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尹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尹文(約公元前360?前280年),齊國人。戰國時代著名的哲學家。與宋?齊名,屬稷下道家學派。他們的思想具有調和色彩,對后期儒家思想有深刻影響。
   尹文于齊宣王時居住在稷下,為稷下學派的代表人物。他與宋?、彭蒙、田駢同時,都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并且同學于公孫龍。公孫龍是當時有名的名家,能言善辯,“白馬非馬”為代表性的論點,以詭辯著稱。尹文的學說,當時很受公孫龍的稱贊。
   尹文的學說,《莊子?天下篇》說它“不累于俗,不飾于物,不苛于人,不忮于眾,愿天下之安寧以活長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他學說的中心思想是希望天下太平,社會安寧,人民安居樂業,達到溫飽的小康世界,每個人在社會上都能夠養活自己,同時還可以供養一下別人,就足夠了,就可適可而止,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和企想,從而達到于心無愧,“見侮不辱”,既能對得住別人,也能對得住自己。這就是治理天下的大道理。
   尹文的思想,與宋?大致相同,都提倡寬容即所謂“恕道”,教導人們勿要爭斗,主張對別人的態度甚至侮辱也要能夠容忍,不要因小失大而為此發火暴怒;要反對戰爭,化干戈為玉帛,提倡以忍為上。他認為,“大道容眾,大德容下”,對百姓、對臣民,只要講究寬恕忍讓的道德,并奉為最高尚的東西,事情就好辦了。事情越少越好辦,辦事情的手續越簡便越能找出前因后果,掌握重點。一個做國君的人,必須做到“無為而治”,這樣才能夠“容天下”;“容天下”就可得民心。而“容天下”的最好辦法就是“深見侮而不斗”,在這個原則下,做到有功則賞,無功則罰,這樣才能審時度勢,名實相副,這就是“道用則無為而自治”的道理,即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的“無為而治”思想。
   尹文認為,要做到“無為而自治”,名實相副,就要堅持做到“仁、義、禮、樂,名、法、刑、賞”這八條。這八條,都是“五帝三王”的“治世之術”。因此,對于“博施于物”的“仁”,“以道之”;對于“以立節行”的“義”,“以宜之”;對于“以行恭謹”的“禮”,“以行之”;對于“以和情志”的“樂”,“以和之”;對于“以正尊卑”的“名”,“以正之”;對于“以齊眾異”的“法”,“以齊之”;對于“以威”使服的“刑”,“以威之”;對于“以勸忠能”的“賞”,“以勸之”。并且,他認為這八個標準(“八術”)“無隱于人而常存于世”,使大家都掌握了,就能夠達到天下大治,這就是老子所說的“以政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所謂“無為而治”的理想境界。
   尹文的思想,是以道家“無為而自治”的思想為主,融合了儒家的思想因素。尹文所說的“大道容眾,大德容下”的所謂“恕道”,與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的“恕道”思想,是一致的。只是,其中突出了“名實”思想,即所謂“深見辱而不斗”,“名實審也”。尹文認為,“大道無形,稱器有名”。尹文所說的“名”,就是“正形”,使名實相副。尹文說:“形正由名,則名不可差”,而且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他引用孔子的話說:“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也。’”這樣,他的“無為而自治”的思想不僅與“恕道”聯系在一起,而且也與“名實”思想聯系在一起。這些哲學上的命題,在儒家思想中都能找得到。尹文又引用老子的話說:“道者,萬物之俱,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寶,是道治者,謂之善人。籍名、法、儒、墨者,謂之不善人!彼J為“善人與不善人,名分日離!边@就指出了二者之間的差別。他認為,“有形者必有名”,反過來,“有名者未必有形”,因此,有理無益于治理國家的事,“君子弗言”;有能力辦到的事而對于治事沒有好處,這樣的事“君子弗為”。他要求人們做事情要看對于國家和人民是否有益,從而做到“名”“實”相副。否則,便會“相亂”。因此,“道不足以治則用法,法不足以治則用術,術不足以治則用權,權不足以治則用勢。”一切要按“名”“實”相副的次序辦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勢用則反權,權用則反術,術用則反法,法用則反道,道用則無為而自治!边_到致世經用的目的。

   尹文不僅在倫理學上用“恕道”容忍別人,做到“見辱而不斗”;而且還用“大道容眾,大德容下”的“恕道”思想反對戰爭,提倡“無為而能容天下”,這不僅與儒家思想相通,而更重要的是與老子的無為而治的“尚柔”精神一脈相承。
   流傳于世者唯《尹文子》一書!兑淖印罚f列名家,今本僅《漢書?藝文志》一卷,為魏黃初末出, 山陽仲長氏分《大道》上下兩篇,語錄與故事混雜,各段自成起訖。上篇論述形名理論,下篇論述治國之道,可以看作是形名理論的實際運用。其思想特征以名家為主,綜合道法,亦不排斥儒墨。自道以至名,由名而至法,上承老子,下啟荀子、韓非!兑淖印返男蚊撍枷耄瑸檠芯恐袊壿嬎枷胧氛咚匾,其對語言的指稱性與內涵等關系的思考,頗值得玩味。文章善于運用寓言說理,雖然不如“白馬非馬”有名,但是卻很有趣味,其中講一個人,給兒子取名“盜”和“毆”,結果挨了一頓打。拋開讓人猶如霧里看花般的“道”、“名”、“形”,看看古人的調皮之處,也是一得。主要版本有明《子匯》本、《諸子集成》本。新注本有歷時熙的《尹文子簡注》。
   《隋書?藝文志》列為兩卷,與今“道藏本”相合。然而唐人引《尹文子》為今本所無,因疑今存《尹文子》上下兩篇系后人偽托。一說《管子》中的《正術》上下及《白正》諸篇為其遺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33722.html

相關閱讀:魯國的傳奇寡婦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臧文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