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古中山國戰國墓群發掘結束 出土文物精美豐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春秋戰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圖為在張楊村戰國墓群出土的精美陶器。劉連強 攝


圖為在張楊村戰國墓群出土的青銅劍和箭頭。 陳林 攝


  中新網石家莊7月21日電(陳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1日透露,中山國古城遺址考古項目張楊村戰國墓群野外發掘已正式結束,12座墓葬共出土陶器、銅器、鐵器、玉器等文物122件。其中帶鉤8件,樣式豐富、做工精致,較為罕見。

  21日,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辦公室,張楊村戰國墓群考古隊隊長劉連強小心翼翼地將已包好的帶鉤取出,一件件整齊地擺放在桌子上。記者看到,帶鉤樣式豐富、做工精致,部分器表有鎏金、錯金、錯銀、鑲嵌綠松石等裝飾,表面光滑,色彩艷麗。劉連強介紹,在戰國墓經常會出土帶鉤,但樣式如此豐富、工藝精細的帶鉤相對罕見。

  據了解,此次出土的帶鉤共有銅、鐵、玉三種,其中銅帶鉤6件,鐵、玉帶鉤各1件,在戰國墓出土鐵帶鉤也相對少見。

  此前,一把長45厘米、寬4.3厘米的青銅劍從10號墓中被完整發掘出來。整把劍保存完好,劍身上淡綠的銅銹也未能遮擋劍氣的寒光。此外,在該墓中還出土了8個古代射箭的銅箭頭,考古隊員初步推測墓葬的主人是戰國時期的武士。

  據劉連強介紹,目前發掘的122件文物中,按質地分有陶器、銅器、鐵器、玉器等多種。其中在11號墓距離地表4米左右的墓葬東側,有一個長1.3米、高0.7米的壁龕,里邊整齊地出土了12件保存基本完好的陶器,包括鼎、豆、壺、盤、?、鴨尊等6種器形,部分器表磨光,有卷云紋、波折紋、三角紋等裝飾。劉連強表示,出土這么多精美豐富的文物,墓葬位于中山王陵以南一公里,初步推斷墓主人應該是中山國人,應該還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中山國始建于春秋末年,戰國中期達到鼎盛,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狄族鮮虞部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諸侯國。上世紀70年代以來,考古專家在這一帶發現春秋戰國時期古中山國的王陵,在王陵附近發現城墻遺址,認為該處遺址是古中山國的國都,并發掘發現大量珍貴文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90317.html

相關閱讀:戰國四大名將簡介: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
春秋時期的名人之芊叔為什么罷官?
鐵農具和牛耕導致春秋戰國土地制度變革說質疑
臧文仲
魯國的傳奇寡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