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孔子、墨子--春秋戰國人物傳3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孔子、墨子

歷史

第一節 孔子的生平

  春秋戰國之際,社會的大動蕩引起文化學術領域里的大變化。原來守在官府的《詩》、《書》,典籍散在民間。原來只能由供職官府的人傳授、講習的知識和技術,現在可以在私人間傳習,甚至主要是在私人間傳習。私人講學,成為歷史性的風尚?鬃邮撬饺酥v學的重要倡導者,也是在私人講學的風尚中最有成就、最有代表性、對當時及后世影響最大的人。略后于孔子,有墨子,創立了墨家學派,與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并稱為顯學! 】鬃拥募沂揽鬃,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縣)人。生于公元前551年①,死于前470年。他的先世是宋國的貴族,是微子之后。他的先祖孔父嘉,始以孔為氏。曾祖父孔防叔因政治斗爭失敗,逃到魯國。父親叔梁紇在魯作過下級官吏,很有力氣!蹲髠鳌废骞辏ü563年)隨從魯軍攻?陽(今江蘇邳縣西北)。當部分魯軍攻入城內的時候,守城的人把懸門(猶今之閘門)放下來,要把魯軍隔成兩截。叔梁紇以兩手扶舉懸門,使不得下,攻入城內的魯軍得以退出城外。叔梁紇又曾與另外兩人率甲士三百,打退了齊軍的侵擾①。相傳,叔梁紇晚年娶顏氏女徵在而生孔子! ∏嗌倌陼r期(三十四歲前)  孔子幼年喪父,跟隨母親生活,家境貧困。但魯人好禮的習俗很早就影響著他,他“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賓!钡搅耸鍤q的時候,他立志向學,曾自稱“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他學什么、向誰學、怎樣學,都不得而知!墩撜Z》記他的話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薄鞍l憤忘食,樂以忘憂!薄皩W如不及,猶恐失之!薄拔曳巧撸霉牛粢郧笾咭病!薄笆抑兀赜兄倚湃缜鹫哐,不如丘之好學也!薄叭诵,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岸嗦,擇其善者而從之!薄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边@些話不能確指為何時所說,但孔子這種博學、好聞、審思、明辨的精神是自早年就已養成,這可能是沒有疑問的。相傳孔子“見于郯子而學之”,并告訴人說:“天子失官,學在四夷”①;又相傳孔子曾禮于老聃②、訪樂于萇弘③! 】鬃佣畾q左右,作過季氏的委吏,看管倉庫,計算賬目。又作過乘田,①《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說孔子生于魯襄公二十一年,《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生于魯襄公二十二年。此從《史記》。關于孔子生平的某些事跡,歷來說法不一。本文基本上依據《史記?孔子世家》、參照《論語》、也參用崔述《洙泗考信錄》。文中凡依據《孔子世家》和《論語》的地方,不再一一指出。管理畜牧,這都屬于家臣一類的小官。孟子說:“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④。  孔子博學的名聲大起來,有人愿意把子弟送來,做他的門徒。后來他曾說,我到三十歲的時候,仿佛對任何事都有個主意了,這就是所謂“三十而立”。也就在孔子三十歲左右,他有了第一批弟子,其中包括后來著名的弟子顏淵的父親顏路、曾參的父親曾點。只比孔子小九歲的子路也屬于第一批的門徒! ≡邶R魯期間(三十五至五十五歲)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魯國專權的季氏因和?氏斗雞而引起爭端。魯昭公企圖奪回政權,便聯合?氏、臧氏伐季氏。季氏與孟氏、叔孫氏共攻昭公。昭公戰敗,流離在齊國的邊境上。這年,魯國在襄公廟里舉行?祭,跳萬舞的人只剩下兩個人,多數到季氏那里跳萬舞去了。依照古禮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舞⑤,可是魯國的大夫季氏也以八佾舞于庭,并且先占有了公室的舞者?鬃臃浅嵖卣f:“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這一年,孔子三十五歲,由魯適齊! 】鬃釉邶R國聽到了虞舜時的古樂,所謂“韶”的樂曲,他學習得十分專心。他說,想不到這音樂能達到了這樣了不起的地步!

歷史

  齊景公曾向孔子問政?鬃踊卮鹫f:“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饼R景公贊賞地說:說得好呀!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雖然有糧食,我能吃得著嗎?據說齊景公還有一次向孔子問政,孔子講述了節儉的道理①。齊景公聽了也很滿意,曾經打算把尼?地方的田封給孔子。因晏嬰的勸阻,沒能實現②。后來孔子再見到齊景公,景公雖然還很恭敬,卻不問治國的道理了。又風聞齊國有的大夫欲加害于孔子。一次,景公終于向孔子點破,說:“我老了,不能任用你了!”這就迫使孔子不得不匆勿離開了齊國③。 歷史

