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與可能性2
授課類型新授
教學目標通過活動,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初步學會用條形圖描述數據,能完成相應的統計圖。
通過積極參與猜想、實驗、驗證、分析的過程,培養思維能力,提高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通過活動,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引入活動
1、談話:老師想在這個布袋里放一些紅球和黃球,你能出個注意,怎么放使每次任意摸一個球,摸若干次,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次數差不多?
2、學生交流并反饋。
3、小結:當布袋里放入同樣多的紅球和黃球時,摸到兩種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4、談話:如果布袋里放入的兩種顏色的球的個數不一樣多,摸到的結果又會怎么樣呢?
二、開展活動
1、摸球活動
問:如果在布袋里放3個黃球,1個紅球,摸10次,摸到哪種球的次數可能多一些?
⑴猜想
同桌猜一猜。
⑵實驗
四人一組討論分工、記錄摸球結果的方法;小組活動。
⑶分析數據:統計的記過和你的估計差不多嘛?你發現了什么?你能分析一下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嗎?如果我從這個布袋里任意摸一個球,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小?
問:每次涂一個方塊做記錄的方法和每次涂一個方格做記錄涂成一個條形圖的方法哪一種更好?為什么?
⑷推測
問:如果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怎么辦?
⑸練習
如果老師在袋子里按下面的數量放球,你能很快判斷摸球結果嗎?
袋子里8個全是黃球。
4個紅球,4個黃球。
7個紅球,1個黃球。
2、擲小正方體活動
問:一個小正方體,四個面寫“1”,一個面寫“2”,一個面寫“3”,把小正方體拋30次,猜一猜哪個面朝上的次數多一些?哪兩個面朝上的次數差不多?
猜想。實驗驗證。分析:在條形圖里你發現了什么?
3、裝鉛筆活動(想想做做2)
出示課本圖片,談話:圖中小朋友在干什么?
提出活動要求:玩兩次,第一次的要求是裝好后,從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紅鉛筆的次數比藍鉛筆多。第二次裝好后從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紅鉛筆的次數比藍鉛筆少。
每次活動都按下面的程序進行:同桌進行操作;交流,說一說是怎么裝的?怎么想的?
三、活動
今天這節課你參加了哪些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個人初備案二次備課
課時第 3 課時
課題練習課
授課類型新授
教學目標鞏固本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知識的綜合練習課,使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對簡單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或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判斷,并做出適當的解釋,能正確使用“經常”“偶爾”“差不多”等詞語描述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使用“經常”“偶爾”“差不多”等詞語描述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練習指導
1、P94.1
先讓學生觀察統計圖并填表,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認識條形統計圖的不同形式。
評講:圖中每一格表示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學生將“經常”、“偶爾”等表達方式與統計圖表中的數據特點緊密聯系在一起,有根據地使用“經常”、“偶爾”描述事件發生的情況,從而發展數學思考。
2、P94.2、3
通過觀察、分析和實踐,使“經常”、“偶爾”等詞的含義與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之間建立相應的聯系,讓學生在獲得個人感受的基礎上,學會使用相應的詞語。
問:看了這幾個轉盤后,你有什么想法?
你能用“經常”、“偶爾”來說明轉盤的轉動情況嗎?
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經常出現的?哪些事情是偶爾出現的?
3、P95.4
出示題目圖畫,要求學生觀察思考問題,再用線連一連。
交流:你是怎么連的?為什么這樣連?你是怎么想的?
4、P95.5
出示統計圖表,觀察圖表,了解題目要求。
提出小組活動要求及分工合作情況。
討論活動步驟,教師及時給予糾正與幫助。
小組活動。
匯報活動結果。
評講:從統計表中你看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如果在你們組開展一項體育競賽,你認為組織什么項目比較合適?
如果我們班想開展一項體育競賽,你認為組織什么項目比較合適?
5、P95思考題
明確題目要求。
問:這道題中的要求是什么意思?你打算怎么涂色?
學生活動。
組織交流討論。
二、全課
三、作業:
準備四種花色的撲克牌各1張,混放在一起并疊整齊。每次任意摸一張,摸20次。先估計每次摸的結果,再把實際摸得的結果記錄在下面的表中。
問:如果再放進3張紅心的牌,任意摸20次,結果可能會怎樣?
