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單元 圓
第一課時
內容:教科書第93~94頁,例1、例2、例3、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2題。
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畫圖、操作等活動中感受并發現圓的有關特征。知道什么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工具畫圓,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會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和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圓的各部分的名稱,圓的基本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游戲:摸圖形。
同學們,想做游戲嗎?看,老師給你們帶了一個袋子(袋子里裝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里面裝有很多平面圖形,請一位同學把它們依次摸出,其他同學一起說出圖形的名稱。
請一名學生到前面摸,其他人說。
2、你能只摸一下就摸出圓形嗎?有什么訣竅嗎?
引導說出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3、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圓。板書:圓的認識
二、聯系生活,充分感知
1、同學們在生活中見過圓嗎?
請學生回答。
(注意幾點:一是注意語言的準確性,讓學生說清楚圓在物體的哪個部位)
二是條件允許,讓學生指一指所看到的圓。
三是學生如果說到球,師要說明,球是一個立體圖形,但也能找到圓,課前準備一個圓形蘿卜切開讓學生看切面。)
3、其實圓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老師給大家帶了一些。(大屏幕出示你知道嗎圖片。)
解說詞:月球表面的環形,盛開的向日葵,碧綠的荷葉,寧靜水面上激起的波紋,飛速旋轉的星球形成的美妙光環,雄偉的建筑,精巧的工藝品,優美的舞蹈……
欣賞完了嗎?圓真的是太美了。正如一位古希臘的數學家所說,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
三、動手實踐,加強認識
1、你們想不想動手畫一個圓呢?老師只給你一支粉筆,你能畫一個圓嗎?
(單憑一支粉筆是不成的,還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讓學生到黑板上畫一畫,發現不圓,說明不借助工具是很難畫圓的。)
2、課前同學們也準備了一些工具,你會用它們畫一個圓嗎?
學生畫圓。
匯報時教師有意識地先請用其他方法的同學介紹,
最后請用圓規畫的同學介紹,師示范用圓規畫圓。
你是怎樣畫的?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兩腳分開)
然后呢?(固定針尖)最后還要?(旋轉成圓)
3、剛才,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畫出了這么多的圓。
你覺得用什么工具畫圓最方便,最標準呢?(圓規)
下面我們大家就用圓規在紙上畫一個圓。
4、同學們完成得真快。
下面請同一小組的同學,把你們畫的圓放在一起,比一比,然后說一句評價的話,好嗎?展示學生畫的圓,一起評價。
(學生可能會說畫得真好,畫得不圓,你的圓真大,你的圓太小,你的圓偏向紙的一邊之類的話。)
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引導。
(1)同學們畫出的圓為什么有大有小呢?
(2)同學們畫出的圓為什么位置不同呢?
(3)我也發現有幾個同學畫得不夠圓,你覺得問題出在哪兒了?
(拿圓規方法不對;針尖沒有固定好;兩腳之間的距離變化了。)
5、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畫圓的注意點。
你有沒有注意,剛才這幾位同學的意見,就是我們畫圓的什么?(注意點)
示范畫圓,并強調需要注意的地方。
6、你想不想用正確的方法再畫一個圓?別著急,能想個辦法,使我們班每個人畫的圓都一樣大嗎?(用尺量出兩腳之間的距離,使之相等。)
怎樣定?教師示范。
好,現在我們就把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統一定為4厘米。
學生畫圓。畫好后剪下。
7、如果有人讓你介紹這個圓?你怎么說呢?
第一種:(如果有學生說出半徑、直徑之類的詞。)剛才同學們用到了半徑、直徑,我們把它寫下好嗎?板書。那么什么叫半徑、直徑呢?下面我們把課本翻到94頁,例2下面的一段話會告訴你答案。
第二種:(如果沒有學生說出半徑、直徑之類的詞。)這還真不好說?不過我們課本上介紹了幾個概念,它或許能幫我們的忙,請打開課本到94頁,自學例2下面的一段話。
8、學生匯報。
(第一種情況:直接引入下一教學步驟。)
(第二種情況:現在你會介紹了嗎?引到下面的教學步驟。)
(1)那什么是圓的圓心呢?針尖固定的一點是圓心。
學生說,在黑板上標出。圓心通常用大寫字母O表示。圓心有什么作用?它能確定圓的什么?