  孔子在齊國住了近兩年的光景。三十七歲左右,返回魯國,繼續私人講學。有人問孔子,你為什么不參與政治?他回答說:“《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谟姓,是亦為政,奚其為政?”這大概是因季氏專權,孔子不愿問政。他認為通過教育,對政治施加影響,也是為政,不一定非做官不可?鬃幼苑Q“四十而不惑”,四十歲的時候,知識豐富了,遇事即不致迷惑!  蹲髠鳌氛压辏ü510年),流亡在國外的魯昭公死于晉國的乾侯(今河北成安縣東南),昭公之弟公子宋繼位,就是魯定公。定公五年④,把持魯國國政的季平子死了,他的繼承人季桓子仍然大權在握。但他的一些得勢的家臣也威脅著季桓子,他們彼此之間也在摩擦。這時,有勢力的家臣是仲梁(復姓)懷、陽虎和公山不狃。先是仲梁懷跟陽虎發生沖突,陽虎打算驅逐仲梁懷。公山不狃出來做了和事老。但因仲梁懷的氣焰更加囂張,陽虎終于驅逐了仲梁懷,并囚禁了季桓子①。這樣,陽虎脅制季桓子,而季桓子又脅制著魯定公②?鬃用鎸@種情形,不愿意出來做官,“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薄  蹲髠鳌范ü四辏ü502年),公山不狃等五人聯合陽虎,想把“三桓”的繼承人都換上接近陽虎的人。陽虎又逮捕了季桓子,并要殺掉他。季桓子用計逃脫。第二年,陽虎失敗,逃到齊國,旋又去晉。公山不狃又據費邑叛季氏。在這期間,陽虎曾勸說孔子出仕?鬃映兄Z了,說“吾將仕矣!惫讲会鹨苍倏鬃幼龉?鬃酉肴。子路不高興,說:“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孔子說:“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孔子不贊成家臣的跋扈,但他希望有一個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機會,有時似也難免有屈就的意思了。當時也許他還有利用“三桓”的反對力量以加強公室的想法! ◆敹ü拍辏ü501年),孔子在魯國當了中都宰。因有成績,升為司空,又由司空為司寇。司空,仿佛是后來管建設工程的官職。司寇,是掌管刑獄、糾察的官長。季平子原來“葬昭公于墓道南”,跟魯國諸先公墓相隔較遠,對魯昭公有貶斥之意!翱鬃又疄樗究芤,溝而合諸墓”,①即擴大墓域,使昭公與魯群公墓合為一塊墓地,借以正昭公之位。這是一種正名分的措施!  蹲髠鳌范ü辏ü500年),孔子以相禮資格參加了齊景公提議的齊魯兩國君主的夾谷②之會,從齊國收回了鄆、灌、龜陰之田”(在今山東汶水北)。這次外交上的勝利,提高了魯國的地位,也提高了孔子的聲望?鬃幼プ◆斁苋缚刂,而三桓又受家臣威脅的時機,想借以削弱貴族勢力而提高君權。魯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提出“墮三都”③的建議。?、費、成本是三桓勢力盤踞的城堡?鬃右浴凹也徊丶,邑無百雉之城”④的道理,來說服三桓和定公,出現了“行乎季孫三月不違”⑤的局勢。他派子路為季氏的家宰,主持拆毀三都的部署。叔孫氏先把?的城墻拆除。季氏將墮費,孔子以司寇的地位,派申句須、樂頎二人跟國人聯合,擊退了公山不狃、叔孫輒的反抗,迫使他們逃往齊國,遂墮費⑥。及至將墮成⑦時,孟氏偽裝不知,而他的家臣公斂處父出面違抗。定公親自率師圍成,也沒有攻克。這樣,三家貴族中有兩家在表面上被削弱了,孔子在內政上暫時取得了勝利! 】鬃釉凇皦櫲肌鼻昂,《佐傳》定公十二年說他曾“與聞國政三月”,這和“孔子行乎季氏三月不違”的說法是一致的!墩撜Z》所記魯定公同孔子的對話,大約就在這一期間。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從問話中可以看出,定公有正君位的愿望?鬃踊卮鹫f:“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庇忠淮,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回答說,話不能這樣的簡單機械,不過大家說,“‘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定公又問:“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又回答說,話不能這樣的簡單機械,不過大家都說“‘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缙渖贫`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這仍然是“君君,臣臣”的意思! 】鬃訅櫲嫉闹鲝,客觀上起了強公室弱季氏的作用。公伯寮向季氏毀謗子路,實際上也是毀謗孔子?鬃拥弥,無可奈何地說:“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孔子與季氏的矛盾尖銳起來。齊國也恐“孔子為政必霸”,送來一隊“女樂”“文馬”。定公與季桓子接受下來,優游玩賞,怠于政事。子路勸孔子離開魯國,孔子還猶豫,直到他去參加祭祀,祭肉也不見送來,才匆忙地率領著弟子離開魯國①。周游列國十四年(五十五至六十八歲)

  孔子離魯后,周游列國十四年。他曾到過衛、匡、蒲、曹、宋、鄭、陳、蔡、晉、楚的邊境,并反復進出于衛國。

  魯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五十五歲,離開魯國去衛國①。弟子冉有趕來,在進入衛國的路上,他們有一段對話: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歷史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薄 倪@段對話里,可以看到孔子對教育的重視,并以“富、庶”為前提,也很注意物質利益! ⌒l靈公對孔子表面上敬重,依照魯國的生活待遇給以俸祿。不久,衛靈公聽信人言,懷疑孔子來衛有什么野心,派公孫余假監視?鬃又蛔×耸畟月,就離開了。

歷史

  孔子將要到陳國去,路過匡①(今河南長垣縣境)?锶苏`認為他是曾經騷擾匡地的陽虎一伙,就把他們和弟子包圍起來。顏淵隨后才趕到,孔子見了他就說,“吾以女(汝)為死矣!鳖仠Y說:“子在,回何敢死!”弟子們有些恐懼,孔子卻鎮靜地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離開了匡城,曾在晉國邊境上逗留,隨后又返回衛國。衛靈公對孔子只是表面敬重。后來,孔子談論衛靈公的昏亂無道時,季康子說:“既然這樣,為什么不敗亡?”孔子說:“他用仲叔圉接待賓客,祝?主管祭祀,王孫賈統率軍隊”,“夫如是,奚其喪?”在孔子的眼中,衛靈公雖無道,但他任用了幾個能干的人掌管國家的主要部門,所以衛國尚能維持它的統治! 】鬃釉谛l國,一次正敲著磬,有個背草筐的人從門口經過,說:“這個敲磬的人有心思呀!”一會兒又說:“可鄙呀!??的磬聲好像是說沒人知道自己。既然沒人知道,就算了吧!”