個人初備案二次備課
課時第 4 課時
課題摸牌和下棋
授課類型新授
教學目標在實踐活動中經歷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加深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理解,進一步體驗從實驗中收集數據研究問題的方法。
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體驗相互合作取得成功的樂趣,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體驗相互合作取得成功的樂趣,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的情感。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玩過下棋打牌的游戲吧,下棋打牌主要的目的是養生益智,圍棋、象棋、撲克各有各的玩法,也各有各的樂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玩一個游戲:摸牌和下棋,一起來體會“棋牌樂”。
二、開展活動
1、活動一:摸牌游戲
⑴談話:每人準備四種花色的撲克牌各2張,洗牌后混放在一起并疊整齊,每次任意摸一張,摸40次,摸之前,先估計每種花色的牌可能會摸到多少次,把你估計的數字寫下來。
⑵學生洗牌并寫出估計數。
⑶談話:下面開始摸牌,注意摸牌時要從8張牌中任意摸一張看看是什么花色,在P96的記錄表中用畫“正”字的方法做記錄,然后把牌放回,并重新洗牌,再繼續摸牌,記錄。摸牌40次后,在記錄表下面的方格里涂色,用直條表示摸牌結果。
⑷學生各自進行摸牌、記錄和制圖的活動。
⑸談話:觀察條形圖,看看摸牌的結果和自己估計的是否差不多,并在小組內交流活動的發現和體會。
⑹班級交流摸牌游戲的體會。
⑺談話:如果再放進4張紅桃牌,任意摸40次,結果可能會怎樣?先猜一猜,再合作實驗。
⑻同桌活動,班級交流,并分析產生不同結果的原因。
⑼同桌合作活動:任意選擇不同張數、不同花色的撲克牌,先估計摸40次的結果,再實驗。
⑽根據老師的要求選取撲克牌的花色和張數。例如:如果摸到黑桃牌的可能性最大,你準備怎樣選牌?
2、活動二:下棋游戲
⑴談話:拿出發給你們的小正方體,5面涂紅色,1面涂黑色,剪下教材附頁的棋紙。同桌一人拿紅棋,一人拿黑棋,都從“0”開始走,誰走棋用拋小正方體的方法確定。兩人輪流拋小正方體,不管誰拋的,只要紅色朝上,紅棋就走棋,每次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走棋,每次走兩格。誰先走到最后一格誰為勝。兩人輪流交換棋子下幾盤,哪種顏色的棋勝了就在書上P97的方格圖上涂一格。
⑵同桌合作,輪流選擇紅棋開展活動。
⑶學生在小組內匯報自己一共勝了幾盤,其中執紅棋時勝了幾盤,執黑棋時勝了幾盤,小組長統計全組紅棋和黑棋獲勝的盤數。
⑷在班內交流游戲結果。各組匯報紅、黑兩種棋獲勝的盤數,教師記錄,一起合計。討論:為什么紅顏色的棋勝的盤數多?如果要使兩種顏色的棋獲勝的次數差不多,只改動黑棋每次走動的格數行嗎?怎樣改?如果只改動小正方體上涂色的規定,可以怎樣改?
三、活動總結
四、作業:想一想,你還有什么比較合理的下棋策略?
作業布置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個人初備案二次備課
課時第 1 課時
課題認識分數
授課類型新授
教學目標能結合直觀圖示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
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以及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探究并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在一次愉快的隊日活動中,同學們每兩個人分成一組來分食品。小強和小紅他們倆準備了哪些食品?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樣分才能讓他們倆都滿意呢?(板書: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
2、問:你愿意幫他們分一分嗎?
3、指名分食品,并貼出相應圖畫。
4、分蛋糕: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到幾個?
5、師:要表示“半個”,就要學習新的數,就是分數。
二、認識分數,操作探究
1、認識二分之一
⑴談話:我們先來看看半個蛋糕師什么羊的?(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F在我們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個,這半個用分數表示就是二分之一。(板書: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寫呢?看老師寫出這個分數,先寫中間的橫線,再在橫線的下面寫2,表示把這一塊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在橫線的上面寫1,表示半個是其中的一份。這個數就是分數。
問:你能完整地說說老師是怎么寫出分數二分之一的嗎?
