“上下同欲者勝!薄 队嬈氛f,戰爭勝負的條件是:“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得,士卒孰練,賞罰孰明”。這幾條被稱為戰爭“七計”,而“主孰有道”放在首位,“道”又是為“主”所有! 妒酚洝の樽玉懔袀鳌份d:吳王闔廬第一次伐楚,欲攻楚都郢。孫武對他說:“民勞,未可,且待之!焙髞韰峭跤钟コ,征詢伍子胥和孫武的意見。兩人都回答說,“楚將囊瓦貧,而唐、蔡皆怨之!眳峭趼犃硕说囊庖姡摵咸、蔡,大舉伐楚,五戰而進入郢都。在吳王第一次伐楚時,孫武的話是說,當時還沒有具備良好的政治環境。第二次伐楚時,孫武和伍子胥的話是說,楚國政治上的不良現象有利于吳國對它的征伐。這兩個事例,從不同方面說明政治環境對戰爭的勝負有極大的作用! 馉幍膭儇摚指鷮浿笓]的得失有密切的關系。孫武強調將帥在戰爭中的作用,他說:“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雹賹τ趯浀乃刭|,孫武在《計篇》提出“智、信、仁、勇、嚴”五個字的要求! ≈鞘侵橇Φ倪\用。在備戰及戰爭進行中,可以遇到各種復雜情況和各種臨時的變化,將帥須有事前的周密考慮,也須有應變的決斷,這都需要將帥的智力起作用。孫武說:“是故智者之虜,必雜于利害。雜于利,而務可信也;雜于害,而患可解也!雹陔s于利害,即系顧到利和害。信,同伸。在有利條件下考慮到不利因素,則任務可以完成。在不利條件下要考慮到有利因素,則禍患可以解除③。這都須智力發揮作用,作出決擇! ⌒藕陀拢瑢O武沒有較多的表述。仁和嚴,孫武是看作治軍必要的互相配合的兩個方面!兜匦纹氛f:“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薄缎孝佟秾O子兵法·用間篇》! 、凇秾O子兵法·謀攻篇》。
歷史
、邸秾O子兵法·火攻篇》。歷史
④《孫子兵法·計篇》! 、佟秾O子兵法·作戰篇》。 、凇秾O子兵法·九變篇》。 、蹍⒂谬R光《孫子兵法評注》頁135的解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軍篇》說:“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對士卒的體恤和紀律要求的嚴格,在良將身上是結合在一起的。孫武強調對敵我軍情的掌握,留下了“知彼知己”的名言。他說:“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事也。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庇终f:“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雹賹O武所謂“知彼”“知我”,都不是簡單地專指敵方或我方說的,而是把敵方和我方聯系起來說的。而且,知彼知己都還聯系到戰區的地形和作戰時要遇到的氣候,知之必知天,在軍情的掌握上,孫武也是看得很重要的。毛澤東同志很贊賞孫武“知彼”“知己”的論點,他說:“有一種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又有一種人,明于知彼,暗于知己。他們都是不能解決戰爭規律的學習和使用的問題的。中國古代大軍事學家孫武子‘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句話,是包括學習和使用兩個階段而說的,包括從認識客觀實際中的發展規律,并按照這些規律去決定自己行動克服當前敵人而說的,我們不要看輕這句話!雹趯O武的戰略思想,富有辯證法的光澤。他雖不能從理論上形成辯證法體系,但在思想路線的實踐上有明顯的辯證法特點,這在他表述“因糧于敵”和“因敵制勝”的時候更為顯著。 古代用兵,因交通之不便,往往困于軍糧的運輸。孫武提出因糧于敵的辦法,使敵軍之糧為我所用,因而削弱了敵人,充實了自己,且減省了由于運輸而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軍糧以外,對于其他軍事物資當然也可一般對待。《作戰篇》說:“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庇终f:“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稈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薄 耙驍持苿佟,是針對敵方的具體情況,創造出相應的條件,奪取戰爭中的主動地位,迫使敵人向對立面轉化,從而取得勝利。在這里,孫武提出了“致人而致于人”的指導思想。他在《虛實篇》中說: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苁箶橙俗灾琳,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饑之,安能動之。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歷史