歷史

  衛靈公向孔子問軍隊陳列之法,孔子回答說,“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钡诙,衛靈公跟孔子談話的時候,眼睛就沒有看孔子,只仰著頭看空中的大雁?鬃佑X察到必須離開衛國了! 】鬃訋ьI弟子離衛,過曹。于魯哀公三年到達宋國境內。當他同弟子們在大樹下演習禮儀時,宋國的司馬桓?令人把大樹刨倒,還要迫害孔子①,弟子們勸說孔子快走?鬃诱f:“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但他還是改換了服裝和弟子們逃出宋的地界②。到鄭國時,才和走散的弟子們重聚在一起。子貢告訴孔子,有人看見您的狼狽樣子,說“累累若喪家之狗”?鬃有υ唬骸靶螤,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魯哀公十三年,孔子經宋到陳國。陳君?公很平庸,常受吳、楚兩國的欺凌。陳?公只把孔子看做是個博學的人。一天,一只被箭射穿的隼鳥落在?公的庭院,死掉了。石箭頭和一尺八寸長的?木箭桿還在隼鳥身上。陳?公打發人去問孔子?鬃诱f,這箭是有來歷的,它是北方肅慎族的。從前武王克商以后“肅慎氏貢?矢石?,其長尺有咫”,武王想使后人知道這件事,在箭桿上刻有“肅慎氏之貢矢”③,把它賜給陳國。官吏到府庫里去查找,證明了孔子所說的正確。

歷史

  魯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在陳國住了三年后,離開陳國。在到蔡國的路途上,正趕上“吳伐陳;楚救陳”①的戰亂,遭受到絕糧的困境,跟從的弟子多餓病。子路很不高興地來見孔子,說:“君子亦有窮乎?”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鬃舆照常講學、彈琴、歌唱,在鎮定中度過困厄。

歷史

  孔子到了原屬蔡地而已成楚地的負函(今河南信陽縣境)。葉(shè)公①當時鎮守負函,雖聞孔子之名,但卻不了解。他向子路打聽孔子的為人,子路不答,孔子知道后,對子路說:“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葉公還曾問孔子怎樣管理政事?鬃痈嬖V他:“近者悅,遠者來!币馑际,讓近處的人安居樂業,遠方的人來投奔。這是針對葉公管理遷到負函的蔡人來說的,希望他施行德政! 〕淹醣緛硐胫赜每鬃,準備在孔子到楚國后封給他七百書社,每個書社約有二十五戶。令尹子西勸阻楚王說:孔子有實現周公事業的想法,現在叫他“得據土壤,賢弟子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聽了這些話,就打消了原來的念頭。

歷史

  孔子停留在楚國邊境期間和返回衛國的路途上,遇到了一些不知姓名而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物。有個好像瘋狂樣子的楚人,跑到孔子的車旁,唱道:“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笨鬃酉萝,想跟他談談,他卻趕快躲開了。

  在返回衛國的路上,孔子跟弟子們一時找不到渡口,看見長沮、桀溺兩個人在一起耕地,便叫子路去打聽過河的地方。他們問清楚了車上的人是魯國的孔丘,子路是孔子的門徒以后,長沮說:“孔丘應該知道渡口在哪里。”桀溺對子路說:“現在的世道是到處亂哄哄,誰能把它改變過來呢?你與其跟著躲避那個、選擇這個的人跑,還不如跟隨我們不問世事的人呢!彼麄兝^續不住地翻地,不再說話了。子路回來告訴了孔子?鬃勇犃,悵然良久,才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边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們走在路上,子路落在后邊了,他不知道孔子走了哪一條路。他遇見一位拄著拐杖、背著竹筐的老人,便問道:“子見夫子乎?”老人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他插起拐杖,開始拔草。子路趕上孔子,把這事告訴了孔子?鬃诱f:“這是個隱士”。再打發子路去尋找,老人已經走了! 】鬃釉谥苡瘟袊陂g所遇到的這些人物的言論,是對孔子的譏諷、惋惜,這是他在齊魯很少遇見的?鬃硬]有因而改變自己的主張! ◆敯Ч,孔子從楚國的邊境返回衛國,這是衛出公四年。出公,名輒,是衛靈公的孫子,太子蒯聵之子。蒯聵因謀殺南子,被靈公驅逐出國。靈公死后,輒被立為國君,蒯聵又回國同他爭位?鬃拥叫l國時,政局已經大致穩定,“孔子弟子多仕于衛,衛君欲得孔子為政”。有一次,子路問孔子說: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歷史

  子路無話可說了,但弟子們還想了解孔子有無在衛出仕的意圖。冉有問子貢說,你看老師會幫助衛國的國君嗎?子貢說,我去探問一下老師的口氣。子貢便走進孔子屋里,問“伯夷、叔齊何人也?”孔子說:“古之賢人也!弊迂曈謫枺骸八麄冃值軆扇嘶ハ嗤谱專疾豢献龉轮駠膰,都跑到國外,后來是不是怨悔啦?孔子說:“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子貢出來對冉有說,老師不會幫助衛君?磥,孔子限子路、子貢的兩次談話,都是針對衛出公跟他的父親蒯聵爭奪君位的批評?鬃幽軌蛟谛l國住下來,大概是由于衛出公以待賢者的禮節來奉養孔子,即孟子所謂孔子“于衛孝公,公養之仕也”①。歸魯后的晚年(六十八至七十三歲)  魯哀公七年,吳與魯會于?(今山東棗莊市東,蒼山縣西北),魯國被迫獻百牢。吳又要求季康子去稟見,幸賴子貢的交涉才免受屈辱。第二年,吳又攻魯,幸有包括有若在內的七百英勇武士的堅決抵抗,吳兵才退走②。季康子感到孔子的弟子中確有人才,就派人請冉求回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冉求率領“季氏之甲”擊退了侵魯的齊軍,立了戰功③。季康子問冉求說,你的軍事才能是學來的,還是生就的?冉求回答說:“學之于孔子”。季康子又問孔子是怎樣的人,冉求對孔子備加稱贊。季康子問冉求,是否可以請孔子回來。冉求說,想請他回來,只要不聽信小人的壞話,就可以了。季康子便派人帶了重禮迎孔子回國。就在這一年,孔子結束了十四年的奔波,返回魯國,已經是六十八歲的老人了! 】鬃尤畾q左右就從事私人講學。歸魯以后,專心從事文化教育事業。  他對傳統的《詩》、《書》禮樂,加以整理,用來作為教誨弟子的教材。據說孔子晚年喜歡讀《易》,曾“韋編三絕”。他還利用官史作《春秋》,上起魯隱公,下訖魯哀公,計十二公,以編年體裁和簡約的文辭,記載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史事,傳授后學! 】鬃拥囊簧,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晚年,他自述一生的學習、修養進程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

