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第五單元 海 鷗 回 了——11—20各數的認識個性化
修改
單元備
【內容】
義務教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認識了十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11——20各數。它是認數的基礎和發展,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有重要的意義。本單元的內容是第76——84頁的內容,包含有兩個信息窗。第一個信息窗表現的是小朋友歡迎海鷗回的情景。借助問題“沙灘上有多少只海鷗”,展開對11——20各數的認識。在認識11——20各數時,結合使用學具和計數器,通過學習11,認識計數單位和數位,再認識11——20各數。第二個信息窗表現的是小朋友給海鷗喂食的情景。借助問題“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鷗”和“還剩下多少桶鳥食”,引出計算十幾加幾(不進位)、十幾減幾(不退位)的學習。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能正確的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認識11——20各數,并能正確的讀、寫。
2、在數物體個數的過程中,初步認識計數單位“—”和“+”,認識數位“個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了解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結合具體實例,能正確口算出十幾加幾(不進位)、十幾減幾(不退位)的加減法。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4、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
【教學時】
3時
題第 一 時 11 —— 20 各 數 的 認 識個性化
修改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科書第76——7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認識11-20各數,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并能正確的讀寫11-20各數。
2、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正確認識計數單位“個”、“十”和數位“個位”、“十位”。
3、讓學生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初步的數感。
4、了解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滲透估算思想。
【教學重點】
認識11-20各數,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在數物體個數的過程中,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數位“個位”和“十位”;知道十位上是幾表示幾個十,個位上是幾表示幾個一。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情境圖、小方塊、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你們見過大海嗎?今天我們一起去海邊玩一玩吧(件出示情境圖)。仔細觀察圖片,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呀?
(生觀察后提問:沙灘上有多少只海鷗?沙灘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鷗?)
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真是善于觀察、愛動腦筋的好孩子。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先解決“沙灘上有多少只海鷗?”,快數一數吧。
(1)你是怎樣數出的?數給大家聽聽。(學生交流)
(2)如果一個小方塊表示一只海鷗,沙灘上的海鷗要用多少個小方塊表示?(學生動手擺一擺)
(3)堆在一起還不能準確地看出大家擺的是11塊,你能不能想一個好方法,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11?纯凑l想出的辦法好。▽W生獨立思考,擺學具并展示。)
(4)你覺得哪種方法能一眼看出是“11”?(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5)這一排有10個,表示“1個十”。旁邊還有一塊,表示“1個一”,合起就是“11”。
你也能像這樣擺出“11”嗎?自己擺一擺。(學生擺出“1個十”和“1個一”)
(6)現在你指一指哪是“1個十”?哪是“1個一”?(學生分別指出)
(7)(件出示“11”的組成圖)老師也擺出了“11”。(指著“1個十”)這表示什么?這“1個十”對著的位置,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十位”。十位專門用表示有幾個十。(指著“1個一”)這表示什么?這“1個一”對著的位置也有一個名字,叫“個位”,個位用表示有幾個一。“11”就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
(8)擺一擺14,說一說14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1個十、4個一)。再繼續擺出15、19……
2、認識計數器
(1)剛才我們用小方塊擺數,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朋友,它也能幫助我們計數,出示計數器。(在計數器上指出)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2)你能不能在計數器上撥出“11”?(學生交流撥法)
(3)“11”怎樣寫呢?(有1個十,在十位上寫1,有1個一,在個位上寫1。)
學生在田字格中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并選出較好的展示給學生們,其余同學模仿書寫。
討論:11是一個兩位數,是由兩個1并排在一起寫成的,那么這兩個1的意義相同嗎?(學生交流得出:意義不同,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1”表示1個一。)
3、解決“沙灘上有多少個小朋友?
(1)學生數出共有13個小朋友。
(2)你能用我們剛學過的擺一擺或撥一撥的方式,把13這個數表示出嗎?(學生自己撥珠,互相交流撥法)
(3)“13”怎樣寫呢?(學生獨立思考寫法并書寫)。
4、解決“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鷗?”
