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國的歷史上,若論哪個國家保持強國的地位最久,答案恐怕不是春秋首霸的齊國,更不是橫掃六合的秦國,而是自始至終都是一派強勢的楚國。
看看春秋戰國的歷史就知道了,齊國在齊桓公死后,雖然依舊保持著大國地位,但國力每況愈下,一直到了齊景公時代才重新煥發起來,后來的戰國時代,齊國雖然一度和秦國并為“東西帝”,但一場燕國進攻,使齊國一蹶不振。
而一度是中原最強國的晉國,雖然繼齊國之后繼承了霸主身份,但風光了幾代人之后,先被秦國打敗,后被楚國打敗,而后又遭三家分晉的戰亂,分裂出來的韓趙魏三國,韓國一直都是戰國七雄里的最弱者,魏國雖在戰國初期一度強大,但遭到齊秦兩國連續打擊之后,就越發淪落到陪襯地位。趙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后,一度成為僅次于秦的第二軍事強國,但一場長平之戰,把多年積累的老底全都賠光,徹底失去了和秦國叫板的本錢。在所有春秋戰國國家里,若論強國地位保持時間最長的,自始至終,都是諸侯中力量強大的王朝,卻惟獨楚國。
楚國的發達,趕上了齊桓公首霸的時代,之后整個春秋戰國時代里,他都是中原諸侯無法小視的力量,甚至到了戰國晚期,他更成為六國中唯一能夠與強秦扳手腕的國家。在春秋中期至戰國早期,楚國的疆域,相當于中原各強國的總和,到了戰國中期的公元前300年左右,楚國的疆域曾包括了今天湖南、湖北、陜西、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區,甚至西南的廣西、云南,南部的廣東,它也有所染指。疆土最盛時,國土面積達到了一百萬平方公里以上,人口五百多萬。在同時期的世界上,波斯帝國已經滅亡,馬其頓帝國分崩離析,羅馬帝國還在內戰之中。據有長江中下游地區,腳踩幾乎整個中國南部的楚國,是當時世界上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國。
楚國這個超級大國,是怎么來的呢?
其實強大的楚國,在春秋戰國的早期,是一個沒有名分的國家。
楚國的先祖,按照各類史料的記錄,尤其是屈原的記錄,是源于黃帝的子孫羋氏,也就是說,楚人也是屬于華夏族的一支。楚國的興起,源自商周時期居住在江漢平原的楚部落,楚國的先祖季連曾做過周文王的老師,到了其曾孫熊繹的時候,被冊封為子爵,獲得了在江漢地區節制一方的授權,但是比起中原諸侯的王爵身份,他的地位卻要低得多。
熊繹時代的楚人,雖然得到了周天子的冊封,但很不被待見。熊繹曾經在周成王會盟諸侯的時候負責管理茅酒,比起各路諸侯的尊貴來,雖然他是子爵,卻只是個勤雜工角色。此事也令熊繹知恥后勇,歸國后的熊繹,開始了他率領楚人艱苦創業的道路,他們在江漢平原刀耕火種,開辟山林,引進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歷經幾代人的辛苦經營,終于開始發展壯大。
比中原諸侯更加艱難的是,因為生存的緣故,楚國從立國之初開始就面臨著南方蠻族的嚴重威脅。滅三苗、平山越,楚國的國土以漢水平原為中心,向后來的中國南方各省擴張著,終于有了“楚地千里”的龐大版圖,而楚人也在這一次次血與火的征戰里接受了華夏文明的洗禮,完成了由部落到文明國家的轉變。
楚國真正有了名分,是楚武王在位的公元前740年左右,既然周王室不給我名分,那我就自封名分,強大起來的楚武王就是這么做的。對楚國這種自立為王的行為,周王室雖然憋氣,卻也沒有辦法,這時期的中原,已經陷入了周王室衰微,諸侯戰亂的時代,周天子自身都難保,還管你楚王的名分?不服氣的當然還有中原的諸侯國,但此時與楚國毗鄰的黃河流域,無論是鄭國還是宋國,都已不具備單獨面對楚國的實力,黃河流域與楚國之間的強弱對比早已經易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63756.html
相關閱讀: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臧文仲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魯國的傳奇寡婦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