  孔子在政治上,有抱負,有見解。他沒有在政治實踐上得到親自檢驗自己政治理想的機會,但受到各國當權人物客氣的咨詢。晚年歸魯后,遇有大事,魯國的當權者也經常征求他的意見。魯哀公曾問孔子,“何為則民服?”孔子回答說:“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奔究底踊急I,問于孔子?鬃訉υ唬骸捌堊又挥,雖賞之不竊!奔究底酉胗枚鄽娜、親近好人的辦法來穩定社會秩序。他詢問孔子的意見?鬃踊卮鹫f,“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歷史

  孔子回魯后,他唯一的兒子孔鯉死了,老年喪子,終是傷心的事。過了不幾年,又眼見他最得意的弟子顏淵死去。他聽到這一不幸的消息后,傷心得連聲說:“噫!天喪予!天喪予!孔子哭得十分悲痛。跟隨他的人說:“子慟矣!”孔子說“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齊國的國君簡公被大夫陳恒殺害了。七十歲高齡的孔子齋戒沐浴而后朝見哀公,說:“陳恒弒其君,請討之!卑Чf,你向季孫、仲孫、孟孫三個大夫去說吧?鬃佑窒蛉淮蠓蛘f了,但都不同意出兵討伐?鬃诱f:“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雹俚诙,孔子最親密的弟子終又在衛國政變中慘死②! “Ч辏ü479年),孔子在弟子們的悲哀聲中死去,年七十三歲。魯哀公親致悼辭③。他在世時的言論,后世流傳很多,其中主要而可信者,是《論語》一書。

第二節 孔子的思想

  孔子是我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出身于那樣一個有貴族傳統而已失掉貴族地位的家庭,生長在保存宗周典籍和文物制度最多、社會風俗古舊的魯國,卻又是活動于社會大變動的時期。他做過大夫,而一生主要是從事私人講學;他廢寢忘食地鉆研古代典籍,卻能“溫故而知新”。這就使他的思想有保守性,也有進步面。他向往西周的制度,基本上是屬于貴族的立場。他說:“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孔子不斷譴責當時的“天下無道”,希望有一個“天下有道”的社會,而這個“天下有道”的社會,是孔子理想的社會,并不全是他所標榜的古圣先王之道?鬃拥乃饺酥v學,是這個歷史時期出現的新事物?鬃诱撜,把“舉賢才”作為一個主要內容,這是對職官世襲的異議。所有這些,都表明孔子思想中的進步因素! ∪屎投Y仁,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核心。在孔子以前,雖然也有人談過仁,但作為一個思想體系的主要內容,是從孔子開始的!墩撜Z》講“仁”的地方很多,有些講到“仁”的話,是針對提出問題的人具體情況說的,有時不免強調了某一方面?鬃影讶蕬覟槔硐氲牡赖聵藴,又把仁說成是一種對親疏遠近和貴賤等級有差別的愛。例如:“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钡终f:“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彼鲝垺?愛眾,而親仁”,又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熬訜o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笨鬃铀f的“君子”,是指貴族統治者;“小人”,是指被統治的民人!叭省被颉安蝗省笔莾煞N人、兩種道德的區別,正如《孟子?離婁上》引孔子的話所說:“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比实碾A級性等級性是很清楚的! 】鬃诱f過,“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笨鬃诱J為人民需要仁比水火還迫切。水火固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如果不小心,有時會受其害,而“仁”對人民只有好處,沒有害處。他認為行仁政,一定會得到人民的支持! 】鬃诱f:“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又說仁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又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說成是“恕”道。這種“推己及人”的思想,是要求貴族承認在“己”之外的人,具有獨立的意志、人格。但對待人是以主觀的內心為標準,而不是以客觀的對方為標準。這樣,在對立的階級就做不到。所以當子貢問:“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孔子回答說:“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孔子認為廣施恩惠于民又能周濟眾人,不僅是“仁”者做不到,就是象堯舜那樣的圣人,也很難做到。這也可見,孔子所說的“仁”人,是很有局限的?鬃又v“仁”,有利用血緣關系調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的意思。

歷史

  他的弟子有若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一個孝順父母,順從兄長的人,就不會犯上作亂了。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骸澳苄形逭哂谔煜,為仁矣”。這五者是恭、寬、信、敏、惠!肮t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边@是孔子總結出來,作為一個仁者,調整統治階級內部關系和緩和敵對階級矛盾的原則,這里講的寬、惠都是說對勞動者的態度要和緩一些?鬃舆說過“使民以時”、“使民如承大祭”。前一句說使用勞動者不要在農業生產的季節,后一句是說使用勞動者要慎重。

  《論語》中講“仁”最清楚的,是《顏淵》篇孔子答復顏淵問仁的一段話!邦仠Y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能夠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論行動都合于禮,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一點,天下的人都會公認你做到了“仁”。顏淵又進一步問“克己復禮”的具體內容,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在這里,“仁”和“禮”這兩個范疇被聯系起來,“仁”被規定是從屬于貴族的禮制,這就清楚地說明“仁”和“禮”同樣有著明確的階級實質。

  在孔子看來,禮不應該僅僅是一種形式。他認為“仁”應是“禮”的基礎,應當把“仁”的新精神注入已經僵化的禮的軀殼,禮才能發揮作用。他用“仁”的觀點批評貴族們說: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歷史觀孔子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他自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彼浴对姟、《書》禮樂教弟子,其中有相當多的歷史文獻。他還依據舊史、《春秋》,以傳授后學。他也是古代的一個歷史學家?鬃雍髮W所編的《論語》,反映他對歷史運動,只見量變不見質變的“損益”史觀和以決定歷史運動的力量歸結為貴族“君子”的唯心史觀! 】鬃右言谶\用變化的觀點觀察社會歷史!白釉诖ㄉ显唬骸耪呷缢狗!不舍晝夜’”。他對過去似有留戀之意,但卻認為是變化的。他說:“周監于二代(夏商),郁郁乎文哉!吾從周!”這是明顯地說,周比夏商兩代都發展進步了。子張問孔子,今后十世的事可以預先知道嗎?孔子說:“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彼J為夏商周三代的禮制基本上沿襲不變,只是有刪有補。他以為“百世”的歷史運動也只是有刪有補,因為“雖百世可知也”。這就是孔子對“損益”史觀的說明?鬃雍脤W。他的學,是“好古敏以求之”。學的內容是《詩》、《書》禮樂。其他如生產和軍事等都是不學的。他在探討夏商歷史時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他持有這種認真、慎重的態度,是認為在學“往古”之中能夠知道未來,所謂“告諸往而知來者”!皽毓识!