(2)什么是半徑呢?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是半徑。
什么是圓上任意一點呢?你能找一找嗎?請到黑板上找。(注意讓學生區分圓內、圓外。)你會畫半徑嗎?請學生在黑板上畫,半徑通常用字母r表示。其余學生下面畫,并用r表示。
(3)什么是直徑呢?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
你會畫嗎?讓學生畫。直徑用字母d表示。請學生標出。
9、下面老師想考考大家,找出下面圓的直徑和半徑。
出示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四、合作交流,進一步探索特征
1、我們認識了圓的圓心、半徑、直徑。大家想不想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圓呢?單就圓心,半徑,直徑里面就蘊藏了很多知識,你想研究嗎?
2、我們大家可以用手頭的材料,用圓片、直尺、圓規等作為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可以是畫一畫、比一比、折一折等等。如果不知道研究什么問題?可以拿出每組信封里的提示,看一看。請大家把你的發現填寫下。
學生活動。注意選擇代表性的發現。
3、匯報。
(1)圓有無數條半徑和直徑。
你有這個發現嗎?你怎么知道的?
(2)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你是怎樣發現的?能說一說嗎?學生說明,有些學生是折的,有些學生是量的,師注意幫助,讓其他同學聽明白。
“半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你覺得這句話,有問題嗎?有沒有要補充的?
學生如果說不出,讓學生把手中圓的半徑,直徑與老師黑板上的比較一下。讓學生明白在同一個圓里,或一樣大的圓里。
(3)同一個圓里直徑是半徑的2倍。
你是怎樣知道的?學生可能說是觀察到的,也可能是量的,或其它情況,只要能正確說明半徑與直徑的關系就行。
你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它們的關系嗎?
d=2r r= d
如果我告訴你圓的半徑,你能說出它的直徑嗎?
出示一個圓,半徑5厘米。如果半徑6厘米呢?如果直徑是6厘米,半徑呢?
出示練習十七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
(4)圓是軸稱圓形,有無數條對稱軸。
還有同學發現圓是軸對稱圖形。你是怎樣知道的?
(5)還有其它發現嗎?
4、小結:剛才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又發現了圓的這么多的特征,看只要善于觀察,善于探索,善于研究,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六、全課小結,布置作業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5~96頁,練習十七第3~8題。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圓的有關特征,能用圓規熟練畫圖,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圓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圓,誰說說圓有哪些特征?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基礎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七第3題。
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作業。誰能說說畫圓的步驟和注意點?這三個圓有什么共同點?大小如何?圓的大小是由什么條件決定的?提醒學生畫圓時要標出相關的條件。
2、完成第4題。
先在正方形中畫一個圓,在小組中比一比誰畫的圓大?如果要畫一個最大的圓,應該怎么畫?圓的半徑應該是多少毫米?要畫的圓與正方形有什么關系?嘗試畫一個最大的圓?展示學生作業,說說你是怎么畫的?
3、完成第5題。
口答是怎么想的?要比較兩個圓的大小,關鍵是比較什么?(比較兩個圓的半徑或者直徑)三、綜合練習
1、完成第6題。
用數對表示每個圓心的位置,集體核對。試著操作,說說是怎樣平移的?按要求平移,并畫畫出平移后的圖形,標出圓心。在畫圓時要先確定什么位置?你認為,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要確定圓的位置首先要確定什么?
2、完成第7題。
右邊圓里的線段中哪一條是直徑?為什么其它的不是?量一量這幾條線段的長度,你有什么發現?完成后匯報。在小組中說說為什么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測量圓的直徑?(同一個圓內的所有線段中,圓的直徑是最長的)利用這種方法測量1圓硬幣的直徑是多少毫米?學生操作活動。
3、完成第8題。
說說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哪里?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四、課題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有哪些收獲?說說圓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8~99頁,例4、例5、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八第1~4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操作、猜想、測量、計算、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推導圓的周長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熟記圓周率的近似值,結合圓周率的教學,感受數學化,激發愛國熱情。
3、在活動中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4、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數學活動推導圓的周長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圓的周長與直徑關系的探討
教學準備:卡紙,計算器,軟尺每小組1把,直尺、毛線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圓,誰說說自己已經掌握了圓的哪些知識?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4。我們知道自行車是一種常用的交通工具,它的車輪有一些規格,出示:22英寸、24英寸、26英寸的圖片。如果把它們各滾動一圈,哪種車輪行的路程比較長?