孫武認為,戰爭跟其他事物一樣,無時不在推移變化之中!短搶嵠罚骸拔逍袩o常勝,四時無常位”,“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故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边@就是說,能根據情況的變化,掌握戰機而取得勝利,就是用兵如神的表現! 、佟秾O子兵法·九變篇》。、凇吨袊锩鼞馉幍膽鹇詥栴}》,《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橫排大字本頁166,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孫武還從主觀能動作用,進一步對矛盾作出分析,根據敵人的特點,甚至利用敵人的優點造成它的缺點,如《九變篇》:“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這是利用敵人弱點可以取到勝利!傲疂崳扇枰。愛民,可煩也。”這是從敵人的優點中看出缺點,因而加以利用,取得勝利。廉潔本是將帥應具的品質,但廉潔者往往不適當地清高,因而經不住侮辱。愛民本是制勝的條件,但愛民者往往會因民眾眼前局部利益而忽略了全局的戰略利益。
歷史
孫武還提出,在一定地理條件下,善于運用多和少的辯證關系,可以改變敵人在數字上的優勢,達到因敵制勝的要求!短搶嵠罚骸肮市稳硕覠o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边@段話的大意是說,敵人暴露而我隱蔽,我集中為一而敵分散為十。我以集中的一,進攻其分散的一,等于以十攻一。這樣,我方的人就多了,敵人就相應地少了。我所與交戰的對手也就削弱了! ≡趯τ趹鹦g上,孫武有詳細的論述。對于火攻,用間,特別是對地理條件的分析及對于不同的地理條件之利用,論述尤為具體!侗ā分,對于治軍、用兵的經驗,對于有關行軍的自然現象,也有不少記載為后來的軍事家所稱道! 】偟恼f來,《孫子兵法》寫于春秋晚年,這是一個強凌弱、大并小的時期,孫武是為當時的奴隸主統治集團或新興地主統治集團取得戰爭上的勝利而寫這書的。他不全是為發動人民戰爭,或為人民的利益而寫這書的。但在書中考慮到戰爭給民眾帶來的危害,這就是有進步性的。他在書中的表述,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因素和原始辯證法因素,這也是值得肯定的,當然這都以軍事學的范圍為限。歷史
《孫子兵法》的歷史地位《孫子兵法》,久經傳世本,有十三篇!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記闔廬初見孫武時說:“子三十二篇,吾盡觀之矣。”又記“太史公曰:世俗所稱師旅,皆稱孫子十三篇”!笆保皟梢。而且依太史公所說,十三篇是當時通行之本,《孫子兵法》的名稱尚未出現!稘h書·藝文志》兵書兵權謀十六家中有“吳下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齊孫子”,是孫膜!皡菍O子”,即孫武。孫武兵法稱“孫子兵法,”此為最早的記錄。但所稱“八十二篇”,詳情也不可知。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孫武兵書一百二十八簡,其中有《孫子兵法》佚文。唐杜佑《通典·兵典》,都有吳王與孫武問對多條,文風與《孫子兵法》不甚相似,或為后人所記。 歷史歷史
《孫子兵法》在中外軍事學術史上占有顯著的地位。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吳起、孫臏等都受到孫武的影響。《荀子·議兵篇》說:“善用兵者,感忽悠?,莫知其所從出。孫吳用之無故于天下。”《漢書·刑法志》亦稱戰國時期“馳說者以孫吳為宗!比龂鴷r期著名軍事家曹操在《孫子序》中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宋代列《孫子兵法》于《武經七書》之首,號稱《兵經》!秾O子》繼曹操注釋之后,迄于唐宋,孟氏、李筌、杜佑、杜牧、陳?、賈林、梅圣俞、王皙、何延錫、張預等各家注。而《孫子兵法》中的論斷,為歷來作家及兵家所引用,不勝枚舉。 約在七世紀,《孫子兵法》傳入日本。十八世紀以后,陸續有了法、英、德、俄等文譯本,受到國外軍事界的重視。歷史