歷史

  孔子主張在不改變禮的本質的前提下,作一些損益、局部修改,以適應現實的需要。例如,他說,用麻布制禮帽,符合傳統的禮;現在用絲料,比較省功,我贊成。又說,禮節儀式,與其奢侈,不如節儉;喪禮,與其注重儀式的完備,不如真正悲戚! 〈呵飼r期歷史運動的總趨向,顯然不是因于西周而有所損益的社會,而是激變、量變中有質變,是“禮壞樂崩”,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孔子在“周道”基礎上加以損益的理想社會是行不通的。當時已遭到一些人的反對,說他“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鬃幼约阂舱f:“道之將廢也與,命也!”他無可奈何地只好歸之天命了! ≡谏婕暗綒v史運動的動力時,孔子特別強調君子的作用。在《論語》一書中,常常把“君子”與“小人”對舉。從其所說內容來看,君子與小人的區別:一是道德高低之分,二是智愚之別,三是是否懂得天命,這實際上都是不同的社會身份的反映,是貴族和勞動者之不同身份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

  孔子認為貴族君子是仁者、明禮義、有知識、懂天命的人;小人是生產者、不仁者、只知私利的愚者,不懂得天命的人。他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 【硬⿲W于文,約之以禮! ∶窨墒褂芍,不可使知之。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印拔诽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敃r人說孔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彼约褐t虛地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晠s說這是“夫子自道也。”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而他自己是“五十而知天命”。另外,《論語》一書的學、知范圍是貴族君子的“人事”①,也可說明孔子是貴族君子的立場! 】鬃記]有擺脫天命、鬼神,只是常常采取保留態度,所謂“不語怪力亂神!弊迂曊f:“夫子之文章,可得前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痹谔烀、鬼神與人事之間什么是起決定作用的問題上,孔子不否認天命鬼神的作用,但更重人事。這代表了春秋時期思想領域里的進步傾向?鬃釉谠u論社會歷史問題時,很顯著地重視人的因素。他評論管仲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我其被發左衽矣!笨鬃铀浦氐娜说淖饔,都是指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他評論一個政治家,總要以是否能用人才作為衡量的標準之一。這跟他“舉賢才”和私人講學是為培養從政人材的思想是一致的。

  孔子在對歷史運動的動力問題上,特別強調貴族君子、大人物的作用。

  《論語》: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雍V于親,則民興于仁! ∩虾枚Y則民易使也! ∩虾枚Y,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究底訂栒诳鬃?鬃訉υ唬骸罢,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孔子也曾注意到社會經濟條件與政治、教化的關系。他說“足食,足兵,①參見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第177頁?178頁,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民信之矣”;對人民主張先“富之”而后“教之”。但這仍然是從統治者方面提出的問題,在歷史運動中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屬于統治人民的貴族。教育思想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边@是說,人性本來相近,后天習學不同而相遠①,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出發點。他認為,“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先學習禮樂再做官的是沒有爵祿的一般人,先有了官位后學禮樂的是卿大夫的子弟?鬃又鲝堖x用先學習禮樂的人! 】鬃诱惺盏茏,沒有貴賤、族類的限制,所謂“有教無類”。他說,只要給我一點見面薄禮,我沒有不教誨的,“自行束?以上,吾未嘗無誨焉!笨鬃拥膶W生,有的是貧賤的平民,如顏回住在陋巷,過著一簞食,一瓢飲的生活。子路常吃藜藿之食,到百里以外負米奉養父母①?鬃诱f“衣敝?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茍子?大略》說:“子贛(子貢)、季路(子路),故鄙人也,被文學,服禮義,為天下列士!薄秴问洗呵?尊師》說:“子張,魯之鄙(。┘乙!薄妒酚?游俠列傳》說:“季次、原憲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不厭(饜)”。曾參也是貧窮的人,《新序?雜事》說,曾子的母親自織布!墩f苑?建本》說,曾子曾親自耘瓜!墩f苑?立節》說,“曾子布衣?袍未得完,糟糠之食、黎藿之羹未得飽!敝俟母赣H是賤人。公冶長是曾在縲紲之中的犯人。在孔子的弟子中,有明顯貴族身分的,是魯國的孟懿子和南宮敬叔,②宋國的司馬子牛!  墩撜Z》中“學干祿”、“問政”、“問從政”,議論當時的“從政”  者的內容,和孔子稱許、推薦他的弟子某人“仕”、“從政”、“為宰”,或更具體一些的官職,都說明孔子講學的目的是培養“從政”、“為宰”的人材,而不是培養種田種菜的生產勞動者。他說:“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子夏也說:“學而優則仕”! 】鬃咏逃茏佑兴膫主要內容,“文、行、忠、信!痹谖、行、忠、信里,文雖放在第一位,但行忠信卻大都屬于道德品質教育,實際上德育占有主要位置?鬃咏洺=虒牡茏右獙W禮,認為“不學禮,無以立!彼J為“學禮”是學習做人處世的根本。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他要求弟子首先做一個符合社會標準的人,其次才是學習文化知識?鬃舆曾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笨鬃影褜W《詩》作為培養德行、陶冶性情、增長知識的重要手段。他還認為學《詩》能夠增長政治、外交的才干。他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孔子的教育態度是“誨人不倦”。教育方法是“循循然善誘人。他很了①孔子的這一思想與他的“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和“生而知之者上也”的說法,是有矛盾的;但后者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并不占重要地位?鬃訉Α吧钡目捶,沒有其他言論可作旁證材料,孔子說他自己是“我非生而知之者!

