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學年度第二學期二年級數學計劃
一、對數學課程標準及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著眼與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數學中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挖掘身邊的數學,重組和改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本冊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基本線索,一方面用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生動有趣的素材,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1)在把若于個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剩余”現象,理解余數的含義,理解余數一定比除數小的規律。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求商方法,會列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2)聯系生活實際并通過學具操作認識千位,知道計數單位百和千的關系,掌握三位數的組成,會讀、寫干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會對千以內數的大小進行簡單的估計和判斷。
(3)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探索三位數加、減筆算的方法,掌握計算要領,并會進行相關的估算和驗算。
(4)經歷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并掌握算法,會口算整十數乘一位數和不需要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會估計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積的范圍。
空間與圖形:
(1)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能根據給定的東、南、:西、北某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七個方向。能運用方位詞語清楚地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能看懂、會設計簡單的路線圖。
(2)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有頂點和邊,會直觀地比較角的大小。初步認識直角,會用直角判定銳角與鈍角。
(3)在測量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與米、厘米的關系。會恰當選用長度單位計量并表述物體的長度,會進行長度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
統計與概率:
(1)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會對同一組數據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
(2)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塊都是呈現統計結果的方法,會利用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判斷、聯想和預測。
2.數學思考方面。
•通過認識千以內的數,進一步提高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的能力。通過有關口算、筆算和估算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計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學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釋計算結果的合理性,發展數感。通過探索和發現數、計算以及平面圖形中的一些簡單規律,進一步提高比較、歸納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符號感。
•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感受統計的必要性。通過簡單的實際調查以及對數據進行分類整理的活動,進一步積累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經驗,體會分類方法的多樣性,更加客觀地理解統計結果,從而發展統計觀念。
•在觀察;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中,繼續發展推理能力,學習有條理地、清楚地表達自已的思考。
3.解決問題方面。
•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問題情境和各種數學現象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如把一瓣蒜頭放人盛有少量水的盤子里,測量并記錄發芽后一周內每天蒜葉的長度,并通過觀察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積極嘗試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理解和分析問題,初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如分析從公園里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可以有幾條不同的路線,每條路線各自的特點,選擇哪條路線比較好。又如在探索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主動運用模擬演示、擺學具、畫圖等不同手段,并通過比較和交流,選擇合適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在教師指導下,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初步的反思和評價。如學習過程中在教師的提醒下經常想一想剛才是怎樣得到問題答案的?用什么方法驗證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體會合作的益處,提高參與合作交流的積極性。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從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內容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提高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習數學的愿望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思考的價值與魅力。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主動發現自身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分析原因并及時作出調整。
四、教學措施
1.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全面發展。
2.充分給孩子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自信地說話!讓學生多“說”。
3.相信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探究的空間留給學生,重視學生的“質疑” 。
4.讓學生通過做數學知道數學于生活、用于生活,體會數學的生活化。
5.認真分析教學得失,認真寫反思。對學生典型錯例,及時做好記錄。
6.及時檢查和批改學生作業,提高學生在校的學習效果。及時講評學生作業中帶普遍性的問題,認真分析原因,并組織訂正。
7.根據作業完成情況有目的地對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8.練習前做好復習工作,練習后及時講評,做好階段性練習反饋。
9.重視平時成績練習查。既要重視書面練習查,又要重視口試和實際操作能力的練習查。通過課堂提問、板演、作業等手段,深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10.對突出問題,拿出改進措施,對關鍵性、普遍性的問題要反饋及時,仔細講評。
五、教改研究課題
1.課題名稱:小學數學低年級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2.課題的界定: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基本動力,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培養其學習動機的重要前提,教師教學的對象--學生,他們有著好動、好奇、好勝、喜異、愛新等心理特征。學習合作小組成員按檔次比例優化組合,開放設疑,質疑、釋疑等參與活動的空間等。均能及時,準確地把握并滿足自己在不同時候的優勢需要。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務必走出固定的教育教學模式,解放思想,尋求更能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教育教學方法,才會跟上時代的步伐。根據我校的教育教學現狀,我們深入學習了《數學課程標準》,從而選擇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新課程要求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地喚起學生學習熱情,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主動共同探求知識奧秘的動力。
3.課題研究實施目標:
通過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
4.課題實施的具體做法:
(1)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一些適合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并通過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都能在集體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組織一些合作參與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合作,并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數學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樂趣。
(3)通過課堂教學訓練合作技能,如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學會組織,學會評價。
六、教學進度安排
全冊安排了58課時的教學內容,另外有期末復習4課時。全學期大約有25%左右的教學時間留作機動,便于我們教師創造性地安排教學。各單元的課時安排大致如下:
單元教學內容課時周次備注
一有余數的除法571~2
單元練習2
二認數8102~4
單元練習2
三分米和毫米244~5
單元練習2
四加法10135~7
單元練習3
五認識方向358清明
單元練習2
六減法9129~11
單元練習3
七認識角2411~12
單元練習2
八乘法162012~16勞動節
單元練習4
九統計3416~17端午
單元練習1
十
期末復習4817~19
單元練習4
第一單元 有余數的除法
單元計劃
執教:鈕紅英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內容由三部分組成。第1-2頁初步體會余數的含義,初步認識有余數的除法。第3-4頁初步教學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懂得余數一定比除數小的道理。第5-7頁練習有余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解答有余數的平均分問題。怎樣求商是計算有余數除法最關鍵的一步,教材通過實例引導學生體驗求商的方法。在安排上是由易到難,先進行一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求商,再進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求商。在形式上是由直觀到隱蔽,先是能夠在圖上看到商,然后是圖上不顯示出商。在方法上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結合,理解求商的思考。
學情分析:
讓學生在分東西的活動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余數、有余數除法的概念。指導有余數除法的求商方法,學生在初學試商時,出現一些不順利甚至錯誤并不奇怪。要把這些不順利和錯誤作為教學資充分利用,讓學生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體會試商的方法和要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以及余數的含義,探索并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會用豎式計算除數和商都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的式題,會用有余數除法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認識有余數的除法和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觀察、操作、交流等學習活動經驗,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除法含義的發展脈絡及計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探索計算方法、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增強與他人合作的意愿,培養主動參與活動的態度和習慣,樹立數學的信心。
教學難點、重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2.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方法。
課時安排:
有余數的除法 2
練習一 3
綜合練習 2
第一課時:有余數除法的認識
教學內容:第1、2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況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正確讀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談話:小朋友,新年好!今天是新學期第一節數學課,是老師第一次幫小朋友們上課,我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能相互合作,大家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好不好?
2.口算:16÷4= 48÷8= 30÷6= 56÷7=
24÷3= 45÷9= 25÷5= 64÷8=
問:你想到哪句口訣?
二、導入新課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計算,但是,有時候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時候,有時候可以正好分完,有時侯卻不能正好分完。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板書:有余數的除法
三、教學新課
1.提出問題。
(1)新年里,小朋友們小紅家作客,媽媽拿出10枝鉛筆,她要考考小紅,媽媽要小紅把10枝鉛筆平均分給分給客人們。請小朋友們幫小紅參謀下,怎么分才合理。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引導學生統一認識:每人分得同樣多。
(3)談話: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呢?…… 同桌同學拿出10根小棒代表十枝鉛筆一起分分,并把分得的結果填在書本第一頁的表格中。
2.探究新知。
(1)分一分(出示紀錄表)
每人分幾枝分給幾枝還剩幾枝
2
3
4
5
6
學生自主活動,教師巡視。
集體交流: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別分給幾個人呢?教師一邊演示一邊交流答案。
(2)說一說
①談話:觀察分法,把它們分類,并說說怎么想的?
②小結:10枝鉛筆平均分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后還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 表(2)
每人分幾枝分給幾枝還剩幾枝每人分幾枝分給幾枝還剩幾枝
25331
52422
614
(3)寫算式
①觀察表(1)
提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2=5(人)
10枝鉛筆每人分5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5=2(人)
提問:你能說出這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像這種正好分完的還有其他分法嗎?
②觀察表(2)
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么方法計算?(板書:10÷3)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1枝還能分嗎?
強調:這1枝鉛筆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們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圓點,把它記錄下!板書: 10÷3=3……1
③認識與數。在除法算式里,每個數都有自己的名稱,在10÷3=3……1中,10、3、3分別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趕快看書,看哪個小朋友先找到。
反饋交流,全班齊讀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么方法計算?(板書:10÷4)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2枝還能分嗎?
⑤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6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么方法計算?(板書:10÷6)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個?這4枝還能分嗎?
強調:每次剩下的枝數不夠分的情況下才有余數,所以余數必須要比除數小。
(4)概括: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四、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要求學生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3.觀察比較這兩題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五、總結全課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告訴你的伙伴!
2.你認為今天的新課要注意些什么?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份后有余數的情況?
3.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課外延伸
回家拿出12顆糖平均分給幾個人,每人分得同樣多,有幾種分法?每種分法寫一個除法算式,看看有幾個算式是有余數的除法。明天告訴大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34128.html
相關閱讀:進位加
《乘、除兩步計算應用題練習課》教學設計
淘氣的作息時間
買電器教學設計
線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