第三節 伍子胥(附申包胥、專諸) 歷史
伍子胥的逃亡生活
伍子胥,名員,子胥是字,又稱申胥。楚國人,生年不詳,死于公元前484年。子胥的父親名伍奢,兄伍尚。其先人伍舉,以直諫事楚莊王,有顯名。他的后人,因而在楚國也有名氣。 楚平王使楚大夫費無忌到秦國為太子建娶婦。婦美好。無忌先回楚,勸說平王納秦女,為太子另娶婦。平王聽從了他的意見,后生子熊珍。無忌原為少傅,而伍奢為太傅。無忌既以秦女獻媚于平王,因離太子而事平王。無忌恐怕平王死而太子繼位,殺害自己,便設法陷害太子建。建的母親是蔡女,平王不喜歡她。平王逐漸對建疏遠了,令守邊地的城父。無忌不斷向平王進讒,說太子因為秦女,對王怨望,要王有些防備。還說太子居城父將兵,外交諸侯,就要作亂了。平王召伍奢詢問。伍奢知無忌進了讒言,因說:王為什么為讒賊小臣而疏骨肉之親?無忌對平王說:王如不制止,將要被擒了。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馬奮揚往殺太子。奮揚使告太子,太子奔宋。無忌對平王說:“伍奢有二子,都是賢能,不殺,將是楚國的憂患?梢晕樯轂橘|而召之!蓖跏故箤ξ樯菡f:能招二子來你就能活著,不然則死。伍奢說:“我有兩個兒子,長子為人慈溫仁信,若我叫他,他會來的。小兒子固執剛強,能成大事,他看到,來后也一定被捕,他是不會來的。”平王不聽,召公子,說:來吾生汝父。不來,今殺奢也。”伍尚說:“我能見父一面,雖死猶生!彼焱透,后與父俱被戮于市。平王復遣使追捕子胥,使者追到野外。子胥對使者說:回去告訴你的王,要釋放我的父兄;不放,楚國將為廢墟。使者還報平王,平王發兵追趕,不得而返。伍奢聽到伍員已逃走,說:楚國的君臣將苦于兵了! 子胥在去宋尋找太子建的路上,遇好友申包胥。子胥說:父母之仇不與戴天履地,兄弟之仇不與同域接壤,我將亡楚。申包胥說:你能亡之,我能存之。子胥至宋時,有大夫華氏之亂,便同太子建由宋奔鄭,再由鄭到晉。晉頃公想以太子建為內應而滅鄭,許以鄭封太子。事泄,鄭定公與子產誅太子建。子胥同太子建的兒子勝奔吳。 相傳伍子胥行到昭關(今安徽含山北),幾為關吏所捕。隨后,楚兵又追趕到來。正不得脫身時,見江上有個漁舟溯流而上。子胥呼渡。漁父歌著:“日月昭昭乎寢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币幻婢桶汛拷J葦灣里。子胥正向漁船走去,漁父又唱著:“日月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力?事寢急兮,當奈何?”子胥上了船,漁父把他送過江。他看見子胥面有饑色,為他去取飯。子胥懷疑有詐,深藏蘆葦之中。待到漁父回船,持飯再三尋找,子胥慢慢出來,炮餐一頓,想以“百金之劍”相謝。漁父說:“楚國已出法令,得伍員者,賜粟五萬石,爵能執?。我哪里圖你的百金呢!”子胥問其姓名,答以“蘆中人”,希望富貴之后莫相忘!子胥走了幾步,再回顧時,漁父已把漁船弄翻,自己沉到水中去了!子胥沉默悲哀良久,才又前行。到了吳國,行乞于深陽市上。他在這里遇見了一個未嫁的女子,擊綿于瀨水之①本篇取材,基本上見于《史記·伍子胥傳》,又《吳泰伯世家》、《越王勾踐世家》、《刺客列傳》、《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闔廬內傳》、《夫差內傳》。如非別有所據,不再一一注明。上,他向她乞討到一筐米飯。子胥吃飽之后,囑她收拾碗盞,不要向外聲張。女子說,“我獨與母居三十年,貞潔自守。今與丈夫飯食,是越禮行為,因我不忍心而至此。您走吧!”當子胥前行幾步,回頭看時,女子已自投于瀨水中。子胥既至吳都,披發赤足涂面行乞于市上。吳人見他象個貴族的后裔,又不是本國人,猜想是逃亡出來的,便報告了吳王僚。 吳王僚問明情況,準備擢用子胥,相與論政。子胥勸吳代楚。當時公子光圖謀奪取王位,深怕王僚伐楚有功,于己不利。便極力勸阻王僚,不要聽信子胥,說子胥是為報私仇而說這些話的。子胥知道公子光的用意,推薦專諸,于公子光,自己退野躬耕,等待時機。專諸,或作?設諸,堂邑人。伍子胥在逃往吳的途中,遇見專諸與人斗,盛怒之下有萬夫莫當之勢,但其妻一呼即還。子胥怪而問之。專諸說:“夫屈一人之下,必伸萬人之上!弊玉銖乃谋砻婧脱哉撋现怯率,便陰相結納。專諸被推薦于公子光后,甚受光的禮遇。 伍子胥在吳的功業公元前515年,吳王僚乘楚平王之喪,派公子掩余、燭庸率師圍潛。又派季札聘魯,觀察中原列國動向。楚派大軍在潛地夾攻,吳軍進退不得。公子光認為時機已到,假意宴請王僚。在王僚的森嚴戒備下,專諸以進獻炙魚為名,在魚腹中藏劍,乘間抽劍殺死王僚,專諸也當場被殺。