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輕重的變化,如來敲鼓,孩子們根據老師敲的輕重不同,用身體各種動作來表現高低、輕重、大小等等。
2、看實驗來輕重:由于操作材料不足,原本想讓通過親身感受來理解“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小鼓唱的輕,米粒跳得低”這句歌詞。在活動中還是我操作讓孩子觀察,但這并沒有影響學習的效果。我在鼓上放了幾顆小米粒然后用不同的力度敲打,這樣既能激起孩子敲打的,又能讓孩子用更多的感官來感覺輕重,用眼睛看:米粒跳的高低;用耳朵聽:聲音的輕響,手臂的力度和和輕重的關系等,讓孩子們在的環境中盡情的感受,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敲鼓輕重的技巧。
2、在唱歌中感受輕重,在孩子熟悉歌曲的基礎上,讓孩子用聲音的輕重來表現鼓的輕重。如:在“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時要求孩子用比較響的聲音來表現,在“小鼓唱的輕,米粒跳得低”時要求孩子用比較輕的聲音來表現。在唱的過程中讓孩子對輕重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3、讓孩子自己進行敲打來感受輕重。我還讓孩子們一邊唱歌曲一邊來敲鼓(在桌子上敲打),唱得響就敲得響,唱得輕就瞧得輕,這樣孩子們“敲鼓”時用嘴來指揮手的動作,孩子們能較快的掌握。因為嘴巴是發令者,也是驅動四肢的指揮官,用嘴巴來指揮能夠隨時得到雙方面的分辨力與集中力。
在這個活動中,不僅使孩子們對鼓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且讓孩子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了敲擊輕重的技巧,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代替了枯燥的講解,用具體直觀的物品代替了抽象的表述,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723194.html
相關閱讀:熊和小孩??韻律活動
中班音樂游戲《身體小鼓》
捉老鼠(音樂)
波爾卡二(音樂)
幼兒園音樂:一千零一個噴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