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一開始我就直接請孩子們聽音樂感受節奏,第一遍要求聽的時候能用拍手、點頭、跺腳的方式來表現音樂的節奏,孩子們都表現不錯,有就做一個動作的,也有邊點頭邊拍手、邊拍手邊跺腳的,節奏感很強。我肯定了以后,又請孩子來表現一次,他們的興趣更濃了。第三次,我請孩子不用剛剛點頭、拍手、跺腳的動作,而是用身體的其他動作來表現,孩子們又一次想出擺手、扭腰、轉身等動作。
而后,我展示孩子們帶來的各種建筑物的圖片:長城、天壇、艾菲爾鐵塔、比薩斜塔、金字塔等,認識它們,并簡單講解長城、金字塔的一些來歷,孩子們對這些歷史故事聽的津津有味。也請大家模仿了一下。
第三個環節,孩子們進行了創作表演,我請大家來做個建筑師,想想你想設計個怎樣的房子?這時,我不要求在休止符時停頓做動作,自由創作就可以。在以后的一次次表演中,一次次提出新要求,增加難度。在休止符停頓處做動作造型;與同伴合作,任意幾位好朋友一起在設計和表演,在之前要同伴商量好。
在熱鬧的音樂聲中,每個孩子都充分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這次活動,每個孩子都很快樂。一個活動,孩子的參與度是最重要的,這是在活動之前,我沒想到的。不過,也有幾個方面,覺得不足。一是由于第二環節對未來建筑物進行想象和設計的討論過于單薄,影響第三環節孩子的創造表演,動作就顯得不豐富。在對停頓處理時,幼兒單獨處理比較好,節奏清楚,而和同伴表演時過于興奮,以至于忘了聽音樂,顯得不是很突出。這也待以后的音樂活動進行更好的改進。
大班藝術活動《小鬧鐘》是我在組內的一個行為跟進式研討活動,這個活動經過昨天大二班的一次執教和今天大三班的一次執教,從目標到過程都進一步得到了完善,兩次執教下來,明顯第二次的活動的在第一次活動上的一個“飛躍”,不是夸張哦!這是組內老師的評價。呵呵!
先來說說第一次活動,開始是利用歡欣的一個教案上,在課前覺的教本上加入動作也不錯,也許想的太多,在正式上課時腦子變得有點亂了。一開始的提問:“小鬧鐘有什么用?”孩子們知道能叫醒我們的作用,但很多孩子都舉手,我不想請他們但好像又不能一下子剝奪他們的發言權,所以在第一個環節就時間長了。而后,請小朋友學歌曲,歌曲只有兩句,孩子們學的到很快,只是唱的少。還有,我沒有加入動作的講解,以至于最后的游戲環節,一下子出現動作,孩子們有點糊涂,第三是創編環節,我是請孩子不但編了鬧鐘的聲音,還有鬧鐘的名稱,課后,魚兒組長說有點難度,提議只要是編名稱就可以了。最后大家最多的意見就是唱的少,沒有音樂課的氛圍。
下午,我根據大家的意見,自己重新設計活動環節。
第二次活動,我用小鬧鐘做客引題,去掉作用的問題(魚兒說,對活動本身沒有什么幫助。)然后是請孩子欣賞錄音一次,還是問了好不好聽?課后大家認為有點多余,可以讓孩子說說:感覺怎么樣?讓孩子感受音樂。然后我清唱學歌曲,重點學習鬧鈴聲,結合實物的鬧鈴聲和擺動,來學聲音和創編鬧鈴動的動作,這個環節氣氛特別好,大三班的孩子也很會動腦筋,想了很多好看的動作。而后就直接請幼兒跟唱了,這里大家就提出忽略了完整學習后面兩句,以至于相比前一次活動,幼兒的歌曲沒有第一次的孩子掌握的好,但這首歌太簡單了,沒有出現什么差錯。然后是請孩子來創編小鬧鐘朋友的歌,孩子們也想的很好:大象鐘、小狗鐘、花朵鐘、獅子鐘、恐龍鐘……動作也做的很棒。最后的游戲也玩的熱熱鬧鬧,但是大家提出,前面活動的不錯,如果孩子興趣濃的話,最后的游戲也可不做。
第二次的活動很成功,課后到辦公室講評的時候,大家一直表揚我。我也感覺今天的流程蠻順暢,孩子們的反應也好,總體上挺滿意的。但還是把大伙的一些建議記下來,還問魚兒今天和孩子的互動怎樣?以至于說到最后,大伙兒勸我說,好啦!很好了,一個活動不會是完美無缺的。是啊!沒有一個活動會是完美的,但在一個個不完美中能找到解決的對策,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這才是最有意義的。
寒假回來,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一次打擊樂的練習。熱熱鬧鬧的一節課下來,有閃光點,當然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教師的情緒是影響孩子們進行打擊樂練習的關鍵。
本次活動我選取的是《喜洋洋》這首傳統的樂曲。這首曲子本身是熱烈的、歡快的。孩子們第一遍聽這首曲子的時候,就忍不住想站起來跳舞。剛開始我一味的追求課堂紀律,沒有放開,所以雖然也是帶著孩子們在拍節奏,但是總覺的少了點兒什么。到了第二遍,我也跟著孩子們舞動起來,這個時候再拍節奏,就有了那種熱鬧的氛圍。孩子們也跟著興趣盎然起來。
所以,打擊樂的練習不能只為了打節奏而打節奏,要讓孩子們喜歡曲子,然后在曲子情緒的帶動下進行節奏練習,這樣才能讓曲子不失靈魂,讓孩子們在快樂中不知不覺的學會節奏。
二、內容和節奏的選擇是打擊樂有效開展的重要基礎。
《喜洋洋》這首曲子有很多節奏譜的版本,我取它們的精華,又針對自己班里孩子的特點,進行了巧妙循環,剛開始讓能力強的孩子感受節奏的變化,幾次練習以后,我給能力稍微弱的孩子提醒:在心里說著一二三四,試一試。有效循環,讓孩子們有規律可循,在曲子完成時也給能力弱的孩子成功的感覺。這是節奏樂練習的目的之一。
所以,面向班里的全體孩子選擇打擊樂的節奏和內容是很重要的。
三、幼兒常規是打擊樂練習順利進行的有效保證。
這次活動接近尾聲,孩子們整齊劃一的節奏讓我感動,聽課的李園長也一個勁兒的夸班里的孩子接受能力強。感動之余,我還是覺得得益于對孩子們的常規工作抓得好。
在平時的課上課下,孩子們都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集體生活所不允許的。音樂課應該是孩子們情緒最高漲,最不容易安靜下來的課。所以在平時的課上,我總是適時的給孩子們發泄情緒的時間,這樣在我要求他們安靜下來的時候他們都能夠及時的安靜下來。時間長了,孩子們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上音樂課的課堂常規。不管是如何的情緒高漲,總是能在一定的時間和場合里收住自己的情緒和聲音。
這可是我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95841.html
相關閱讀:中班音樂游戲《身體小鼓》
熊和小孩??韻律活動
幼兒園音樂:一千零一個噴嚏
捉老鼠(音樂)
波爾卡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