(1)猜測滾動的路程與什么有關?
(2)你認為什么是圓的周長?指出:車輪一周的長度是車輪的周長。學生在圖中指出圓的周長。(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3)比較這三個車輪的直徑和周長,你又有什么發現? 車輪的直徑越長,車輪的周長就越長。
2、教學例5。
(1)出示例5。他們到底有什么關系呢?要研究這個關系,我們可以怎樣做?學生匯報。小結:我們可以畫幾個圓量量它的直徑和周長,算一算周長除以直徑的商。
(2)在卡板上畫一個圓,把它剪下。用手指一指這個圓的周長。想一想你準備怎樣量你這個圓的周長呢?小組討論。
(3)匯報方法。 誰把你的方法演示給大家看?要想量得比較準確的話需要注意些什么?滾動法、繞圈法、用軟尺測量
(4)操作活動。小組合作,用你喜歡的方法量出圓的周長,再用計算器算出每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并把第99頁的表格填寫完整。填完以后思考表格下面的問題,并在小組中說說你的發現。
(5)交流發現。通過測量和計算,你發現圓的周長和直徑有什么關系?小結: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6)認識圓周率π。
(1)介紹圓周率。
(2)閱讀“你知道嗎”內容。說說你了解了哪些知識?
(3)公式推導。知道了圓的周長約是直徑的3.14倍,根據這個倍數關系,圓的周長可以怎樣求呢?如果用C表示周長,d表示直徑,怎樣用字母公式表示圓的周長呢?(板書:C=πd)根據圓的周長公式,要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條件?(直徑或半徑)知道半徑如何求周長呢?(板書:C=2πr)
3、試一試。
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
4、完成練一練。
“前進了多少米?”實際是求什么?(車輪的周長)根據哪個條件求?(半徑)怎樣列式?獨立完成計算,說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八第1~4題。
1、獨立完成。
2、展示學生作業,匯報交流。四、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圓的周長,說說你有了哪些收獲?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0頁,例6、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八第5~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的周長公式,會根據圓的周長求出圓的直徑或半徑,并能運用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在學習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完成練習十八第5題。口答計算方法與結果。你是怎么想到用9.42÷3.14得到直徑的?(根據C=πd)
2、引入新課。我們已經掌握了根據直徑或半徑求周長的方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圓的周長的有關計算。板書課題:圓的周長計算練習。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6。
(1)出示例6圖形。
(2)如果讓我們直接測量這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方便嗎?為什么?但我們可以用軟尺繞花壇一周,測量出它的周長,現在告訴我們花壇的周長是251.2米,你能想辦法求出它的直徑是多少米嗎?小組討論。
(3)匯報方法。251.2÷3.14你是怎么想到的?怎樣列式?(251.2÷3.14=80米)數據較大的計算可以用計算器。根據C=πd,列方程解。列方程應該怎樣列呢?怎樣解呢?解:設花壇的直徑是x米。 3.14x=251.2 x=251.2÷3.14 x=80 答:花壇的直徑80米。指出:根據圓的周長求直徑可以列方程解答,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計算。
2、試一試。
(1)讀題,理解題意。
(2)你覺得這題與例6相比,有什么不同?根據圓的周長求它的半徑你會嗎?試試看。
(3)嘗試解答。
(4)匯報方法。50.24÷3.14÷2 解:設圓的半徑是x厘米。2×3.14x=50.24說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指導方程解法。
3、練一練第1題。估算時可以把圓周率看作幾?周長看作多少?獨立算一算,與估算結果接近嗎?
4、練一練第2題。獨立完成計算。說說自己的算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八第6題。
用圓形瓶子演示繞10圈!皹涓傻臋M截面”是指什么?12.56米的繩子繞了10圈,繞了1圈的長度是多少米呢?指出:這一圈繩子長度也就是數干橫截面的周長。獨立完成計算,匯報方法。
2、完成第7題。
“拱門的高度”是指什么?高度要符合什么標準?要判斷拱門的高度是否“符合標準”應該看什么?怎樣算出拱門的高度呢?獨立完成計算,說出判斷結果。
3、完成第8題。
在小組中畫圖并說說想法。應該先求什么?怎樣計算?
