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悉歌詞。由“小指勾一勾”導入,師幼、幼幼一起邊念歌詞邊玩“小指勾一勾”游戲。
2.隨著歌曲旋律做“小指勾一勾”,初步熟悉旋律。
3.欣賞一遍歌曲錄音,然后跟隨歌曲錄音演唱歌曲(速度較快)。
4.跟隨鋼琴伴奏演唱歌曲。
5.幼兒找朋友邊唱邊表演。
6.創編表演:身體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勾一勾的?
7.延伸活動:復習歌曲,再一次進行創編表演。
整個活動15分鐘左右,感覺環節很多,但什么都是匆匆而過。
活動開始部分,教師以“小指勾一勾”導入,引出主題,在游戲中熟悉歌詞,應該說這個環節是有效的,幼兒的情緒也很好。但接下來在學唱和表演歌曲部分,幼兒的興趣不是很高,逐漸地游離到了教學活動之外,感覺唱也沒唱好,表演也沒有表演好。課后和曹老師交流,一起分析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教師對教材和領域的關鍵經驗沒有吃透。《小指勾一勾》有很強的情感性,表現了同伴間濃濃的友情,這種情感應該貫穿在整個活動中,但老師忽略了這一點,藝術活動的情感教育功能沒有體現;作為一次以歌唱表演為主的集體教學活動,應該關注怎樣豐富幼兒的審美表現經驗,如:怎樣用輕快的聲音唱,怎樣唱好里邊的附點音符,怎樣隨樂表演,怎樣合作表演等,這些都應該是關注的地方,但老師都是匆匆而過,沒有關注。
二是活動環節的設計問題。這是一次新授活動,但老師安排的內容顯得過多過滿,既要學唱歌曲,又要創編歌詞,還要表演歌曲,而且是合作表演。對于初入中班的孩子來說,任務是比較重的,所以每個環節都只能浮于表面,沒能深入下去。其實,本次活動的重點就可以放在演唱和兩兩合作拉鉤表演上,其他的創編和交換同伴表演完全可以放在第二教時進行。另外,在學唱歌曲環節,老師先讓幼兒跟歌曲錄音學唱歌曲,再跟隨鋼琴伴奏演唱,這樣的安排是不合理的,因為歌曲錄音速度很快,對初學幼兒來說是聽不清跟不上的。
三是教師教學的技巧策略問題。比如:幼兒欣賞歌曲時,應該提醒幼兒靜靜地聽,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特征,并聽聽里邊唱了什么;不要過多地讓幼兒進行集體的表演,使幼兒長時間處于興奮狀態;當發現幼兒游離于活動之外時,應及時調節活動的節奏,或通過語言暗示、樹立榜樣等方法引導幼兒參與。
四是延伸活動缺乏意義。很明顯,這次延伸活動就是復習歌曲,重復課上的最后一個環節。對孩子來說是“炒冷飯”,內容和形式上都沒有變化和提升,他們當然不感興趣。同時,這樣的安排也不符合動靜交替的半日活動安排要求。
總之一句話,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吃透教材、幼兒這兩頭,明白自己在這個活動中要“教”什么,要讓幼兒得到什么,精心預設,用心組織,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真正體現集體教學活動應有的價值。
活動目標: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詼諧、有趣的風格。
2、初步了解間奏,能在唱歌的過程中等待和正確地表現間奏的動作。
3.體驗與同伴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紙偶(老鼠)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發興趣
出示紙偶:“吱吱吱,吱吱吱”誰來了?(小老鼠)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只小老鼠長的什么樣?
(二)1.學唱歌曲第一段
(1)誰來說說這只小老鼠長得什么樣?(邊根據幼兒回答,邊出示圖譜)念三遍,中間可以請小朋友指圖譜
(2)呀!原來這只小老鼠想出來干什么?(偷東西吃)有沒有被老鼠發現?(沒有)他心里肯定怎么樣?(很高興、很神氣)邊做動作邊唱(3遍)
2、學唱歌曲第二段
(1)小老鼠最怕誰呀?(小花貓)
(2)聽到小花貓的叫聲小老鼠會怎樣?(念三遍)
(3)剛才小老鼠還很神氣的,一眨眼功夫卻灰溜溜的逃走了,可真滑稽呀。ǔ椋
(三)初步感受間奏
(1)剛才我們唱了誰和誰的歌?(小老鼠和小花貓)下面我們把倆段連起來唱一唱。
(2)剛才老師除了唱歌還剛什么了?(跳舞)
那 老師是在唱完什么的時候開始跳舞的呢?
