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蔣介石炮制了“孫立人兵變案”,將曾經遠征印緬、戰功赫赫的抗戰名將孫立人囚禁了起來。本文依據上世紀90年代美國解密的有關檔案,重新解讀這一歷史事件。
遠征緬甸 打出威名
孫立人字撫民,號仲能,安徽舒城人。1923年清華大學畢業后,赴美留學,先后就讀于普度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和弗吉尼亞軍事學院。1928年,孫立人學成回國,在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任中尉隊長。1937年10月,孫立人率部參加淞滬會戰。次年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斗,兩次立下戰功,從此在軍界嶄露頭角。
1942年初,中國遠征軍首次進入緬甸,與盟軍一起對日作戰。4月,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抵達緬甸。4月17日凌晨,日軍從南北兩處切斷了仁安羌公路,并在東、北、南3面設伏,將陸續撤退的英軍7000余人包圍在仁安羌。4月17日黃昏,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一一三團到達賓河北岸,在距離渡口不遠處與日軍展開激戰,經過10多個小時激戰,于18日中午消滅賓河以北日軍,占領渡口。19日清晨,一一三團在山炮、輕重迫擊炮和輕重機槍的掩護下,向賓河以南的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被圍英軍見援兵一到,也強行突圍,日軍被兩面夾擊在火海之中,潰不成軍。4月20日下午,孫立人率部收復仁安羌地區,救出被圍的7000余名英軍。
被救的英軍官兵個個熱淚盈眶,向中國官兵豎起大姆指,高呼:“中國萬歲!”“中國軍隊萬歲!”“仁安羌大捷”是第一次緬甸戰役中盟軍公認的唯一勝利,使盟軍不得不對中國軍隊刮目相看。此役是二戰中以少勝多最著名的范例,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42年5月,駐印英軍統領代表女王向孫立人頒發“大不列顛帝國司令”勛章。
在第二次緬甸戰役中,孫立人率領訓練有素的新三十八師和以后的新一軍,在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的北緬,與日軍5個精銳師團連續作戰17個月,所向披靡。孫立人入緬作戰后所創造的奇跡,使他備受各國政要的關注和眾多盟軍將領的尊敬。
194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給孫立人頒發豐功勛章。
二戰期間歐洲戰區盟軍最高統帥、戰后曾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也對孫立人頗為敬佩,1945年3月底,他電邀孫立人赴歐洲考察,希望結識孫立人這位中國傳奇式的將軍。
孫立人在歐洲訪問期間,二戰期間的風云人物、四星上將巴頓將軍聽說孫立人要來拜訪他的司令部,立刻表現出一種少有的熱情。他派一支摩托車小隊,在離司令部還有20英里遠的路口恭迎孫立人。臨別時,巴頓將軍將他所得到的戰利品---一枚德國十字勛章和一把手槍贈與孫立人。這對于指揮過百萬大軍且性情高傲的巴頓將軍來說,是極為少見的。
6月17日,孫立人應邀到英國訪問。在英國陸軍部,英國女王授予孫立人第二枚“大不列顛帝國司令”勛章,再次答謝新三十八師一一三團在緬甸孟拱郊區援救英印軍第三師七十七旅的友情,表彰孫立人將軍在北緬橫掃日軍5個師團的卓越功勛。
6月23日,孫立人又應美軍總參謀長馬歇爾將軍的邀請赴美訪問。
孫立人的歐美之行,在蔣介石看來是“大逆不道”,因而引起蔣介石的猜忌,為他以后的仕途埋下了禍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01714.html
相關閱讀:揭秘: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與袁世凱的恩怨情仇
1936年蔣介石憑借一封什么密函化解內戰危機?
吳鐵城怎么死的?吳鐵城因何事失去蔣介石信任
解密拜倒在東洋女間諜“石榴裙”下的民國高官
揭秘: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十次武裝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