5、完成第9題。
先在小組中說說自己是如何比較的,匯報方法。
指出:可以計算出結果比較,也可以看算式比較;還可以把想象把圓放進正方形中。
四、課題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覺得自己的課題表現如何?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3~105頁,例7、例8、例9、練一練,練習十九第1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驗證和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關于圓這個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它的特征和畫法,還掌握了它的周長公式,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圓的有關知識——圓的面積。
板書課題:圓的面積你認為要學習圓的面積,我們需要研究哪些問題?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怎樣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二、教學例7。
1、初步猜想:圓的面積可能與什么有關?
2、實驗驗證:圓的面積和半徑或直徑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呢?我們先找一找。
出示例題第一幅圖。圖中正方形的邊長與圓的半徑有什么關系?圖中正方形的面積和圓的半徑有什么關系?猜一猜,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的幾倍?(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圓的面積小于正方形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并讓學生適當說明自己的想法)提出要求:用數方格的方法驗證猜想。(注意:接近滿格看作滿格,其余不是滿格的算半閣)交流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這個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幾倍,并將結果記錄下。指出:只用一個圓,還不足驗證猜想,我們再找兩個圓,并用上面的方法算一算。讓學生觀察例題中的下面兩幅圖,計算并填寫圖下的表格。
3、交流歸納:從上面的過程中,你能發現圓的面積和它的半徑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1)圓的面積是它的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
(2)圓的面積可能是半徑平方的π倍。
三、教學例8。
1、經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圓的面積大約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圓的面積究竟應該怎樣計算呢?
2、操作體驗。
(1)演示把圓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拼成的圖形像個什么圖形?為什么說它像一個平行四邊形?
(2)如果把圓平均分成32份,也用類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圖形與前面的圖形相比有怎樣的變化?演示,驗證或修正學生的想像。
(3)如果將圓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類似的方法拼一拼。閉上眼睛想一想,隨著份數的增加,拼成的圖形會越越接近一個什么圖形?交流后,教師出示推導圖。
3、推導公式。
(1)拼成的長方形與原的圓有什么聯系?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匯報交流。指出:長方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寬是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
(2)如果圓的半徑是r,長方形的長和寬又可以怎樣表示呢?
(3)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怎樣計算圓的面積?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第105頁上的板書,并得出公式:S=πr2。
(4)看著公式再回憶一下剛才的猜想,圓的面積是半徑平方的多少倍?
(5)有了這樣一個公式,知道圓的什么條件,就可以計算圓的面積了?
4、完成練一練。
口答列式,計算第(1)小題。第(2)小題與第(1)小題有什么不同之處,你能解決嗎?說說看,知道直徑怎樣求面的面積呢?獨立完成計算。
四、教學例9。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與圓面積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1、出示例9。讀題,理解題意。
2、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自動旋轉噴水器?想象自動噴水器旋轉一周后噴灌的地方是什么圖形?演示:噴灌的地方是一個近似的圓,圓的半徑就是噴水的最遠的距離。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匯報交流。3.14×52=3.14×25=78.5(平方米)指出:計算中要先算52。
五、課堂小結。
今天的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7頁,練習十九第2~5題。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體驗圓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1、計算下面各圓的面積。
r =4分米 d =10厘米 r =6米 d =14米
獨立完成計算。展示學生作業,說說是怎樣算的?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圓的面積計算。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十九第2題。
(1)讀題,理解題意。
(2)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要求“鐵餅投擲圈的面積比鉛球投擲圈的面積大多少平方米?”首先要知道什么?根據直徑怎樣求出圓的面積呢?
(3)列式解答。3.14×(2.5÷2)2-3.14×(2.1÷2)2說說每一步表示的意思。獨立完成計算。(使用計算器)
2、完成第3題。
讀題,理解題意。要求圓的面積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說說看對于這道題,你準備辦呢?根據圓的周長怎樣求出圓的半徑呢?怎樣列式呢?25.12÷3.14÷2=4米3.14×42=3.14×16=50.24平方米
3、完成第4題。
獨立完成。匯報計算方法。要求圓桌的面積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根據哪個條件求圓桌面的半徑?怎樣解答呢?結果有什么要求?3.768÷3.14÷2=0.6米3.14×0.6=3.14×0.36=1.1304≈1.13(平方米)
4、完成第5題。
三、課題小結
生活中有很多東西的形狀是圓形的,有時需要計算它的面積或周長,誰能說說在實際運用中需要注意什么?