  解弟子的特點,如說:“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彥!薄 】鬃釉诮虒W與學習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教學方面,他首先引導弟子在學習上“求諸己”。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次,他主張啟發教學。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笨鬃舆主張因材施教。對弟子們提出的同一問題,他根據每個人的特點予以不同的回答。一次,子路問:“聞斯行諸?”孔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孔子曰:“聞斯行之!惫魅A不明白為什么一個問題,會有兩個不一樣的答案?鬃痈嬖V他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在學習方法上,孔子主張“學”與“習”并重,“學”與“思”不能偏廢。他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又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痹趯W習方法上,他還主張“學”與“問”相配合!白尤胩珡R,每事問!彼Q贊衛國的孔文子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曾子受了他的影響,也主張“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薄 ≡趯W習態度方面,孔子主張要老實,要虛心,更要勤勉。他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薄叭诵,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自稱是“學而不厭”,“發憤忘食!薄 】鬃又鲝垖W習要去掉一些主觀的東西。他主張: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學習還要擇善而從,有過即改。他說:“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過則勿憚改”!斑^而不改,是謂過矣!

第三節 墨子、墨家和《墨子》書

  墨子的事跡  墨子,名翟,魯國人,活動年代大約在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他的生平事跡,由于史文的殘缺,已經難于詳考!妒酚洝窙]有為墨子立傳,僅在《孟子荀卿列傳》附記二十四字,說:“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蛟徊⒖鬃訒r,或曰在其后。”  相傳,墨子在魯國,曾經向史角的后人學習①;又曾受過儒者的教育,后來他發現儒家所講的禮,如厚葬久喪,不適于一般民眾的時候,便離開儒家而創立了墨家學派。墨子的出身不可考。他的思想反映了平民群眾的利益。楚惠王的使者穆賀當面說他的學說是“賤人之所為”①;荀子批評他的學說是“役夫之道”②。墨子的生活儉樸,“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他的弟子生活也跟墨子差不多,吃藜藿之羹,穿短褐之衣。這跟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講究生活,大不相同!肚f子?天下》載,墨子稱禹為“大圣”,“以裘褐為衣,以?0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蹦邮莻巧匠。在《墨子》書中,有許多關于生產技術、科學知識的記載,也對《詩》、《書》等古代典籍有廣征博引。墨子自稱:“翟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笨梢,他不是貴族統治者,也不是直接生產者,而是一個有文化知識,又接近“農與工肆之人”的人物! ∧釉鵀樗螄拇蠓。為了推行政治主張,他還曾游歷過齊、衛,屢游楚,曾到楚郢和魯陽(今河南魯山縣),欲試越而未果,人有“墨子無?席”③之說! 〕萃酰ü488年?前432年)年間,公輸般自魯至楚,為楚國制造舟戰的器械鉤拒,打敗越人。他又為楚制成攻城的工具云梯,準備去攻打宋國。墨子得到楚欲攻宋的消息,便從魯趨楚,足重繭而不休息。裂裳裹足,走了十日十夜,才到達楚都。他先以助強楚而攻無罪的小宋為不義,折服了公輸般,并因以見楚惠王。墨子歷陳攻宋之非義。楚王及公輸般皆無言可對,但仍恃有云梯而攻宋。墨子為了在楚王面前較量城池的攻防戰術,便解身上的革帶為城,用木片當武器。公輸般九設攻城之變,墨子九拒之。公輸般之攻械盡,而墨子之守御有余,公輸般失敗了。公輸般意欲殺墨子而攻宋。墨子當面向楚王揭穿了這一圖謀,并且說,我的弟子禽滑?等三百人,已操持著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國城上,以待楚寇。這樣,楚王只得說:“吾請無攻宋矣!

歷史

  墨子是一位富有實踐精神的思想家,他主張“非攻”,不僅是止楚攻宋,還有許多行動貫徹這一主張。有一次,齊將伐魯。墨子見齊將項子牛及齊王,說而罷之。又一次,楚欲攻鄭,墨子也勸說魯陽文君①而作罷。

  墨子嘗遣弟子公尚過于越。越王使公尚過以車五十乘迎墨子于魯,欲以原來吳國地方五百里封墨子。墨子對公尚過說,如果越王“將聽吾言用吾道,則翟將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為哉?抑越王不聽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則是我以義?也!蹦硬豢献鲞`反自己政治主張的事。他不肯“義?”,并教導他的弟子“倍(背)祿而鄉(向)義”。孟子雖詆毀墨子“兼愛”的主張是“無父”、“禽獸”、“邪說”,但也不能不承認“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雹谀夷觿摿⒘四覍W派。這是一個有組織紀律,具有政治性質而帶有宗教色彩的團體。它的成員生活刻苦,跟貧賤者相似!肚f子?天下》說墨者“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庇终f:“墨者,必自苦以腓無?,脛無毛,相進而已矣!

  墨家的首領叫巨(鉅)子,由上代指定,代代相傳。墨者“以巨子為圣人,皆愿為之尸(主),冀得為其后世”①。墨子是第一代巨子,相傳為“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②。另一個巨子孟勝,為楚國陽城君守城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③。他生前所派往宋國傳巨子位于田襄子的兩個弟子,在完成任務后,沒有聽田襄子的勸阻,亦皆返楚而死。這說明墨者團體的成員對類似宗教教主的巨子,有以死盡忠和舍命行道的精神!秴问洗呵?去私》載:墨者巨子腹■居秦,兒子殺人。秦惠王說,先生年老,只此一子,我已赦免了他。腹■說:“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大王雖有好意,我不可不行墨者之法!备埂霾宦犌赝醯膭裾f,終于把兒子處死。這說明墨家的規約是很嚴格的。

歷史

  墨者巨子推薦弟子到各國去做官。做官的墨者都必須忠實于墨家的學說。如果不能推行墨家的主張,就要依據“背祿而向義”的精神,自動辭職。墨子的弟子高石子因衛國君主不采用他的意見,便辭掉“高官厚祿”,而得到墨子的贊揚。另一個在齊國做官的勝綽,隨從齊將項子牛,三次侵犯魯國,遭到墨子“祿勝于義”的責備,并使之被斥退。