(1)學生數出有20只海鷗。
(2)想一想,說一說,怎樣用小棒最快的表示20這個數?(學生動手操作并演示)。
教師板書:2個十是20。
(3)你能在計數器上撥出20這個數嗎?撥完后試著寫一寫。(學生討論,交流想法)。
教師引導:個位上一個也沒有,用0表示,0起占位的作用。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通過動手操作,認識了11——20各數。
板書:11——20各數的認識。
5、估算
教師出示小方塊,請學生看看,說說大約有幾塊,學生回答,
4塊、5塊、6塊,那么我們再數一數,1塊、2塊……5塊。教師再出示一大堆方塊,請學生根據以上經驗,估算一下大約有多少塊?(學生估算并交流)。那么我們讓一名學生上數一數,共計多少塊?5塊、10塊 …… 40塊
象這樣我們從實際出發,用眼看大約有多少的過程叫估算。
三、拓展交流,內化提升
1、你能把這些數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用計數器上的珠子表示出嗎?看誰撥的又對有快。▽W生操作計數器,表示數)
2、數學游戲:
(1)比15大的數是幾? (2)比16小的數是幾?
(3)和14相鄰的數是幾? (4)和17相鄰的數是幾?
(5)1個十、3個一合起是幾?
四、聯系生活,拓展應用
1、本第78頁的第2題:寫一寫,畫一畫
這是一道鞏固數位知識的練習題,弄懂題意后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提問:你為什么這樣寫?為什么這樣畫?完成后進行擴充練習。
2、教科書第78頁第3題:按順序寫數。
引導學生以各種形式對20以內數的排序練習:
(1)從小到大
(2)從大到小
(3)奇數排列、偶數排列
3、教科書第79頁第6題:數學游戲
先給學生解釋清楚幾個名詞:大、小、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講清楚規則后,讓學生同位合作游戲。
五、堂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數學知識?”
2、“你能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能用到11-20各數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3、回家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數一數一盒火柴或一盒牙簽有多少根?明天告訴老師,好嗎?
板書設計:
海 鷗 回 了
——11-20各數的認識
10個一是1個十
11里面有1個十和1個一
2個十是20
題第二時 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學習個性化
修改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0——8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能正確口算十幾加幾(不進位)、十幾減幾(不退位)的加減法,體現算法多樣化。知道加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讀圖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口算十幾加幾(不進位)、十幾減幾(不退位)的加減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掛圖、計數器、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確定目標
在進入新之前,先復習回顧前面所學知識。
同學們,上節我們學習了11—20的認識,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樣!
1.先正數11——20各數,再倒著數20——11。
2.看誰最聰明?(復習數的組成)
(1)16里面有( )個十,( )個一。
(2)2個十是( )。
(3)1個十和3個一是( )。
3.(復習數位)前面我們學習了數位,13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從哪邊數的第一位是個位?齊背:“從右邊數的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4.(口算卡出示十以內加減法)開火車口算:
6+3= 4+2= 7-3= 9-4= 10+2=
10+3= 10+6= 10=8= 10+4= 10+5=
總結:十加幾就等于十幾。
復習完后導入新:上節,我們一起去美麗的海邊,看到海鷗回了,這節老師再帶同學們到海邊去喂海鷗。
二、自主嘗試,合作探究
1.仔細觀察圖畫,你發現了哪些信息?(讓學生說信息,注意提示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而且語句要完整,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根據你的觀察,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觀察后提出問題: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鷗?
(2)水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鷗?
(3)還剩多少桶海鷗食?
(比較簡單的問題如:有多少個小朋友?沙灘上有多少只海鷗?可以直接說出答案解決)
3.解決問題: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鷗?
①列算式:12+3= 讓學生說一下各數表示什么,為什么用加法,以加深對加法的理解。
②同桌交流:“你能算出得數嗎?”放手讓學生小組交流說自己的想法。
③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體現算法多樣化(有的數一數,有的擺小棒……)
如果能說出先算2+3=5,再算10+5=15則掌聲鼓勵,引導學生更條理的再說一遍。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優化形成結論:我們知道,十加幾就等于十幾,12可以分成10和2,可以先算個位上的2+3=5,再算10+5=15。教師邊說邊板書。重點讓學生說算理。
④教師問學生:還可以怎樣列式?學生會說3+12=15(由此滲透:交換相加的兩個數的位置,得數不變)。
⑤在計數器上演示12+3=15讓學生看清楚個位上的2 加上3等于5。(通過計數器演示,使算法更直觀)
(2)解決第二個問題:水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鷗?