公子光即位,就是吳王闔廬。闔廬命專諸之子為卿,①重用子胥,使知國政! ≡谖樽玉闩c聞吳國國政之初,闔廬就提出來立國大計。他說:“吾國僻遠,顧在東南之地,險阻潤濕,又有江海之賓。君無守御,民無所依,倉庫不設,田疇不墾,為之奈何?”子胥說:“治國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倍⒊抢⒃O軍備,實倉廩、治兵庫則是安君理民的手段。子胥奉命把城郭倉廩都建立起來。他所建吳都城姑蘇,周回四十七里,有陸門八,水門八,是當時一座很大的城。他還奉命訓練兵卒習術戰騎射御之巧。所有這些,都提高了吳國在軍事上進攻防守的水平,也是吳進一步接受中原文化的標志。這是伍子胥入吳后立下的第一件重要功業。
歷史
公元前512年,即闔廬四年,吳滅徐,準備伐楚。伍子胥提出了一個伐楚的戰略方針。他說:“楚執政眾而乖,莫適任患。若為三師以肄焉。一師至,彼必皆出。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楚必道敝。亟肄以之,多方以讒之,既罷而后以三年繼之,必大克之。”這大意是說,楚國掌權的人多,意見不一致,也沒有一定的計劃! 」511年,吳伐楚,攻夷(城父)、潛、六、弦(今河南潢川縣等地),使楚國將士疲于奔命。公元前508年,楚伐吳,軍隊駐在豫章。吳用一支兵在豫章迎擊,暗中轉移實力到巢邑,在豫章抗擊楚軍之后,集中兵力圍住在巢邑的楚軍,大敗楚軍,俘獲了楚公子繁! 」507年,蔡、唐跟晉、吳結盟,共同對付楚國。公元前506年,晉國在王室劉文公參加下,在召陵開了十八國諸侯的盛大盟會,共謀伐楚。由于晉人索取蔡國的財賄不得,又出爾反爾,而會盟作罷。但是,因為伐楚之勢畢竟無可扭轉,這年夏天,蔡國滅了不參加盟會的沈國。冬天,蔡、吳、①《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唐伐楚的大戰爆發了! ≡诓、唐二國軍隊的引導下,吳國軍隊向楚國進發,先是乘舟溯淮到蔡地登陸,然后把戰船放在水灣處,和楚軍夾著漢水對峙。楚令尹囊瓦的軍隊渡漢水進擊,從小別打到大別(均在漢陽縣北)和吳交鋒三仗,都沒有得手。他自知不敵,即想逃走。這時,兩國軍隊已集中到柏舉(今湖北麻城縣)進行決戰。闔廬之弟夫概王摸清了楚軍士氣低落,就帶領自己所屬五千兵士進攻,把楚軍打得大敗,囊瓦奔鄭。吳軍跟蹤作長距離的追襲。在清發(今湖北安陸縣)突擊半渡河水的楚軍,在雍?(今湖北京山縣)又突擊正在開飯的楚軍,一連打了五個勝仗,就長驅進入楚之郢都。楚昭王出逃。歷史
伍子胥找尋不到楚王,掘了已故一王之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之仇! ∩臧闾釉谏街,使人告伍子胥說:“子之報仇,其以甚乎?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于?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說,“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庇谑巧臧愕角貒蚯缶缺匕Ч硎疽套h,請他先在賓館住下。他說,我國君民正在受難。他靠在秦庭門外哀哭著,七天七夜,哭聲不絕。秦哀公被感動了,說:“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遂決定發兵五百乘救楚,這已經是第二年(前505年)。秦楚聯軍打敗夫概王。楚射被吳俘虜,他的兒子跟從子西收集散兵游勇,又在軍祥(今湖北隨縣)打敗吳軍。秦楚聯軍滅了唐國,吳軍又在公婿之?和麇地(今湖北與陜西交界)連吃敗仗。夫概王乘機回國想奪取王位,但被闔廬打敗,奔楚,楚封為棠?氏。這年越國也抄吳后路,向吳進攻。吳國自己也消耗不少,只好撤軍。吳國回師的次年,公元前504年,吳太子終?又用舟師打敗楚軍,俘虜楚國兩個水軍將領和七個大夫,又在繁陽(今河南新蔡縣北)打敗楚子期的陸軍。楚國元氣大傷,國內人心惶惶,形勢緊張,于是把都城往北遠遷至都(今湖北宜城縣東南)。史稱:“當是時,吳以伍子胥、孫武之謀,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可以說子胥在吳的功業達到了頂點。 伍子胥之死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勾踐繼位。吳國乘喪伐越。越出兵抵御,戰于?李(今浙江紹興縣)。吳軍大敗,吳王闔廬傷指,在回師途中死去。闔廬生前聽從子胥的意見,以兒子夫差接位。夫差決心報仇,使人站在宮門,每當他出入,就喊:夫差,你忘了越國殺了你父親嗎?