  墨家有經濟上的互助義務。做官的墨者,需將俸祿的一部分,交到團體中來。據記載:墨子的弟子耕柱子在楚國為官,因對過往的墨者“客之不厚”而遭到非議。但不久卻“遺十金”于墨子。墨家的互助還不僅限于經濟方面,他們認為,“為賢之道”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边@所謂“為賢之道”,是墨家的主張,當有墨家規約與墨者行為標準的性質。

歷史

  《墨子》墨子和墨家學派的言論,匯集在《墨子》一書里。據《漢書?藝文志》載,“《墨子》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從《墨子》書的體裁、內容、形式的不同來分析,作者既非一人,也有時間早晚的區別,大體可分為五類:第一,記載墨子主要思想的二十三篇!遏攩枴酚,墨子曾告訴弟子魏越說: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熹(喜)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即(則)語之兼愛、非攻。故曰,擇務而從事焉! ∧犹岢龅倪@十大主張: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命、尊天、事鬼、兼愛、非攻,既是墨子針對當時不同國家弊病靈活運用的政治主張,又是墨子思想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赌印窌械倪@十篇原來都各有上中下三篇,今缺七篇,存二十三篇。從今所存有上中下的各篇來看,文義大同小異,當系三個墨子弟子記錄分別整理而匯編在一起的! 〉诙,記載墨子言行的十二篇!陡、《貴義》、《公孟》、《魯問》、《公輸》五篇,體裁跟儒家的《論語》相似,當為墨子弟子記載的墨子言行,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資料!斗▋x》、《七患》、《辭過》、《三辯》四篇,亦記墨子之言,但記纂成篇,當晚于上述五篇!队H土》、《修身》、《所染》三篇,過去有不少治“墨子”的學者認為是儒家的偽竄,理由是“與儒言相近”。這一說法的根據只是這些篇中某些話好像是儒家的言詞,而沒有從思想體系的考察得到證明,因而很難確立。儒墨兩家的時代相近或相同,所使用的語言雖有時相同而含義卻是各異。正如《韓非子?顯學》所說,“孔子墨子俱道堯舜,而取舍不同!薄 〉谌,記載墨子后學詆斥儒家的《非儒》一篇。儒墨兩家齊名,但在一些重要論點上是相對立的?啄暮髮W亦互相詬毀。孟子為孔子的后學,以“能言距楊墨”為“圣人之徒”,是“閑先圣之道!雹倌拥暮髮W,也可能將非儒者作為墨子之徒,認為是在捍衛墨子之道。有人認為《非儒》篇中沒有“子墨子曰”,當不是記墨子之言;又篇中所詆者為孔子及其弟子,而對反墨家最力的《孟子》卻未提到,大概《非儒》寫成在《孟子》以前。這個說法,理由恐還不能算是充分。

歷史

  第四,關于邏輯學、認識論和自然科學知識的記述有六篇:《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有《墨辯》之稱。它們的基本思想具有墨家學派的傳統,卻又揚棄了如“天志”“明鬼”一類宗教唯心主義的雜質。它們的內容涉及到戰國中期以后出現的問題,例如對惠施、公孫龍一些觀點的批判等!赌q》當是后期墨家的作品。

  第五,《墨子》最后,從《備城門》到《雜守》十一篇,專門記述守御之法。墨子以善守御著稱。這十一篇可能是墨家師徒相傳關于這方面知識的匯編。

第四節 墨子的思想

  墨子比孔子的生活年代稍晚而社會變動較劇。他們所代表的學派和社會階層有別,對事物的感受、態度、思想也各異?鬃酉蛲、稱贊西周制度,對“禮壞樂崩”的現象惋惜地加以批評,在客觀上雖也暴露了社會矛盾,但他的態度溫和,企圖以“損益”、改良的辦法來消解矛盾,以達到他那古圣先王的理想社會。墨子比孔子的社會政治思想激進。他揭露了戰國初年的社會矛盾和貴族政治、生活的丑惡、腐朽。他憑借“先王”來增強他抨擊貴族社會的力量,增強他改革理想的權威性。墨子社會政治的中心思想是:“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薄 F族社會政治黑暗的暴露墨子揭露了“當今之主”及貴族們奢侈糜爛的生活。他們穿的衣服,冬天要輕暖,夏天要輕涼,并有錦繡文采,金帶鉤、珠玉的裝飾。他們吃的美味佳肴,“大國累百器,小國累十器,列于前方一丈,目不能遍視,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所剩食物,冬天冰凍,夏天變得酸臭難聞。他們住的華麗宮室,有臺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鏤之飾。乘坐的車、船,不僅要堅固輕快,還要“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他們“蓄私(妾媵),大國累千,小國累百!边@些“王公大人”,生活驕奢淫?,死后埋葬奢華,還要殺人殉葬!疤熳又T侯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边@一切,都轉嫁給老百姓,“厚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迫使民人饑寒交迫!懊裼腥迹吼囌卟坏檬,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彪A級矛盾尖銳,“寇亂并興,不可禁止!