⑵你想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把數學書打開到P98,自己找一找,讀一讀,認一認。
學生自學課本。
問:中間的橫線叫什么?分數線上面的數叫什么?分數線下面的數叫什么?分子和分母誰在上,誰在下?
⑶談話:你會讀出這個分數嗎?先讀什么?再讀什么?
⑷問:這半個蛋糕是這塊蛋糕的1/2,那么另外半個蛋糕是這塊蛋糕的幾分之幾呢?
⑸談話:認識了1/2,你想不想拿一張紙折一折,把它的1/2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呢?
學生折紙、涂色。完成后在小組里交流。
班級交流: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可以涂哪部分?還可以涂哪部分?
還有誰的折法跟他不一樣?
2、想想做做1
談話: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其它的分數嗎?
出示第1題,學生齊讀題目。
教師指導填寫第1幅圖下面的分數。談話:這幅圖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幾?在這幅圖下面的括號里寫出一個分數表示出來。
學生獨立完成后幾題。
3、想想做做2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么選的?為什么?
小結:只有把一個圖形或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才是它的幾分之一。
三、自主探究,比較大小
1、談話:我們來做個游戲,拿出老師發給你的三張圓紙片,比較一下,這三張的大小怎樣?
請你折出一張紙的1/2,涂上顏色;再折出另一張紙的1/4,涂上顏色。比較這兩張紙中涂色部分的大小。這兩張紙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數來表示?你能比較出折兩個分數的大小嗎?
折出第三張的1/8,涂上顏色,你想用1/8與前面的哪個分數比較大?跟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
全班交流:1/2>1/8 1/4>1/8
2、想想做做3
談話:三張紙條的長度怎樣?
問:第一張紙條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二張、第三張紙條的涂色部分會表示嗎?
指名說出填寫的分數,教師板書。
問:誰能根據這三張紙條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較一下這三個分數的大?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5
指名讀題并說出題目要求。
學生動手涂一涂并比較大小。
小組內交流。
四、延伸拓展,總結評價
1、談話:我們再做一個游戲,拿出老師發給你的那張長方形紙,與同組小伙伴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折出你最喜歡的幾分之一后,涂上顏色,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比較它們的大小。最后每組選出最優秀的兩幅作品貼到黑板上。
2、想想做做6
談話這次的黑板報有哪些板塊?《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藝術園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哪一部分大一些?
3、談話: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分數,我們的生活不光有整數,也有分數。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分數有哪些認識?今天學習的分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覺得還要學習什么樣的分數?
個人初備案二次備課
課時第 2 課時
課題認識幾分之幾
授課類型新授
教學目標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小,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了解分數產生和發展的大致歷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小,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折一折
1、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幾分之一這樣的分數,你們還能用折紙、涂色的方法來表示分數嗎?
請大家每人拿一張正方形紙,折成同樣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涂上顏色。
2、請一位涂1/4的學生到前面展示。
問:你涂了幾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這一份為什么可以用1/4表示?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紙,問: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數表示嗎?涂了幾份?涂色部分有幾個1/4?用哪個分數表示?(學生嘗試回答)
講述:把一張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個1/4,可以用3/4表示。(板書:3/4)
4、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你涂了4份中的幾份?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并用分數表示。
6、教師選擇部分學生作品展示、比較。
問:這幾位同學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2/4表示呢?
二、試一試
1、學習“試一試”
出示題目:先說說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幾分之幾,在( )里填上適當的分數。
先由學生自己觀察、判斷,再和同桌說說涂色部分表示幾分之幾,然后填在書上。
2、“想想做做”2
學生自己在書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比一比
談話:上節課我們比較過1/2和1/4的大小,還記得嗎?那么你能想辦法比較出3/5和2/5的大小嗎?
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看哪個組想出的辦法好。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不同方法的學生展示比較的過程和結果。
四、做一做
1、想想做做4
學生獨立做題,在書上填寫,全班共同訂正。
2、想想做做1、5
獨立完成,指名說出理由。
五、讀一讀
談話:分數是誰發明的呢?自由閱讀P104“你知道嗎?”