第七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6頁,例10、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九第6~9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計算環形面積的方法,并能準確掌握和計算其他一些簡單組合圖形的面積。
2、進一步應用圓的周長公式和面積公式解決一些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和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
取出一張同心圓的紙片,用剪刀剪成環形。知道這是什么圖形嗎?(環形)它是怎樣組合而成的呢?這兩個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同一個圓心)今天我們就共同研究這樣的環形以及一些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板書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
二、教學例10。
1、出示例10。讀題,理解題意。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這是由兩個同心圓組合成的圓環,要計算它的面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在小組中說說你的想法。解題思路是什么?也就是應該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最后求什么?
(1)求出外圓的面積;
(2)求出內圓的面積;
(3)計算圓環的面積。學生獨立操作計算。組織交流解題方法。會根據上面的算式列出綜合算式嗎?在計算中有更簡便的計算方法嗎?小結:求圓環的面積一般是把外圓的面積減去內圓的面積,還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進行簡便計算。
二、“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2、讀題,理解題意。
(1)這個組合圖形是有哪些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
(2)半圓和正方形有什么相關聯的地方?明確:正方形的邊長就是半圓的直徑。
(3)思考一下,半圓的面積該怎樣計算?
2、獨立完成計算。
3、交流解題方法,注意提醒學生半圓的面積必須把整圓的面積除以2。說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小結:圓、半圓和其他基本的平面圖形組合在一起,產生了許多美麗的組合圖形。在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大家要看清,整個圖形是由哪些基本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
(1)求涂色部分的面積,需要計算哪些基本圖形的面積?
(2)計算這些基本圖形的面積分別需要哪些條件?
(3)第一個圖形,兩個基本圖形有什么聯系?第二個圖形呢?左圖中長方形的寬與圓的半徑相等,右圖中半圓的直徑是三角形的高。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2、練習十九第6題。
說說每個組合圖形需要測量圖中哪些線段的長度?獨立完成。展示作業,交流方法。求每個圖色部分面積時,方法是怎樣的?計算中有沒有注意運用簡便的方法。
3、完成第7題。
根據圖形作出直觀的判斷,并說說直觀判斷的方法。你是怎樣想到的?通過計算檢驗做出的判斷。
4、完成第8題。
觀察示意圖,理解題意。要求小路的面積實際是求什么?求圓環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題目中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還有什么條件是要我們求的?根據這些條件怎樣求大圓和小圓的面積呢?獨立解答,集體核對。
5、完成第9題。
你能估計出每種花卉分別所占圖形面積的幾分之幾嗎?用畫輔導線的方法,估計每種花卉所占圓形面積的幾分之幾。獨立計算每種花卉的種植面積。
6、思考題。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正方形的邊長就是圓的半徑r。正方形面積=r×r=r2=8(平方厘米)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圓的面積=πr2 知道了r2,圓的面積怎樣計算呢?3.14×8=25.12(平方厘米)觀察圓形中涂色部分把整個圓平均分成幾份,表示其中幾份?怎樣求涂色部分的面積呢?25.12÷4×3=18.84(平方厘米)四、讀一讀“你知道嗎?”,并算一算。
五、課題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說說環形的面積可以怎樣求?在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需要注意什么?
第八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9~110頁,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7題。
教學目標:1、通過回顧與整理,使學生對本單元所學內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建立關于圓的認知結構。
2、通過練習與運用,使學生能運用圓的有關知識及相關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整理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具體的知識?將你學到的圓的知識有條理地整理在自己的本子上。匯報交流。你認識了圓的哪些基本特征?圓的周長與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你是經過什么樣的過程獲得這些知識的?學以致用才是我們學習數學的基本原則,我們對本單元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是為了大家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板書課題:整理與練習
二、練習與應用
1、完成練習與應用第1題。
獨立完成在本子上,說說畫圓的步驟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練習與應用第2題。
獨立完成,說說是怎樣算的?
