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歷史上,修建了大大小小無數個水利工程,僅戰國比較著名的水利工程就有秦國李冰修建的都江堰,魏國西門豹修建的西門渠,韓國人鄭國(人名)為秦國修建的鄭國渠。然而,很多人其實并不知道,鄭國渠是我國古代史上,唯一一個由一國間諜為另一國所修建的水利工程,而此工程的修建目的也并不單純。
戰國后期,秦國加緊了對外擴張和兼并的步伐。作為秦國東面的老鄰居,韓國首當其沖地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威脅。為了減輕秦國對自己的壓力,韓國人想盡了一切辦法來削弱秦國的國力。
很快,就有韓國人發現了一個好主意。善于觀察的韓國人發現,秦國非常的重視農業的收入,因為只有農業取得了大豐收,秦國才能在滿足自己國內口糧的前提下,充分保證秦軍對外擴張過程中的糧草供應。自然而然,秦國人為此也就相當重視興修水利工程,以保證國內糧食的大豐收。
但是,修建水利工程不是請客吃飯,花兩個小錢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做后勤保障。歷史上很多沒錢的政權根本就玩不了這個,一句話——國力不支!而且,據說八百年后的大隋帝國,就亡在了大運河上。
故而,韓國人認為只有這樣,自己就可以達到削弱秦國、保存自己的目的。
當然,像讓秦國人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這種事情,韓國人自己自然做不了主,而且秦國人也不會聽韓國人的安排。所以,韓國君臣經過商議之后,決定派一位既精通水利,又善于言辭的人去潛入到秦國,找個合適的時機去說服秦國國君,在秦國某處修建一個大型的水利工程。
于是,這一危險而又艱巨的任務,便落在了一位名叫鄭國的韓國水利工程師的肩上。
來到秦國幾個月之后,鄭國(人名)來到了秦國王宮前,以一名普通水利工程師的身份請求覲見秦王。
讓鄭國(人名)感到非常興奮的是,自己居然很順利地就見到秦王。見到秦王之后,鄭國(人名)便把自己的主張告訴給了秦王。鄭國(人名)建議秦王從涇河開鑿出一條寬闊的水渠,以解決關中平原長期以來干旱少雨、糧食歉收的局面。
鄭國(人名)表示,只要秦國修建了此水渠,那么關中地區大片的良田,就會因為有了充足的灌溉的水源而年年獲得大豐收,而秦國也將會從中獲得巨大的收益,整個國家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的強大。今后,秦國再也不會為國人餓肚子而發愁,兵強馬壯將會成為定局,大量的糧草也會源源不斷的供應給對外征戰的廣大將士們。
說完修建關中水渠的好處之后,鄭國(人名)又把自己早就已經設計好的圖紙呈獻給了秦王。
出乎鄭國(人名)的預料,秦王對于他的這一構想,居然非常的贊賞,也沒有往其他方面(比如間諜、勞民傷財)進行考慮。
然而,等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之后,秦王才突然想明白過來,一個外國人為何如此的關心秦國人的糧草問題,他的目的肯定不會如此的簡單和單純。
秦王對于鄭國(人名)的陰謀很是生氣,你小子竟然敢玩我秦國,竟然敢玩我,看來是活膩歪了。于是,大怒之下,秦王便打算要讓鄭國(人名)為自己的行為付出血的代價,送他去閻王爺那里報到。
然而,鄭國(人名)的一句話卻又拯救了自己。鄭國(人名)表示,自己最初確實是想消耗秦國的國力,這點兒沒錯。但是,現在水渠馬上就要建成了,而水渠建成之后,最終受益的不還是你們秦國自己嘛。再說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修建水渠并沒有對秦國國力造成多大的影響。
其實秦王自己心中對此也非常明白,此工程如果真的建成的話,對秦國而言,其影響那將是空前的,今后秦國再也不會為了糧草不足熱擔憂,國力也將會因此而日益增強。
想到這些,秦王的怒氣也消了一半。
于是,他又繼續讓鄭國(人名)監修完,剩下的水渠工程。
水渠修好的當年,關中地區的糧食就取得了大豐收,自此再也不用擔心干旱的發生。
看到巨大的實惠后的秦王,不僅沒有殺掉鄭國(人名),反而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條水渠,稱它為——鄭國渠,以紀念他的功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88421.html
相關閱讀: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臧文仲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魯國的傳奇寡婦
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