六、全課總結
作業布置補充習題
個人初備案二次備課
課時第 3 課時
課題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授課類型新授
教學目標經歷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會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在計算分數加、減和解決簡單的分數司機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能主動地參與有關的操作和探索活動,對分數與生活的聯系有一定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計算分數加、減和解決簡單的分數司機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創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圣誕節到了,媽媽為丁丁烤制了一個大蛋糕丁丁非常高興。丁丁急著要吃蛋糕,媽媽說:“今天一定要給你蛋糕吃,不過要先回答出媽媽問題。”丁丁說:“沒問題!”媽媽把大蛋糕切成了8塊,其中的 2塊抹上了草莓醬,3塊抹上了巧克力,問丁。“兩次抹醬的蛋糕一共有多少塊?”“5塊!”丁丁快速地說。“你能計算出兩次抹醬的部分一共是這塊蛋糕的幾分之幾嗎?”這個問題可把丁丁難住了。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丁丁嗎?
二、自主合作,經歷學習過程
1、簡單的分數加法
問:求兩次抹醬的部分一共是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談話:等于多少呢?同學們可以借助手中的長方形紙片,先把它的2/8涂上紅色,再把它的3/8涂上綠色,仔細觀察,兩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自己算一算。
學生獨立操作、思考、探究。
組內討論,交流想法。
評講:你是怎么算出得數的?
小結:觀察算式,計算時分母變了沒有?為什么沒變?
2、簡單的分數減法
問:觀察你們涂好的長方形的紅色部分和綠色部分,你能提出一個減法問題嗎?你能解答這個問題嗎?
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結果。
組內交流算法。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想想做做1
出示題目,指名說出題意。讓學生一起列式并算出結果。
2、想想做做2
先獨立計算,然后在小組內校正,并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3、想想做做3
獨立讀題完成,指名說出題意。
集體訂正。
4、想想做做4
指名說出題意。
在小組內一人提出問題,其他人共同解答。
5、挑卡片組成加法算式。
四、拓展延伸
P106思考題: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去填一填,再比一比,然后組織交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不必揭示分數基本性質的名稱及其抽象的內容。)
單元測試及試卷分析(兩課時)
作業布置1課時
個人初備案二次備課
課時第 1 課時
課題整理與復習1
授課類型復習
教學目標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等計算,在正確率和速度兩方面都能達到基本的要求,使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教學重難點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等計算,在正確率和速度兩方面都能達到基本的要求,使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出示題目
1、238×4 208×4 280×4 800×4
要求說出題目之間的區別。
指名板演,并齊練。
評講:計算過程、計算的注意點、格式的書寫要求。
說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并熟記。
2、64÷2 65÷2 65÷6
指名板演,并齊練。
評講:計算過程、計算的注意點、格式的書寫要求。
要求說出題目之間的區別。
說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并熟記。
二、練習指導
1、P109.4
估算得數大約是幾十多,并要求說出估算方法。
指名計算,再進行比較異同。
2、P109.6、7
獨立審題,理解題意,對學生中存在的解決問題中出現的困難給予解答。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
1、P109.4、6、7
補充應用題(略,五題)
作業布置補充習題
個人初備案二次備課
課時第 2 課時
課題整理和復習2
授課類型復習
教學目標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萬以內的數有進一步的認識;對千克和克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運用學過的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教學重難點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萬以內的數有進一步的認識;對千克和克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運用學過的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認數
1、回憶在“認數”單元學會的知識內容。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2、課堂練習
⑴回憶萬以內數位順序表,要求熟記。
⑵讀數:3245 3045 3005 3050 10000 3500
要求:讀出上面各數。說出讀數過程的注意點。說出各數的組成。
⑶寫數:五千四百一十三
四千零七十
八千零六
一萬
二百三十
九千九百
要求:寫出上面各數。說出寫數過程的注意點。說出各數的組成。
⑷萬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比較上面第⑵中各數的大小,并能說出比較方法。
3、練習指導:P108.2
指導看圖,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組織討論:你是怎樣解答第2小題的?
二、千克和克
1、回憶已學過的質量單位。
名稱、實際重量、進率。
2、P108.3
獨立完成,組織交流。
問:怎樣比較出商品的重量?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布置
1、練習冊上相關內容。
2、補充應用題(略,五題)
作業布置補充習題
個人初備案二次備課
課時第 3 課時
課題整理與復習3
授課類型復習
教學目標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24時記時法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運用學過的時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24時記時法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運用學過的時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引導梳理知識
1、在“24時記時法”中你學會哪些內容?