夫差就回答:不敢忘,三年一定報仇! 剛到第三個年頭,夫差就發兵要報仇。公元前494年,吳軍在夫椒(今太湖椒山),一舉打敗越軍,并一直攻進越境。勾踐只剩下五千甲士,保守會嵇,眼看無力較量,為了免于亡國,只好接受文種“卑辭厚禮”向吳請和的建議,派大夫到吳軍中,卑辭下氣,向吳請罪,勾踐愿為吳王臣仆,夫人為奴妾、大夫士及其妻女為吳服役,越國的寶器獻給吳王。夫差打算答應,伍子胥不同意。他講了個夏少康怎樣從危險中求生存,發展壯大終滅政敵寒浞,中興夏朝的故事,并分析吳越兩國同處三江之地,不能并存的形勢。他說:遠方敵國,即使吳能降服,但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而占有越國,我能居其地,能乘其車,這是一個不能或失的時機。又說:勾踐是個能人,加上范蠡、文種這班良臣,一旦他們歸國圖強,那會長期為患于吳國的。正當吳國君臣爭議未決之際,越裝飾美女八人,送給吳太宰伯?。太宰伯?接受了賄賂,就對夫差說:古來攻人國家,無非是使人家降服而已,現在越國請降,納貢稱臣,還有什么要求呢?他又引文種朝見吳王,一面說好話,一面委婉地威脅,說越國萬一得不到吳王的寬宥,勾踐將會殺妻滅子,銷毀寶器,用這剩有的五千甲兵和貴國拼個死活。說這樣,吳國再強,也不會有什么利益,只有損失吧?這樣軟硬兼施,使已經開始驕奢自滿的夫差終于首肯了這個和議。子胥嘆道:“姬姓應該衰敗了。這是養虎貽患。越國將會發展國力,訓練軍民,二十年之后,吳國就變成池沼廢墟了!” 夫差認為越國小,這次會一蹶不振,不足為患的。同時,他也被越國人的甘辭厚賂所迷醉。他一心向中原地區進取,當年伐陳,次年入蔡,把蔡遷于州來。公元前489年,再次伐陳。公元前488年,向魯征取百牢的獻禮。公元前487年,助邾伐魯。公元前486年,成邗溝,通江淮,作北進的準備。公元前485年,聯合魯、邾、郯伐齊,從海道進兵。這是中國最早的海軍,不過卻被齊國打敗。公元前484年,又跟齊戰于艾陵(今山東萊蕪縣東北),與魯聯合敗齊,俘虜齊國中軍將領國書等五大夫,繳獲革車八百乘,甲首三千,將這些戰利物都給了魯國! 【驮诠484年,早已歸國勵精圖治的越國君臣入吳朝賀吳國代齊的勝利。吳舉朝上下皆大歡喜,獨有子胥心情沉重。他說:“這是越國存心豢養吳國而已。這個心腹之患一天不除,即使得了齊國,也不過是塊石田,不能種植莊稼!彼麛喽ǎ骸霸讲粸檎,吳其泯矣!”①他見吳王如此,趁為使者去齊之便,把自己的兒子寄托給齊國鮑氏,改姓王孫氏。伍子胥沒完沒了的諫諍,吳王夫差越來越聽不進去。加上伯?的讒言,夫差早就對子胥越發不滿。他伐齊得勝回國時,得知子胥寄予齊國的事,立即以私通敵國,懷有二心的罪名,賜子胥以屬鏤之劍,迫使自殺。伍子胥認定自己的見解是正確的,堅持他的滅越主張,始終不渝地抗爭至死。死前,他對夫差說:“請把我一雙眼睛掛在姑蘇城東門,讓我總有一天看見越國大軍從這門進來”。事實證明,他是最清醒的,只是夫差沒有為他辦理這件后事,而是恨及枯骨,把他的尸首包在皮革里,拋在江中,名曰“鴟夷浮江”,使之葬于魚腹。此后十二年,公元前471年,越滅吳!稘h書·藝文志》,兵書有“伍子胥十篇,圖一卷”,久佚。 第四節 范蠡(附文種)范蠡和越之滅吳范蠡,字少伯,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相傳,范蠡早年倜儻不群,不為人所知。文種,為宛令,遣吏奉謁。吏還,說范蠡是當地狂人,生有此病。文種笑,說,吾聞士有賢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譏,內懷獨見之明,外有不知之毀。文種親自往見,抵掌而談。后來,他們都到了越國,在越王勾踐最困難的時期,通力合作,復興了越國,滅了吳國。范蠡是一位戰略思想家。文種在具體的軍事政治上為越王出了力!稘h書·藝文志》兵書權謀類有“范蠡二篇”,“大夫種二篇”,這兩書都早已失傳! 」494年,越王勾踐繼位的第三年,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治兵,將以伐越,想搶先一步下手。范蠡勸他不要輕易用兵。范蠡說:“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事。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與地。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驕,勞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隨時以行,是謂守時。天時不作,弗為人客。