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左右三國歷史的人 孔明未進前三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考古發現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那么對三國局勢影響最大的十個三國人物都是誰呢?

  一、曹操

  要說這影響三國格局的頭號人物我想曹操當之自然是無可爭議的。可以說從群雄割據以來,曹操一直是爭霸的主角,而其在北方的爭霸戰場也一直是斗爭的中心,這種情況直到赤壁之戰才有所改變,爭霸的重心開始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且曹操也是三國首屈一指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文武兼資,時人無出其右。而官渡一戰,以弱勝強,實是決定整個北方格局的一戰,也是三國時期的第一場著名的大戰。

從群雄割據以來,曹操一直是爭霸的主角

  而后他統一北方,已然為后來三國局面的出現邁出了第一步,且為后來的統一打下了基礎。三分天下這實力最強的曹魏一方確實是由曹操一手開創。

  二、周瑜

  那么這三國第二人,我認為是直接導致了天下三分的赤壁主帥周瑜。可以說三國的前期決定的天下格局的是曹操和周瑜,一個統一北方,一個導致天下三分!度龂假澬颉焚澲荑ぃ“晚節曜奇,則叁分于赤壁”,“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參分,宇宙暫隔。”

東吳第一人周瑜

  以前的正統派史學家都以《隆中對》為依據,把三分功勞歸于諸葛。其實不然,《隆中對》只是一種預見,而但對于決定三分的那場“赤壁之戰”,諸葛亮唯一的貢獻就是促成孫劉聯盟,但這已是大勢所趨,(派誰去都一樣)而且還是孫權一方是主動的。

  曹、孫、劉赤壁之戰(208),乃中古史上一大事。曹勝則漢末二十年分裂之局,可復歸統一;孫、劉勝,則三國鼎立之形勢以成,戰爭再延長七十年。且不論對錯功過,赤壁之戰的主帥周瑜確實是一手締造出了這三分局勢。

  而他早年輔佐孫策平定江東,也是吳國開國立業的最大功臣。孫權稱帝時就感嘆說:“非周公瑾,孤不帝矣。”可見這東吳第一人當數公瑾。

  三、劉備

  這三嘛,就是一手建立蜀漢帝國的劉備。因為其未能像曹操,周瑜那樣對當時格局帶來決定性的改變,(夷陵一戰更決定了統一無法由蜀漢來完成。)且其所創基業在三國中又為最弱(還有竊國嫌疑)故而他只能排名第三。

  但他一生轉戰南北,一直處于當時割據斗爭的前沿,“折而不撓,終不為下,”“雖顛沛陷難而信義愈明”誠然一世之雄。雖不及前二人,但勝他人遠矣!

劉備劉玄德

  四、孫權

  第四自然是吳主孫權,終其一生雖是守成之主,但他或聯劉抗曹,(有赤壁之戰);或聯魏拒劉,(有夷陵之戰)均獲大勝。(能同時戰勝這當世兩大梟雄的又能有誰?)割據江東,最后終成帝業,曹操都不得不嘆到:“生子當如孫仲謀”。其雄才可見。

吳主孫權

  況吳越向來屬于蠻荒之地,自春秋吳越風云后,自此江東才又一次成為歷史舞臺的前沿陣地。

  五、諸葛亮

  第五當數一代名臣,蜀漢丞相諸葛孔明,他是劉備死后蜀漢的實際統治者,在內政軍事等方面都有所建,平定南方少數民族和北伐都鞏固了蜀漢政權,延長了三國的局面,是三國后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但他的功績在后世確實被夸大了,在《三國演義》中更是成為一代“智圣”。其實觀其一生,雖數次北伐,但都無功而反,只是東支西絀,搞搞拉鋸戰而已。

蜀漢丞相諸葛孔明

  六、司馬懿

  第六則是諸葛的對頭司馬懿,他最大的貢獻自然是逐步掌握了曹魏的政權,讓他的子孫最后奪位當上皇帝。而最值得稱道的自然是在五丈原拖死了諸葛孔明。

諸葛的對頭司馬懿

  曾考慮過將其列在孔明之前,但觀其一生,可圈可點的畢竟不多,綜合不如孔明(尤其治國上建樹不多)。且其執政也晚于孔明,孔明前三次北伐遇上的都是曹真,郭淮,張合,等人,直到最后與司馬交手實在已是強弩之末,快燈枯油盡了。況且他的勝利多半仰仗魏國本身雄厚的國力,并非他的能力超群。

  但不管怎么說,他畢竟是西晉始作俑者,且平亂孟達,公孫淵等舉措都相當漂亮。

  七、孫策

  第七又回到了一個三國的前期人物——小霸王孫策。

  不用說,在群雄割據時期,他是不多的風云人物,依靠父親留下的幾千人馬打下東南大片河山。一生未曾敗績,曹操都嘆:“獅兒難與爭鋒”可惜其英年早逝,不然……

  當然,歷史不容假設,但以其吳國始創者的身份,在此居一席之地實不為過。

小霸王孫策

  八、陸遜

  第八就是孫策的女婿——陸遜

火燒連營七百里的陸遜

  一代梟雄劉備就敗亡于他手,他指揮的夷陵之戰可以說是使三國進入后期的關鍵,也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

  他在內政方面也是好手,堪稱吳國的諸葛。也是后期維系吳國大局的關鍵人物。

  九、劉焉

  第九我要說的人大家也許都想不到,那就是《三國志》蜀書第一篇所說的益州牧——劉焉。

  說他的一個重要原因自然是他首創的益州基業,這是后來劉備建立蜀漢帝國的根本。

  然而他的手段不止如此,漢中的割據勢力張魯就是他一手扶植的。而其他大小割據勢力都和他有關聯,為什么這么說呢?漢末管理地方的本是刺史,但劉焉卻進言將它改成了壟斷軍政經濟大權的州牧,而后幾個宗親大臣各拒一州,才有了后來的軍閥混戰。而他則占據了據說有帝王之氣的益州,這才有了蜀漢基業的雛形。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益州牧——劉焉

  十、賈詡

  第十個又得到曹魏一方尋找,最后覺得當數賈詡。

眾多謀士當中,賈詡活得最久

  他雖然不是曹操的親信,但在各次戰役的策劃上都出力不少,更重要的是他曾先后早先成效力多人,早先事董卓,作亂京城,后來煽動李,郭二人造反,致使漢室的威望徹底掃地。后來又在曹袁關鍵之戰時讓張繡站到曹操一邊。官渡又提出四勝原則,可以說官渡之戰貢獻最大是他。

  且在眾多謀士當中,數他活得最久,又幫曹丕保位,最后連獻帝都給趕下臺,真正結束了漢朝,進入了“三國”時期。

  不得不說三國中他是一號厲害人物,然而他功績畢竟與前面九個差得太遠,所以把他列入十大人物之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65890.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