①讓學生自己列算式,說算理。
②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演示15+4=19(只)
(3)解決第三個問題:還剩多少桶海鷗食?
①讓學生自己列算式,并根據加法的算理試著說減法的算理。
②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演示。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學習了十幾加幾(不進位),十幾減幾(不退位)的加減法。在口算時,我們可以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減,再加上10,十加幾就等于十幾。(教師同時板書題,使學生明確本節的知識目標)
4.教授加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師:咱們每個同學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算式中的數字也有它自己的名字,大家想不想知道?
(學生有知道的讓學生說然后教師板書各部分的名稱)
(1)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三、自主練習,達成目標:
1.第81頁第1、2題
2、游戲:
剛才同學們表現得真棒!老師要獎勵大家,看!老師給大家帶了又大又紅的蘋果!只要你能算對蘋果上的算式就可以得到它。ㄕO果,說算理)
4+3= 5+4= 6-4= 9-6=
14+3= 15+4= 16-4= 19-6=
2.掛圖出示:小貓釣魚。(第82頁第6題)
貓媽媽釣了11條魚,小貓釣了五條魚,問:一共釣了多少條魚?
3.掛圖出示:青蛙捉蟲。(第82頁第7題)
青蛙媽媽說:“我們倆一共捉了17條蟲子。” 小青蛙說:“媽媽,我捉了6條!眴枺簨寢屪搅硕嗌贄l蟲子?
四、自我反思,總結評價:
1.這節你學到了什么?
2.你覺得這節自己表現得怎么樣?
板書設計:
不 進 位 加 法 和 不 退 位 減 法 的 學 習
12+3=15 17-4=13
加數 加數 和 被減數 減數 差
題第 三 時 綜 合 練 習 ——我 學 會了 嗎?個性化
修改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4頁
【教學目標】
1、考察學生能否正確地數、讀、寫11-20各數;
2、考察是否掌握了數的順序,會不會比較大;
3、考察能否正確地計算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等。
4、注意觀察學生是否熱情主動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是否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
【教學重難點】
通過出示掛圖,使學生觀察圖畫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
【教具、學具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全面回顧,歸納整理
1、同學們,學習數學真是一件快樂的事,一轉眼我們已學了這么多的知識,回憶一下這個個單元我們主要都學了哪些知識?(學生自我整理,暢所欲言)
2、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整理出幾大項:數數、估計、加減法……
二、創設情景,具體考察
(出示情景圖)
1、整理復習,考察估算能力
(1)仔細觀察圖上是什么場景?你能根據此圖提一個關于估算的問題嗎?
(2)不看圖,請學生估出所提問的事物數量,再一起數一數檢查自己的能力。
(3)你還能根據此圖提一個關于估算的問題嗎?請學生估計事物數量,再一起數一數。
(4)小組同學組內考察。
2、整理復習其他內容
根據這幅圖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1)天上有幾只海鷗?有幾艘船?幾個小朋友?
(2)左邊與右邊一共有幾只海鷗?紅帆船、黃帆船和紫帆船一共有多少艘?
(3)左邊的小朋友比右邊的多幾個?
根據學生提問的情況決定加法、減法、數數的復習順序,進行歸類復習。
三、互相交流,自我評價——豐收園
1、同學們,想想前面我們所學的知識,你都學會了什么?
2、小組同學互相交流。(小組同學積極合作)
(我學會了不進位加法,我學會了不退位減法,我知道了10個一是1個十,同位之間互相說說,然后交流)
點撥: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發現數學問題的?
3、自己根據各種表現,涂紅不同個數的蘋果。
四、拓展交流,內化提升
1、先算一算,再比一比,兩個式子哪個得數大?
12+2 14+4 16+2 15+5
12-2 14-4 16-2 15-5
2、填空。
3、找規律填數。
五、堂小結
這節你學會了什么?這些數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你愿意試試嗎?老師愿意隨時幫助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136263.html
相關閱讀:猜數游戲---跳繩導學案(2012北師大)
2013年一年級數學上冊期末復習計劃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問題教案作業練習題
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不退位)
認識人民幣(例3、例4)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