人事不起,弗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盛而驕,不勞而矜其功,天時不作而先為人客,人事不起而創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將妨于國家,靡王躬身。”范蠡是從戰略思想的高度,特別是從“持盈”的道理上,結合越國的實際,闡述吳之不可伐。他所說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與地”,是他的戰略思想的主要內容。他所謂“守時”,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根據具體的歷史條件。
勾踐沒有聽范蠡的話。兩國交戰的結果,是越軍被打得大敗,只剩下五千人,困守會稽。勾踐喟然長嘆,說:我這樣就完了嗎?文種說:“湯系夏臺,文王囚?里,晉重耳奔翟,齊小白奔莒,后來都稱王稱霸。這樣看來,眼下的困難也不一定不是來日之福!惫篡`對范蠡說:“我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般田地,你看怎么辦。”范蠡說:“君王難道忘記了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與地嗎?”范蠡提出了定傾的具體辦法;“卑辭尊禮,玩好女樂,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與之市!惫篡`聽了范蠡的話,派文種入吳請和,遭到吳王的拒絕。勾踐打算殺妻子,燔寶器,以五千人觸戰以死。文種勸阻勾踐說:“吳太宰?貪,可誘以利,請間行言之。”于是文種受命,以美女寶器買通吳?臣太宰?,?引文種見吳王,說:“希望大王赦勾踐,勾踐將把所有的寶器奉獻。不幸勾踐得不到吳王的赦免,他將殺了他的妻子,毀了他的寶器。他的五千人也要拚命戰斗,也一定得到相當的代價!彼@一番又軟又硬的話,加上太宰?從中說合,吳王也就答應了勾踐的請求,罷兵而歸。此后,勾踐及其臣民,在吳的干預下,經歷了一個時期的屈辱生活,但畢竟克服了亡國的危機,并為日后越國的復興保存了一定的力量。歷史
勾踐想使范蠡治理國政。范蠡說:“兵甲之事,種不如蠡。鎮撫國家,親附百姓,蠡不如種!庇谑,勾踐以國政屬大夫種,而使范蠡與大夫柘稽行成,為質于吳。相傳,范蠡是隨勾踐同到吳國為質的,君臣共處奴役的生活,達三年之久。 約在公元前490年,范蠡由吳歸國,君臣共論興國大計。勾踐重新提出來“節事”的問題。范蠡說:“節事者與地。唯地能包萬物以為一。其事不①本篇取材,基本上見于《國語·越語》上、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如別無所據,不一一注明。失,生萬物,容畜禽獸,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惡皆成以養其生。時不至不可?生。事不究不可強成。自若以處,以度天下,待其來者而正之。因時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開辟,府倉實,民眾殷,無曠其眾,以為亂梯。時將有反,事將有間,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無間,時無反,則撫民保教以須之!狈扼坏脑,主要是說,土地是萬物之本;農事做得好,可以生長萬物,有名有利,美和惡都可以各盡其用;天時的掌握和農事的進行,都要適度,不可勉強;男女都要勞動,避免災害,開辟田野,充實倉庫,使民眾殷附,沒有游手好閑之人。必須知道天地的長數,才可收到可靠的生氣。范蠡的話,非農業無立國之本,也是他復興越國的基本國策。勾踐很贊許這個國策,甚至于說:不?之國家,蠡之國家也。文種是范蠡認為最能推行這種政策的人,他稱贊文種執政可以“不亂民功,不逆天時,五谷睦熟,民乃蕃滋!惫篡`君臣在國策上的一致,使越的復國活動取得顯著的成效。歷史
公元前482年,是勾踐由會稽山歸國的第七年。這一年,吳國農業欠收,夫差還決定起師北征以與齊晉爭霸中原。吳軍北上的消息傳來,勾踐和范蠡商議吳國師出國空,是一個好時機。依照范蠡的計謀,等到吳軍完全到黃池之后才行動。于是下決心把二十年積聚的兵力:善于水戰的士兵二千,訓練有素的士兵四萬,近衛軍士六千,軍官千人,分成三路。由范蠡、后庸領兵取海道入淮,斷絕北去的吳軍歸路。由疇無余、謳陽從吳國南境直逼姑蘇。吳軍被打得大敗。吳太子友等三將被俘。越軍焚燒了姑蘇,奪取了吳的船只。吳王夫差聞訊后,率師南歸,向越求和。越國自度還不能一舉滅吳,也答應言和,而繼續加緊滅吳的準備①! 」478年,越國已了解到吳國“大荒薦饑,市無赤米,國廩空虛,其民必有移徙之心,寒就蒲蠃于東海之濱。”