3、完成第3題。
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評價。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4、完成第4題。
理解題意。(樹影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獨立完成計算,集體評價。3.14×62=3.14×36=113.04(平方米)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與圓有關的自然現象?(傘)
5、完成第5、6題。
獨立完成計算。匯報交流方法。說說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
6、完成第7題。
理解題意。要求“從家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分?”首先要知道什么?(每分行多少米)根據題意,怎樣求每分行多少米呢?計算中要注意什么?(統一單位名稱、得數保留整數)3.14×66×100=20724(厘米)20724÷100=207.24(米)2072÷207.24≈10(分)說說每步表示的實際意義。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整理和復習,你有什么體會或感受?圓的有關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多不多?
第九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0~111頁,練習與應用第8~10題,探索與實踐第11~14題,評價與反思。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與應用,使學生進一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索與實踐,使學生感受圓與生活的密切練習,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感受圓的獨特性。
3、通過評價與反思,引導學生自己在探索活動中的表現以及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教學過程:
一、練習與應用
今天我們繼續對本單元學習的圓的有關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板書課題:整理與練習
1、完成練習與應用第8題。
理解題意。最大的圓與正方形有什么關系?(邊長等于直徑)怎樣求圓的周長與面積呢?獨立完成解答。
2、完成練習與應用第9題。
誰指一指這個運動場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哪個部分?求它的周長可以怎樣想呢?求它的面積可以怎樣想呢?怎樣解答?指名板演。
3、完成練習與應用第10題。
要求半圓形的面積,首先要知道什么?(整圓的面積)要求出整圓的面積,必須求出什么?你有辦法解決嗎?15.7×2÷3.14÷2=5(米)3.14×52÷2=39.25(平方米)說說每步表示的意思。
二、探索與實踐
1、完成探索與實踐第11題。
口答,是什么標志,知道標志表示的意義嗎?交流自己收集的以圓為基本圖形的標志。
2、完成第12題。
在操場上畫圓一般都比較大,用圓規肯定不行了,你有什么好辦法嗎?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操場上試一試。這個繩子的長就是圓的什么?
3、完成第13題。
在操場上進行測量并記錄,利用測量的數據進行計算。
4、完成第14題。
先讓學生進行猜想,再以小組為單位同一根繩子圍一圍、量一量。你有什么發現?
三、評價與反思
1、理解每項指標的含義。
2、自我評價。
3、說說自己的優點與不足。
第十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2~113頁,畫出美麗的圖案。
教學目標:1、通過對圖案圖形的觀察,使學生感受到由圓組成的圖形美,提高學習興趣。
2、通過操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感受平面圖形的應用價值。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出示美麗的圖形圖案。欣賞后說說感受。
2、板書課題:畫出美麗的圖案。
3、看看書上的操作,大致分為幾個步驟?你能說說每一步應該怎樣操作嗎?說說畫圖操作的步驟。按這樣的操作步驟,我們一起試一試吧!
(1)畫出一個直徑4厘米的圓,再輕輕地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直徑。
(2)以畫出的4條半徑為直徑畫4個小圓。這4個小圓的圓心分別在哪里?半徑應該是多少呢?
(3)經過每兩個小圓的交點再畫出4條大圓的半徑。每兩個小圓的交點指的是什么?
(4)以新畫出的4條半徑為直徑再畫4個小圓。圓心在哪里?半徑是多少呢?指出:圓規兩腳間的距離要準確,圓心定位要準確。按書上的圖示進行涂色。
4、展示不同涂色的效果,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二、鞏固練習
1、觀察圖案,想象它們是怎樣畫出的,在小組中說說畫圖的步驟。
(1)說說畫圖步驟,集體評價。
(2)按所說步驟畫出其中的一幅,涂上顏色。
(3)展示交流。
2、在方格紙上設計一幅圖形圖案,畫好后與同學互相評價。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一節課美嗎?我感覺既有圖案的美,也有同學們心靈手巧的美,你有什么感覺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36470.html
相關閱讀:五年級上冊數學導學案(北師大版)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導學案( 北師大版)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學習導航(人教版)
五年級數學因數與倍數總復習教案及練習題
2014五年級數學下冊第2單元練習二教學設計(北師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