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歌唱活動:小鳥小鳥??示范課活動設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幼兒園音樂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活動目標:1.在繪畫過程中傾聽歌曲,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優美,并初步學唱歌曲。

2.通過圖譜、繪畫等形式,理解并創編部分歌詞。

活動準備:

紙 筆 音樂 圖譜

活動過程:

一、導入,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1. 復習歌曲:1)柳樹姑娘;2)顛倒歌。

2. 引導幼兒簡單討論以上兩首歌曲的不同。

3. 彈奏《小鳥小鳥》旋律,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發現歌曲的節拍特點。

4. 傾聽旋律,用不同的方式為歌曲伴奏。

節奏型:× × ×? ; × ×× ×?

二、進一步熟悉歌曲,并通過繪畫創編歌詞完善圖譜,初步學唱歌曲。

1. T:“這首好聽的歌曲唱的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 老師范唱歌曲。(歌詞:在哪里有陽光?在哪里有花香……)

3. T:“原來老師唱的歌曲里有問題呢,問了什么?你聽清了嗎?”(出示歌曲圖譜)

4. 老師繼續唱,并讓幼兒自由畫出自己的答案。

5. 先畫好的幼兒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畫和想法。

6. 請個別幼兒嘗試用歌曲里的話介紹自己的畫,如“草地上有花香”“花園里有花香”。

7. 老師結合幼兒的繪畫完善歌曲的圖譜。(替換圖譜中的問號部分)

8. 老師引導看圖譜幼兒學唱歌曲。

9. 繼續替換問號部分,并演唱。

10. 多形式演唱。

三、繼續學唱歌曲,提升演唱技巧。

1.引導觀察圖片,了解歌曲的結構。

2.討論“哪一句學唱有困難?”

3.討論第二段跳躍部分的唱法:“第二段這里為什么要畫兩個小水滴?”

4.老師重點范唱第二段,引導幼兒發現不同“小水滴表示什么?”并學唱。

5.完整演唱歌曲。

6.老師介紹歌曲,并欣賞歌曲錄音。

7.結束活動。
教材分析:歌曲《小鳥小鳥》是電影《苗苗》的插曲,它是一首經典老歌,因為它的歌詞(由著名作家,《狐貍爸爸鴨兒子》的譯者金波作詞)、旋律非常優美,所以雖然是一首老歌,但卻受到一代代人的喜愛。

仔細分析這首歌,我們會發現,無論是歌詞還是旋律都不是很適合大班孩子的學習,歌詞比較抽象,旋律的音域跨度也比較大。那么,拿到這樣一個教材,我們該如何來組織教學活動呢?

設計意圖:

1. 節拍。

歌曲《小鳥小鳥》是一首三拍子歌曲,對于此類歌曲,孩子們的學習經驗很少。我們可以從唱唱《柳樹姑娘》開始,通過對比、匹配,幫助孩子進一步積累三拍子的相關經驗,并運用已有經驗開展學習。

2. 歌詞。

歌曲的歌詞有難度,那么我們就不必糾纏于此。把歌詞改一改,把原來的“春天里 有陽光 樹林里 有花香”改為“在哪里 有陽光 在哪里 有花香”,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已有的關于春天的經驗,圍繞歌曲中的提問想一想、畫一畫、編一編、唱一唱。這樣既忽略掉了歌詞的難度,又可以調動起了幼兒的經驗,激發幼兒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可謂一舉多得。

3. 歌唱。

我們知道,歌唱活動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學會唱某一首歌,通過歌唱活動,積累歌唱的技能、發展綜合音樂能力,才是歌唱活動、音樂活動的目的。仔細傾聽歌曲我們會發現,在這一首歌曲的第二段里,每一句的第5、6小節是跳躍的。而跳躍地演唱對大班幼兒來說完全可以表現好,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圖譜的演示,幫助幼兒了解第二段演唱“啦“字時的歌聲變化,并通過學唱進一步內化這一技能。