軍隊也在北上伐齊抗晉等戰役中消耗了精銳。于是,越王勾踐在大會臣民決定謀劃滅吳之后,向吳進軍。越軍進至笠澤(蘇州南面,與吳淞江平行的一條江)的南岸,與吳軍夾軍對峙。越國軍分左右兩翼,組成鉗形攻勢。勾踐親率六千精兵為中軍。夜晚命左軍銜枚溯江上至五里處待命,命右軍?江五里處待命。夜半左、右軍涉江,全軍一齊鼓噪。吳軍大駭,他們亦分左、右軍出來抵御。勾踐的中軍趁機潛行渡江,從中間突擊。吳軍大敗。越軍三戰三捷,直至姑蘇城下,占據所到之地。吳國的軍事力量土崩瓦解②。 越國已經處于絕對優勢,公元前475年,越軍再次進攻姑蘇,很快打到城下。吳國城池畢竟經過多年經營,十分鞏固,一時沒被攻下。勾踐采取長期圍困的戰略,過了兩年,吳國終于城門不守。公元前473年越軍攻進吳都。夫差率眾逃至姑蘇臺上越軍重重圍困。夫差只得派王孫雒袒衣膝行至勾踐面前說:往日我在會稽得罪了您,不敢違命同您結好,現在您來懲治我的罪過,我唯命是聽,希望也象那時一樣,允許我長為越王臣虜。勾踐也有些不忍,打算接受這個請求。范蠡當即說:“君王,您忍辱受苦二十多年,為了什么?現在不能拋棄前功。”于是回絕王孫雒說:“往日是上天把越賜予你吳國,你們不要,今天是上天以吳賜越,我們不敢違背天命而聽從你們的請求!”王孫雒還一再哀求。范蠡毅然鳴鼓進兵,說:“越王已命我處理此事了,請①《左傳》,哀公十三年! 、凇蹲髠鳌,哀公十七年! ∈拐呋厝ィ駝t就得罪了!”王孫雒流著眼淚而去! ≡酵豕篡`滅吳后,也北上會諸侯,號稱霸主! 》扼坏碾[退范蠡事越王勾踐,苦身深謀二十多年,終于滅吳。越王置酒大宴群臣,歡慶滅吳之功,樂師們作曲歌頌功德。在歡悅氣氛中,勾踐卻面無喜色,范蠡猜中了勾踐只愛土地,不惜臣民的死活,即使國家安定以后,也永無滿足之日。范蠡于是決定要離開勾踐。在將離開以前,他對文種說:越王會誅戮你的,文種不以為然。范蠡又寫信告訴他:“凡物盛極而衰,只有明智者了解進退存亡之道,而不超過應有的限度。俗語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犬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嘴,鷹眼狼步,可與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你若不走,終有一天會加害于你!狈扼坏倪@一套說辭,文種還是不信。歷史
范蠡向越王辭行,越王流下眼淚說:“你走了,叫我靠誰?你留下,我可以與你分國:你真走了,我將殺了你的妻子!狈扼粓詻Q要走。他說:“我聽人說,君子適應形勢,有計不急于成功,死了也不被人猜疑,內心也不自欺。我既然走了,我妻子犯什么罪呢?”于是,范蠡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煙水之中,人們都不知他的去向。不出他的預言,越王還是封他妻子百里之地,鑄了他的金像置之案右,比擬他仍同自己在朝夕論政。歷史
范蠡走后,舊時的同僚,有的走,有的疏遠于勾踐。文種也消極起來,不大上朝。果然有人進讒言,說文種心懷怨意,將謀反。文種向勾踐解釋,說現在沒有多大事情,用不著多操心,所以怠于政事。勾踐聽了,總是抑郁不樂。這時,魯哀公想借越兵伐三桓,文種勾踐之間意見也不一致。過了一年,勾踐向文種索取他過去說過的九九之策,說已經用了三策,剩下的還有六策,應該拿出來。勾踐隨即賜文種以屬鏤之劍。文種仰天哀嘆:身為楚國南陽之宰,終為越王的罪囚,后世的忠臣當以我為鑒。于是伏劍自殺。 范蠡在東海之濱,治產業,有積蓄。然后,浮海至齊。他慕伍子胥的忠直,嘆為夫差所殺,于是取名鴟夷子皮,取子胥鴟夷浮江之意! 》扼桓缸釉邶R國從事農商結合的產業,積蓄數十萬,盡散于親友鄰居! 『筠D移到中原交通樞紐的定陶,故范蠡又號陶朱公。其中男因罪拘囚在楚,他欲派小男去楚救之,可大男自告奮勇前去。大男將千金送給范蠡好友莊生,再歸還,作為信任的抵押。莊生入見楚王,說今夜某星座預示災異,王若施德,可以消除。于是楚王使人封三錢之府(示節儉)?墒沁@時其他官員也接受了朱公大男私賄的黃金,紛紛報訊,說他弟弟得救了,因為楚王封三錢之府,照例就要大赦。大男得訊見事已成功,何必丟掉千金,又去見莊生,說弟弟將獲赦。莊生知其意,退回黃金。長男取金,高興而去。莊生卻認為受騙,再見楚王告以將大赦的傳言。楚王因被人察覺他未施行的意圖而惱怒,立即處治罪犯。朱公中男被判處死刑。結果,大男為弟弟奉喪而歸! ∧赣H和眾多鄉親甚為悲哀,惟陶朱公卻說:“我早就預料結果如此。因為:大男與我共患難,治產業,惜財如命;小兒子沒吃過苦,不知財產貴重。所以這件事只能讓小兒子去辦。這是事物的道理,沒有什么可悲傷的!痹凇妒酚洝ぴ酵豕篡`世家》里記載有這個故事,也許帶點寓言性,但當非完全虛構。