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是春秋時的西方大國,穆公在位時又以賢名。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賢臣,國勢漸強,從此竭力圖謀向東發展,參與中原爭霸斗爭。他先后支持晉惠公、晉文公二位國君歸國,其目的也正在于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而在東方尋求盟國或立足點。晉在文公時,同秦國保持了一段良好的關系。在城濮之戰中,秦又出兵助晉,幫助晉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寶座。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年),晉文公會同秦穆公圍攻鄭國,討伐鄭國對晉懷有二心。晉軍駐在函陵(今河南新鄭縣),從東、北方面圍鄭;秦軍駐在?南(今河南中牟縣南),從西面圍鄭。鄭文公為挽救國家危機,派特使燭之武勸說秦穆公:晉、秦圍鄭,鄭國知道要滅亡了。但是鄭國滅亡對于秦國來說并無好處,它只會增強晉國的力量。而晉國力量的增強則是秦國力量的削弱。如果不滅鄭國,而留下它作為秦國的東道主,供奉秦國往來的使臣,這對于秦不是更好嗎?何況,貴君曾有恩于晉君,晉君答應割給秦焦、瑕之地,但晉君早晨渡河歸國,晚上就對秦國設防。晉如果向東并吞了鄭國,那么向西不侵掠秦國,土地從哪里取得?所以滅鄭其實是損害秦國以利于晉國的下策,請貴君考慮吧!
燭之武一席話使秦穆公如夢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晉滅鄭,反而與鄭國單獨結了盟,并留下杞子、逢孫、揚孫三位大夫助鄭戍守,自己則率兵歸國了。
秦軍撤退后,晉大夫狐偃等對穆公的背信棄義行徑大為不滿,主張攻擊秦軍。晉文公則從大處著眼,認為秦有恩于晉,攻擊秦軍是不仁。同時,晉為保持中原霸權,失去秦國這樣一個盟友也是不智。所以,晉也與鄭國媾和,然后退了兵。周襄王二十四年,鄭文公、晉文公先后謝世。戍鄭的秦大夫杞子等向穆公密報,說他們掌握著鄭國都城的城防,建議穆公派兵偷襲鄭國,由他們作內應,則鄭國可滅。秦穆公多年以來處心積慮謀求向東發展,這個建議正中下懷,如能襲取鄭國,即可進入中原,分享晉國的霸權。于是,穆公向大夫蹇叔征求意見。蹇叔說:辛勞大軍遠道奔襲,這是我從未聽說過的?缭角Ю锶ヒu擊別人,人家怎么會不知道?我軍長途跋涉,精疲力盡,人家有所準備,是不會成功的。但襲鄭的誘惑力很大,穆公主意早已拿定,遂不聽蹇叔意見,命令百里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帥率兵東進。i秦軍襲鄭,由秦都雍(今陜西鳳翔縣)至鄭都(今河南新鄭縣),歷程一千五百余里,中經桃林、?函、?轅、虎牢等數道雄關險塞,是一次冒險性的軍事行動。
周襄王二十五年,春二月,秦軍經過王都洛邑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表現輕佻無禮。秦軍行抵滑國(在今河南偃師縣之緱氏鎮),遇鄭國到周做生意的商人弦高。弦高見狀,一面以鄭君名義先送四張牛皮,然后送牛十二頭,犒勞秦軍,說:“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不腆(厚)敝邑,為從者之淹(久),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币幻媾扇顺藗鬈嚰被貒鴥葓蟾。
鄭穆公獲得弦高報告,立即派人去探察秦將所居的館舍,見秦兵已“束載、厲兵、秣馬”,準備作戰了。于是,鄭穆公派大夫皇武子辭謝秦將說:君等久留在敝國,敝國已無法供應糧秣、牛羊,F在聽說君等要離開,鄭國有原圃,就像秦國有具囿一樣,請你們自己去獵取麋鹿,讓我們閑暇一下如何?秦將見機密已泄,杞子逃亡到齊,逢孫、揚孫逃亡到宋。秦帥孟明見內應已逃遁,鄭國有了準備,認為“攻之不克,圍之不繼”,不如退兵,就襲滅滑國,滿載戰利品而還。晉在文公的國喪之中,得到秦國偷襲鄭國的情報,中軍帥先軫認為,秦穆公不聽蹇叔忠告,而以貪婪興師,這是上天賜給我們擊敵的機會,力主攻擊秦軍。大夫欒枝則認為沒有報答秦穆公賜給的恩惠,反而攻擊他的軍隊,這不是為先君著想。先軫說:“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又說:“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及子孫,可謂死君乎?”襄公采納了先軫建議,發兵擊秦,并聯合姜戎一道行動。襄公穿著喪服親自督軍,梁弘為他駕車,萊駒做車右。晉與姜戎聯軍在?函地區的東、西?山之間設下埋伏。
公元前627年四月,秦軍進入埋伏圈,在晉與姜戎夾擊下,全軍覆沒,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三帥被俘。
晉軍全勝而歸,文嬴(文公夫人,襄公嫡母)向襄公請求釋放秦國三帥,說他們是構成秦、晉二君間隙的罪魁,請讓他們回國去接受殺戮。襄公即釋放了秦國三帥。先軫得知,責備襄公處置失當。襄公又命陽處父去追擊,秦三帥已登舟渡河。孟明等三帥回到秦國,穆公不但沒有加罪,反而更加信用,使專任軍事。周襄王二十七年,秦孟明率師伐晉,戰于彭衙(今陜西白水縣東北),秦師失敗。同年冬,晉大夫先且居率宋、陳、鄭聯軍伐秦,取汪及彭衙而還。次年,秦穆公親自率軍伐晉,渡過黃河,焚燒船只,以示決心死戰。攻取晉國的王官(在今山西聞喜縣南),兵鋒直達絳都之郊。晉人不出,秦軍掉頭向南,由茅津再渡黃河,到達?山,封?中秦軍尸骨而后還。
此二役則是?戰之余波。
?之戰是春秋史上的一次重要戰役。它的爆發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晉兩國根本戰略利益矛盾沖突的結果。秦在?之戰中輕啟兵端,孤軍深入,千里遠襲,遭到前所未有的失敗。從此秦國東進中原之路被晉國扼制,穆公不得不向西用兵,“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之戰標志晉、秦關系由友好轉為世仇。此后秦采取聯楚制晉之策,成為晉在西方的心腹大患。而晉國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對付秦、楚兩大國的挑戰。所以,楚雖未參加?之戰,但卻是?之戰的最大受益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59520.html
相關閱讀: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魯國的傳奇寡婦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臧文仲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