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 實踐活動:有多重
課 型新 授 使 用 人
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104-105頁實踐活動。
目標:
1.在認識克和千克的基礎上,加深理解物體重量,逐步建立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
2.學會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明確要比較物體的輕重,不能光靠眼睛,必須稱重,切實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3.通過稱重、記錄學生體重的實踐活動,初步學習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滲透統計的意識。
4.初步學會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會比較物體的輕重,建立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
2、教學難點:掌握數據收集、整理的方法,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準備:
體重稱若干臺、天平、盤秤,小組體重記錄表和體重人數統計表若干張,全班體重人數統計表。
教 學 過 程
一、復習導入
1.師生交談
師:小朋友們,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上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但是在進行活動之前,我們首先要闖三關,你們有沒有信心闖過?
2.出示練習
第一關: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常用( )作單位,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 )作單位。1千克又叫( )公斤
第二關: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個乒乓球大約重1( ) 兩袋洗衣粉重1( )
一袋大米重25( ) 1個梨重200( )
第三關:
3.導入
師:小朋友們,恭喜你們順利闖過三關。但是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練習都與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有關?【物體的重量(克、千克)】
你們知道自己的體重嗎?今天這一節課我們一起利用學過的知識親自動手做一個活動,看看每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板書課題:有多重)
二、實踐活動
活動一:稱一稱、寫一寫
1.全班分為幾個小組,在每個小組都有一個體重秤。
2.介紹體重稱
師:每個小組都有一臺體重秤,同學們仔細觀察,體重秤上都有什么?
生自由匯報。
師:這臺體重秤是以“千克”為單位,當它上面指針指向“0”時,表示一點重量也沒有,當指針指向“1”時,就表示1千克;指針指向“10”時,就表示10千克;
3.示范稱重
(1)稱量方法
師:稱量的時候把雙腳分別放在指針的兩旁,站的時候不要亂動,不然讀數時就不準;觀察指針的數目時要垂直向下看,如果斜著看讀數就有誤差;當有物體擺上去,指針指著哪個數就是幾千克。例如指針指到52,就是52千克。
(2)把稱過的學生體重寫出。
師:我們在稱量體重的時候,要寫出姓名、重量和單位。(板書:*** **千克)
4.學生分組稱體重
師:小朋友們自己到底有多重呢?讓我們一起稱一稱自己的體重吧!
活動要求:
(1)由每一個小組的組長給小組的其他學生稱體重,稱出一個人的體重,要讀出重量數和單位。其他學生觀摩并作好記錄。
(2)把小組里的每個人的體重記錄下,填寫表格1。這種方法是收集數據。
(3) 當音樂開始,表示活動開始,小朋友們開始按順序稱量體重,先由組長稱,稱完后由學生輪流進行稱量,其他小朋友站在一旁記錄數據。實踐完的小組回到自己座位上匯報結果,小組討論觀察,你們組里最重的誰,重量是多少;最輕的又是誰,重量是多少?
(4)每一小組的所有小朋友都稱重后,小組成員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其他小朋友的體重。比一比哪個小組完成的最快、最好?
實踐活動時間(教師參與指導)(播放音樂)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稱出了自己的體重,現在哪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請個別生回答)。每個小組匯報交流結果。
活動二:統計不同體重的學生人數
師:小朋友們都知道了自己的體重,我們要知道班上不同體重的小朋友人數有多少該怎么辦呢?比如:體重23千克的學生有多少人?24千克的又有多少人?還有其他體重的同學有多少人?
(學生小組討論。學生匯報討論的情況)
生可能匯報:
①數一數23千克重的有多少人,然后用畫“○”的方法表示
②數出24千克重的有多少人,然后用畫“√”的方法表示……
師介紹書上第104頁下圖統計方法;統計方法可以用畫“正”字等記錄。
小結:以上這些方法都是整理數據的方法。你們就用自己喜歡的統計圖形符號記錄你們小組里不同體重的人數吧。
五、根據表格1的記錄數據,各小組完成表格2。
六、出示表格3,教師和學生一起將全班學生體重人數整理出的數據,填寫在全班體重人數的統計表里。
師:我們已經把全班小朋友的體重人數整理出了,你們觀察,看一看從
師:我們已經把全班同學的體重人數整理出了,仔細觀察看一看從表格3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哪個體重的人最多,哪個體重的人最少)
活動三:比一比、說一說
(明確天平及盤秤的使用方法。)
師: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有兩組物品(兩個書包、兩本書),每組物品都有1號袋和2號袋,請你用最簡單、最快的方法分出每組物品中誰輕誰重。
(小組活動)
匯報交流每個組比較的結果。
組1:我們小組比較了兩本書,用手掂一掂就比較出了誰重誰輕。
組2:我們小組比較了兩個書包的重量。因為重量差不多,所以就用天平稱量后比較的。
組3:我們小組比較了兩個書包的重量,用盤秤稱量后比較的。
……
師小結:小朋友們可真聰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較出了這兩組物品的重量。在比較物品的重量的時候,能用手掂出的用手直接掂一掂就行了,比如比較兩本書的重量;不能用手掂出的,我們再選用合適的稱稱一稱,比如比較兩個書包的重量。
三、交流總結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
板書設計:
有多重
1. 磅秤 (1)用途
(2)稱量方法
(3)認讀物體質量的方法
2.天平
3.盤秤
作業設計
基礎:
1.1 千克=( )克 2000克=( )千克
20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2.比較大小
2千克○200克 3000克○30千克
1200克○2千克 2100克○2千克
3.連一連(將第二行的各物品連上第一行適當的重量)
綜合:
1.填上合適的單位(克或千克)
四個蘋果約重1( ) 我的體重是22( )
一個雞蛋重50( 。 一個手機重60( 。
2.一個2分硬幣重1克,( )個2分硬幣重10克。
3.一個蘋果重200克,( )個蘋果1千克。
4.按從重到輕排列。
900克 2千克 2100克 1千克 300克 3千克
( ) > ( ) > ( ) > ( ) > ( ) > ( )
拓展提升:
※想一想:1千克棉花和1千克鐵,哪個重些?說說理由。
教學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35980.html
相關閱讀:線段
買電器教學設計
《乘、除兩步計算應用題練習課》教學設計
進位加
淘氣的作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