這可見范蠡的遠見,跟他在政治上的去留,治產業的生財有道,都是一致的。 越國已經處于絕對優勢,公元前475年,越軍再次進攻姑蘇,很快打到城下。吳國城池畢竟經過多年經營,十分鞏固,一時沒被攻下。勾踐采取長期圍困的戰略,過了兩年,吳國終于城門不守。公元前473年越軍攻進吳都。夫差率眾逃至姑蘇臺上越軍重重圍困。夫差只得派王孫雒袒衣膝行至勾踐面前說:往日我在會稽得罪了您,不敢違命同您結好,現在您來懲治我的罪過,我唯命是聽,希望也象那時一樣,允許我長為越王臣虜。勾踐也有些不忍,打算接受這個請求。范蠡當即說:“君王,您忍辱受苦二十多年,為了什么?現在不能拋棄前功!庇谑腔亟^王孫雒說:“往日是上天把越賜予你吳國,你們不要,今天是上天以吳賜越,我們不敢違背天命而聽從你們的請求!”王孫雒還一再哀求。范蠡毅然鳴鼓進兵,說:“越王已命我處理此事了,請①《左傳》,哀公十三年。 、凇蹲髠鳌,哀公十七年。
歷史
使者回去,否則就得罪了!”王孫雒流著眼淚而去! ≡酵豕篡`滅吳后,也北上會諸侯,號稱霸主! 》扼坏碾[退范蠡事越王勾踐,苦身深謀二十多年,終于滅吳。越王置酒大宴群臣,歡慶滅吳之功,樂師們作曲歌頌功德。在歡悅氣氛中,勾踐卻面無喜色,范蠡猜中了勾踐只愛土地,不惜臣民的死活,即使國家安定以后,也永無滿足之日。范蠡于是決定要離開勾踐。在將離開以前,他對文種說:越王會誅戮你的,文種不以為然。范蠡又寫信告訴他:“凡物盛極而衰,只有明智者了解進退存亡之道,而不超過應有的限度。俗語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犬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嘴,鷹眼狼步,可與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你若不走,終有一天會加害于你。”范蠡的這一套說辭,文種還是不信! 》扼幌蛟酵蹀o行,越王流下眼淚說:“你走了,叫我靠誰?你留下,我可以與你分國:你真走了,我將殺了你的妻子!狈扼粓詻Q要走。他說:“我聽人說,君子適應形勢,有計不急于成功,死了也不被人猜疑,內心也不自欺。我既然走了,我妻子犯什么罪呢?”于是,范蠡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煙水之中,人們都不知他的去向。不出他的預言,越王還是封他妻子百里之地,鑄了他的金像置之案右,比擬他仍同自己在朝夕論政! 》扼蛔吆螅f時的同僚,有的走,有的疏遠于勾踐。文種也消極起來,不大上朝。果然有人進讒言,說文種心懷怨意,將謀反。文種向勾踐解釋,說現在沒有多大事情,用不著多操心,所以怠于政事。勾踐聽了,總是抑郁不樂。這時,魯哀公想借越兵伐三桓,文種勾踐之間意見也不一致。過了一年,勾踐向文種索取他過去說過的九九之策,說已經用了三策,剩下的還有六策,應該拿出來。勾踐隨即賜文種以屬鏤之劍。文種仰天哀嘆:身為楚國南陽之宰,終為越王的罪囚,后世的忠臣當以我為鑒。于是伏劍自殺! 》扼辉跂|海之濱,治產業,有積蓄。然后,浮海至齊。他慕伍子胥的忠直,嘆為夫差所殺,于是取名鴟夷子皮,取子胥鴟夷浮江之意! 》扼桓缸釉邶R國從事農商結合的產業,積蓄數十萬,盡散于親友鄰居! 『筠D移到中原交通樞紐的定陶,故范蠡又號陶朱公。其中男因罪拘囚在楚,他欲派小男去楚救之,可大男自告奮勇前去。大男將千金送給范蠡好友莊生,再歸還,作為信任的抵押。莊生入見楚王,說今夜某星座預示災異,王若施德,可以消除。于是楚王使人封三錢之府(示節儉)?墒沁@時其他官員也接受了朱公大男私賄的黃金,紛紛報訊,說他弟弟得救了,因為楚王封三錢之府,照例就要大赦。大男得訊見事已成功,何必丟掉千金,又去見莊生,說弟弟將獲赦。莊生知其意,退回黃金。長男取金,高興而去。莊生卻認為受騙,再見楚王告以將大赦的傳言。楚王因被人察覺他未施行的意圖而惱怒,立即處治罪犯。朱公中男被判處死刑。結果,大男為弟弟奉喪而歸。母親和眾多鄉親甚為悲哀,惟陶朱公卻說:“我早就預料結果如此。因為:大男與我共患難,治產業,惜財如命;小兒子沒吃過苦,不知財產貴重。所以這件事只能讓小兒子去辦。這是事物的道理,沒有什么可悲傷的!痹凇妒酚洝ぴ酵豕篡`世家》里記載有這個故事,也許帶點寓言性,但當非完全虛構。這可見范蠡的遠見,跟他在政治上的去留,治產業的生財有道,都是一致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42536.html
相關閱讀: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臧文仲
魯國的傳奇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