2、你在這一單元中哪些內容學得最好?有什么學習經驗或學習中要注意的地方介紹給同學們?
二、組織復習
1、時間的轉換
⑴將普通記時法轉換成24時記時法
上午6:20 上午9:30
中午12:00 下午1:40
晚上7:50 晚上11:25
⑵將24時記時法轉換成普通記時法
6:40 15:40
12:00 24:00
20:40 17:30
⑶指名學生口述轉換的方法。
2、P108.1
獨立看圖,理解圖意
獨立完成,組織評講。
歸納總結。
二、課堂練習
1、小明每天晚上8:30睡覺,第二天早晨6:30起床,他每天的睡眠時間有多長?
2、一家快餐店5:30營業,23:00結束一天的營業,求這家快餐店每天的營業時間。
3、圖書館每天的開放時間是:8:00——11:30,13:30——18:00,求這家圖書館的開放時間。
4、一列火車7:15從南京開出,8:10到達鎮江,8:21分再從鎮江開往常州,你能算出這列火車從南京到鎮江的運行時間
三、全課總結
個人初備案二次備課
課時第 4 課時
課題整理與復習4
授課類型復習
教學目標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認識周長的含義,解決有關周長計算的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認識周長的含義,解決有關周長計算的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出示
2、 要求說出圖形名稱。
問: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
教師相機板書(特征,關系,各部分名稱,周長計算方法)
二、周長計算方法
1、計算圖形周長
長是4厘米,寬是3厘米,求它的周長。
長是5分米,寬是3分米,求它的周長。
長是6米,寬是3 米,求它的周長。
邊長是5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邊長是6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邊長是8米的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2、課堂練習
⑴給一塊邊長是25厘米的正方形手帕縫制花邊,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花邊?合多少分米?
⑵小紅沿著長30米,寬20米的長方形操場跑了2圈,她一共跑了多少米?
⑶給一塊長20米,寬8米的長方形菜地圍籬笆,籬笆長多少米?
⑷給一塊長20米,寬8米的長方形菜地圍籬笆,如圖:
籬笆長多少米?
⑸用兩個邊長都是2分米的小正方形拼圖形,拼成的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分米?
⑹用兩個長都是4厘米,寬都是2厘米的小長方形拼圖形,拼成的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1、P111.10——12(完成在書上)
作業布置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個人初備案二次備課
課時第 5 課時
課題整理與復習5
授課類型復習
教學目標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認識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體會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統計過程。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簡單的分數有進一步的認識,提高運用學過的分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對簡單的分數有進一步的認識,提高運用學過的分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練習指導
1、P110.9
⑴獨立看圖,理解圖意。
指導學生從正面依次觀察六幅圖,說出看到的圖案。
⑵再要求從側面、上面進行觀察。
⑶按課本中的要求練習。
⑷組織討論交流。
⑸拓展:按教師要求畫出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案。
2、P110.13
⑴引導看圖,了解圖中每一份所用的分數。
⑵引導審題,明確題目要求。
⑶指導思考。
⑷組織交流。
⑸教師小結。
3、P112.15
⑴指導理解題目意義,分小組活動。
⑵組織討論題中第⑶⑷問。
⑶全班交流,歸納總結。
二、全課總結
三、布置作業(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習題)
作業布置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個人初備案二次備課
課時第 6 課時
課題整理與復習6
授課類型復習
教學目標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難點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應用題解題能力指導
1、一條褲子28元,一件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 ?
2、一條褲子28元,一件上衣的價錢比褲子的3倍多(少)5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一條褲子28元,一件上衣的價錢比是褲子多(少)3元。 ?
4、一條褲子28元,一件上衣84元,一件毛衣的價錢比褲子和上衣的總價錢少15元,一件毛衣的價錢是多少?
5、商店有6袋乒乓球,每袋有5個,每個乒乓球售價2元,這些乒乓球一共售價多少元?
6、一頭牛一天吃草15千克,照這樣計算,5頭牛一個星期吃草多少千克?
7、看圖,算出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
二、全課總結
三、布置作業完成練習冊上相關習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79345.html
相關閱讀:三年級數學上冊基礎知識復習要點
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案及練習題
時間與數學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周導學案(北師大版)
三年級上冊數學期末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