歷史

  貴族統治的社會矛盾重重,是非顛倒。“國相攻”、“家相篡”、“人相賊”、“強劫弱”、“眾暴寡”、“富侮貧”、“貴做賤”! ≈劣诖髧鴮π墓シ,墨子指出:差論爪牙之士,比列其舟車之卒伍,以攻伐無罪之國。入其邊境,刈其禾稼,斬其樹木,殘其城郭,以抑(堙、塞)其溝池,焚燒其祖廟,攘殺其犧牲。民之格者,則剄殺之;不格者,系累而歸。丈夫以仆圉、胥靡,婦人以為舂酋! ∧釉u論說,這種“不仁不義”的行為,卻被好攻伐的國君當作“仁義”來宣揚,鄰國也來祝賀,還“有書之竹帛,藏之府庫”,讓他的子孫后代傳頌、效法,使“攻伐世世代代而不已”。墨子認為這是些“知小物”而“不知大物”的人。他說:今有人于此,入人之場園,取人之桃李瓜姜者,上得且罰之,眾聞則非之,是何也?曰:不與其勞,獲其實,已(以)非其所有而取之故。竊取了別人的勞動果實桃李瓜姜,都知道不對,而“今天下之諸侯,將猶皆侵凌攻伐兼并”,比“竊人之桃李瓜姜者,數千萬矣,而自曰義也!边@是“少而示之黑,謂之黑,多示之黑謂白”,這是對黑白的顛倒!赌?魯問》載:子墨子謂魯陽文君曰:“攻其鄰國,殺其民人,取其牛馬、粟米、貨財,則書之于竹帛,鏤之于金石,以為銘于鐘鼎,傳遺后世子孫,曰:莫若我多(戰功多)!今賤人也,亦攻其鄰家,殺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糧、衣裘,亦書之竹帛,以為銘于席豆,以遺后世子孫,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魯陽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觀之,則天下之所謂可者,未必然也!薄 ≡谶@里,墨子用當權貴族的行為來跟“賤人”即被統治者的同樣行為來對比,便顯示出當權貴族行為的荒唐、不正當。

歷史

  節用、節葬、非樂、非命墨子主張節用、節葬,非樂、非命,反對繁文縟禮、厚葬久喪,都是針對奢華的貴族生活、腐敗的貴族統治的社會和以及空言誤國的儒家思想提出來的改革意見! ∧诱f:“古者明王圣人”,很注意愛民、利民,“制為節用之法”,衣食住行乃至死喪都講儉樸。他說堯就是“黍稷不二,羹?不重,飯于土簋,啜于土形(?)!薄叭喊俟ぁ彼圃斐鰜淼钠骶,“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諸加費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為!薄叭o用之費,圣王之道!彼f,“厚葬”包括,衣衾、棺槨、殉葬財物、修筑墳墓的富厚!巴豕笕恕背松萑A的喪葬,還要殺人殉葬!熬脝省,是“久禁從事”。為君、父母守喪的三年期間,有各種禮節,以至身體衰弱。墨子說,“匹夫賤人”這樣做,會使身疲家困;“王公大人”這樣做,會使政荒國貧。因為將已有的財物埋在地下,而又長久不生產,“國家必貧,人民必寡,刑政必亂”,并使“出戰不克,入守不固!蹦又鲝,“棺三寸足以朽體,衣衾三領足以覆惡”,埋葬深度只求不發散臭味。死者既已埋葬,生者不必久哭,“疾而從事”,這對死者、生者都有好處。

  禽滑?和孟勝的事跡,上文已有所涉及。象他們這樣的墨者,很象后來的游俠,而且是更有社會理想更有組織的游俠。如果說,漢代的游俠是墨家的一個支派,不知是否合適。但無論如何,已不能算是一個學派了。

歷史

  秦滅以后,墨家作為一個社會團體和墨家學說都遭到極大的困難。但《墨子》書畢竟傳下來了,這必還有收輯和傳習的人。墨家之說:“殺人者死,傷人者刑”③,這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在人民群眾中有深刻的影響。劉邦率農民軍入關,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边@顯然是來源于墨家之語而作了修改。劉邦提出了一個“盜”字,這反映了個體所有者以及地主們的利益,有利于反秦勢力的穩定和鞏固。在西漢之際,綠林農民軍提出了“殺人者死,傷人者創賞”的斗爭,這就完全是墨家之法的翻版了! №n非所謂“墨離為三”,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這都屬于墨家中的辯者流派!赌印窌械摹督洝飞舷、《經說》上下、《大取》、《小取》等六篇,當是墨家辯者流派所誦習的經典及其解說。對于墨子的言論,或有“多而不辯”之譏①,這指的是語言樸實而不華美。這個“辯”字,不是論辯之辯。有一次,墨子弟子縣子碩問于墨子說:“為義,孰為大務?”墨子說:“譬若筑墻然,能筑者筑,能實?者實?,能欣者欣,然后筑成也。為義猶是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后義事成也!蹦邮前艳q作為一種宣傳方式而加以肯定的。墨家辯者之出現,有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社會背景,也有其學派上的歷史淵源。關于墨家辯者的學術成就,本編下文將與名家惠施,公孫龍一起,另行論述。①《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篇》。 歷史

  禽滑?和孟勝的事跡,上文已有所涉及。象他們這樣的墨者,很象后來的游俠,而且是更有社會理想更有組織的游俠。如果說,漢代的游俠是墨家的一個支派,不知是否合適。但無論如何,已不能算是一個學派了! ∏販缫院,墨家作為一個社會團體和墨家學說都遭到極大的困難。但《墨子》書畢竟傳下來了,這必還有收輯和傳習的人。墨家之說:“殺人者死,傷人者刑”③,這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在人民群眾中有深刻的影響。劉邦率農民軍入關,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边@顯然是來源于墨家之語而作了修改。劉邦提出了一個“盜”字,這反映了個體所有者以及地主們的利益,有利于反秦勢力的穩定和鞏固。在西漢之際,綠林農民軍提出了“殺人者死,傷人者創賞”的斗爭,這就完全是墨家之法的翻版了。

歷史

  韓非所謂“墨離為三”,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這都屬于墨家中的辯者流派!赌印窌械摹督洝飞舷、《經說》上下、《大取》、《小取》等六篇,當是墨家辯者流派所誦習的經典及其解說。對于墨子的言論,或有“多而不辯”之譏①,這指的是語言樸實而不華美。這個“辯”字,不是論辯之辯。有一次,墨子弟子縣子碩問于墨子說:“為義,孰為大務?”墨子說:“譬若筑墻然,能筑者筑,能實?者實?,能欣者欣,然后筑成也。為義猶是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后義事成也!蹦邮前艳q作為一種宣傳方式而加以肯定的。墨家辯者之出現,有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社會背景,也有其學派上的歷史淵源。關于墨家辯者的學術成就,本編下文將與名家惠施,公孫龍一起,另行論述。①《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51662.html

相關閱讀: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臧文仲
魯國的傳奇寡婦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