本次活動的設計得益于多年前許卓雅老師組織的音樂觀摩研討活動,結合目前我們大班的一些情況,做了一些修改,但整體感覺還是創新不夠,比較模式化,幼兒的主動參與也不夠。歌唱活動如何淡化“教”的痕跡,讓幼兒既學得扎實有效,又學得輕松快樂,期待大家的研討。
今天我們“小荷團隊”的姑娘們一起聽了沙老師執教的大班音樂活動《小鳥,小鳥》,我相信每一位聽課的老師都會和我有一個同樣的感慨:那就是沙老師的藝術功底相當深厚,她輕松、淡定的教態,對活動細節的把握以及各環節組織的連貫、緊密性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簡單說一說我的感受:

1.活動開始部分能夠根據歌曲本身的特點進行有目的地復習以前學過的兩首歌曲,從而為今天的新授歌曲作鋪墊。今天活動開始部分,沙老師沒有隨意地選擇歌曲進行復習演唱或是發聲練習,而是根據《小鳥,小鳥》這首歌曲三拍子的特點,有目的地選擇了《柳樹姑娘》和《郊游》這兩首歌曲來復習演唱,而后再傾聽新歌的旋律,讓幼兒思考和剛才的哪一首歌曲節奏拍子是一樣的。孩子們一下子就說出了正確的答案。通過這樣的對比,從而幫助孩子們進一步積累三拍子的相關經驗,為接下來活動的順利開展起到促進作用。

2. 讓能力較強的幼兒當小指揮,提供孩子們大膽表現的機會,抓住細節引導幼兒討論。在聽歌曲旋律打拍子的時候,沙老師分別請了兩位幼兒上來當小指揮(在幼兒下面自己拍打節奏時先關注一下幼兒拍打節奏的情況),并能夠主動爭取孩子們的意見,變換動作來拍打。當有幼兒說到拍一次頭,跺兩次腳為歌曲打節奏時,沙老師抓住了這一小小的細節,隨即提問幼兒這樣的拍打方式合不合理,是否符合三拍子強弱弱的特點。這樣的討論更增加了幼兒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3.歌詞內容以提問的形式拋給幼兒“在哪里有陽光?在哪里有花香?”,一下子抓住了幼兒的注意力,回答問題的方式并不是簡單的提問和回答,而是設計的比較巧妙,讓幼兒用簡單的繪畫語言來表達。這樣每個幼兒就都能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而不是只有幾個幼兒參與回答的情況了。幼兒在作畫時同時聽賞歌曲,對接下來掌握歌曲旋律和學唱歌曲都起到一定作用。

4. 圖譜運用的恰到好處,形象巧妙,既幫助幼兒理解了歌詞又幫助幼兒記住了旋律和演唱方式。例如第一、第二句小鳥圖片的稍加變換,讓幼兒明確了“飛翔”和“歌唱”不同的歌詞內容;第三、第四句雖然只有一個“啦”音,但是在唱法和旋律上都有不同,如何幫助幼兒解決這個難題呢?沙老師巧妙地使用了波浪形圖譜和小雨滴圖譜來解決這個問題,即像波浪一樣連貫的啦的唱法和像小雨滴一樣跳躍的感覺的唱法,這樣就形象、簡單地解決了歌唱的難點。

5.活動結束部分,不忘對幼兒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活動結束的時候,沙老師播放了電影插曲中的《小鳥,小鳥》這首歌曲,讓孩子們聽了哥哥姐姐更加優美、動聽的聲音,鼓勵大家活動結束后通過練習可以把這首歌曲唱得更加好聽一些。另外,沙老師還提出建議,可以把剛才活動中大家畫的畫保留起來,布置到黑板或者墻上,有空的時候再來換一換歌詞演唱,讓活動進一步提升。相信孩子們演唱的興趣會越來越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00522.html

相關閱讀:幼兒園音樂:一千零一個噴嚏
捉老鼠(音樂)
波爾卡二(音樂)
熊和小孩??韻律活動
中班音樂游戲《身體小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