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
尚美課堂教學模式
——數學“五段”教學導學案
年級
六年級備課教師
教學課題按比例分配(2)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2頁例2及相關練習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義,能合理、靈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問題。
2.通過自主思考、小組討論等形式掌握按比例分配的結構特征,并在自己的內省過程中感悟到按比例分配這種方法的優勢。 教學重點提高學生運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運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問題呈現情境導入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
(1)小明家養了35只雞,公雞和母雞的只數比是3∶4,公雞( )只,母雞( )只。
(2)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國與其他國家擁有丹頂鶴只數的比是1∶3,2001年全世界大約有2000只丹頂鶴,我國有( )只。其他國家有( )只。
(3)農業專業戶計劃在承包的28公頃地里種植水稻和玉米,種植的面積比是4∶1。水稻種了( )公頃,玉米種了( )公頃。
學生回答反饋:說說怎樣思考,集體評價。
2.引入談話:怎樣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決?
1、 學生(1)小明家養了35只雞,公雞和母雞的只數比是3∶4,公雞( )只,母雞( )只! (2)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國與其他國家擁有丹頂鶴只數的比是1∶3,2001年全世界大約有2000只丹頂鶴,我國有( )只。其他國家有( )只。 (3)農業專業戶計劃在承包的28公頃地里種植水稻和玉米,種植的面積比是4∶1。水稻種了( )公頃,玉米種了( )公頃。 2、學生回答反饋:說說怎樣思考的目標展示1.使學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義,能合理、靈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問題。
2.通過自主思考、小組討論等形式掌握按比例分配的結構特征,并在自己的內省過程中感悟到按比例分配這種方法的優勢。學生讀目標引導自學學生自學教材75頁的相關內容,理解其中算式表示的意義。不能理解的地方作好筆記。學生看書探究交流揭題,學習新知
1.在建筑業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今天我們繼續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2.走進建設現場。(出示例5圖 )
教師:從圖中你獲取了什么信息?(學生交流獲取的信息)一堆混凝土中沙子有100千克,石子有60千克,水泥有240千克。要配制180噸這樣的混凝土,需要沙子、石子、水泥各多少噸?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這道題與前面所做的題有什么區別?
這個問題中你看出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來分?
3.學生討論后嘗試獨立解題。完成后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提出引導性問題:
(1)這種混凝土要按照沙子、石子、水泥所需重量的比去分配,這三種材料的比你是在哪兒找到的?
(2)找到三種材料的連比后,為了方便計算,你應該先做什么?
(3)怎樣計算沙子、石子、水泥各占混凝土的幾分之幾?
……
(教師在組織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同時要利用評價優化解法)
1、 學生觀察主題圖,從圖中獲取了什么信息?學生回答:一堆混凝土中沙子有100千克,石子有60千克,水泥有240千克。2、學生討論:這道題與前面所做的題有什么區別?
3、學生討論后嘗試獨立解題。完成后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精講釋疑鞏固拓展,應用知識
1.教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計算,知道混凝土中沙子、石子、水泥的比為5∶3∶12。現有一堆總重為40噸的混凝土,經現場測量,水泥有20噸,沙子有12噸,石子有8噸。這堆混凝土符合配比嗎?如果由你負責監理,你將如何處理?
2.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比是3∶2∶1。這三個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度?這是一個什么三角形?
教師:學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且還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分析問題。
檢測練習練習十七:2-3題尚美評價教師:想一想,今天的知識與昨天的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樣找到幾個量的比的?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新的收獲?
教學板書
設計
教學反思本課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來源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93493.html
相關閱讀:六年級數學下冊第1周導學案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1)
分數除以整數
六年級數學上冊分數乘法練習課導學案
倒數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