對,這里是給小朋友休息一下,為唱小花貓作準備的,這里小朋友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動作!我們把這一段叫作間奏(幼兒說一邊)
(3)全體幼兒齊唱一遍,間奏時小朋友做自己喜歡的動作
(四)延伸活動
我們一起到草地上玩玩貓捉老鼠的游戲!
活動目標:1.學習歌曲,用不同的演唱速度來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
2.根據歌詞,大膽地創編勤快人和懶惰人的動作。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用不同的演唱速度來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
難點:大膽地創編勤快人和懶惰人工作的動作。
活動準備:圖譜一套。
活動過程:
1.練聲
2.談話導入,理解輕快人與懶惰人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勤快人?什么樣的人是懶惰人嗎?
有人忙著做這樣忙著做那樣,很愛勞動是勤快人,而有些人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做,只想著吃東西、睡懶覺是懶惰人。
師:今天有一群勤快人和懶惰人來到了我們班,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2.欣賞歌曲熟悉旋律,初步感知速度的快和慢。
(1)師:這首好聽的歌唱的就是勤快人和懶惰人。勤快人做了什么事?懶惰人又做了些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圖譜)
(2)看著圖譜學念歌詞。
3.進一步熟悉旋律,了解歌詞,初步演唱歌曲。
(1)師示范唱,幼兒傾聽。(根據歌詞內容,將第一段歌詞唱得快一些,第二段歌詞唱得慢一些,讓幼兒在老師的范唱中體會到勤快人與懶惰人之間動作的不同)
(2)提問:剛才老師唱的這兩段歌曲的速度一樣嗎?哪里唱得快?哪里唱得慢?為什么要不一樣呢?
(4)幼兒跟教師一起演唱歌曲。
(5)幼兒分角色演唱歌曲。(一組為勤快人,另一組為懶惰人)
4.嘗試邊唱邊表演,通過動作進一步感知快和慢的變化。
(1)他們做了哪些動作?請你來學一學。
(2)怎樣唱怎樣做能表示出勤快人與懶惰人的不同?
(3)請跟著琴聲的變化邊唱邊表演。
5.嘗試創編歌曲。
(1)人們還可能在哪里勞動呢?
(2)做什么事情呢?
活動反思:
1.本節課的目標中目標一達成得比較好,幼兒都能夠用快慢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而目標二完成得還不夠。相比較而言,唱得多動得少了一些,在音樂課也同樣要注重動靜交替。
2.練聲環節的有機整合,今天的練聲只是單純的以師幼問好的形式練了下聲,其實應該更加注重音樂元素的結合,讓練聲也為今天的音樂課做鋪墊,勤快人和懶惰人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可以選擇上學期學過的《魚兒好朋友》,也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這樣在練聲中就讓幼兒感受到可以用快慢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
3.在今后的活動中還要多多思考提問的有效性,在提問幼兒為什么勤快人要唱得快懶惰人要唱的慢一些,幼兒不是能夠很好的理解。
4.本節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夠大膽的創編勤快人和懶惰人的動作,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還是不夠,幼兒只是簡單的創編出了歌詞中的動作,應該充分發散幼兒的思維,一起來表演勤快人還可以擦擦地、洗洗衣服;懶惰人可以翹著二郎腿什么都不做等等。這樣歌曲的情景性更強,也提升幼兒的表現力,充分體現藝術活動的美感。
5.圖譜的有效運用。在環節四中根據幼兒的回答一張張的出示了圖譜,每一張圖譜都是一句歌詞,幼兒在說說看看中很容易的就記憶了歌詞內容。在老師的范唱后,幼兒也能夠清楚的感受到歌曲快慢不用的速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477224.html
相關閱讀:幼兒園音樂:一千零一個噴嚏
中班音樂游戲《身體小鼓》
波爾卡二(音樂)
熊和小孩??韻律活動
捉老鼠(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