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上課的時候,我就抓住幼兒愛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的心理,直接以娃娃家作為引題,孩子們一聽要做娃娃家的游戲,都顯得很高興。
2、 讓幼兒說說娃娃家的游戲內容和游戲規則后,我就以把小朋友們玩娃娃家游戲的事情編成了一首歌的形式,來演唱給孩子們聽,歌詞還是比較容易被孩子們接受的。
在進行學唱的時候,我讓男孩子當爸爸,女孩子當媽媽,老師當寶寶等形式,讓幼兒學唱,孩子們學的也比較有趣。
評價分析:
我覺得,這堂音樂課中,因為內容特別貼近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且歌曲的演唱風格也很輕快有趣,所以孩子們在本堂課的表現還是比較活躍、感興趣的。在這堂課中,我這次采用的方法,還是比較讓孩子們接受的,如:
1、 在開始部分就引導幼兒想象說說娃娃家的游戲規則和內容,因為和歌曲內容有相當大的貫連,所以在孩子回憶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幫助孩子們理解接下來,歌曲中的歌詞。但是在幼兒回憶好娃娃家的游戲后,教師把歌詞念一遍,當作總結的話,也許幼兒在記歌詞的時候,會更清楚;
2、在學唱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分成扮演爸爸、媽媽然后在一起合唱的形式,讓孩子們學唱,孩子們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而且學的也比較認真。可能是因為我有點太急了的緣故,如果我在讓孩子們學唱的時候,先讓他們一起來學唱,把歌曲唱幾次后在分唱的畫,可能效果會更好。
因為幼兒在學唱的時候,就是讓她們分成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所以在幼兒上來表演的時候就變得形式有點單調了,興趣和注意力都不是很濃很高了。
所思所悟:
其實音樂活動,我一直上的不是很好,這次這堂音樂課,我覺得在一些方便已經有些進步了,如:根據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孩子們產生共鳴,這樣孩子們注意力才能更快的集中過來,讓孩子們學唱的時候形式有變化,孩子們也會感興趣等等。但是我覺得這堂音樂課還是上的有很多的不足。我覺得下次在上這樣的音樂活動時,可以注意的有:
1、 在幼兒學唱的時候,首先要讓幼兒記住歌詞,教師的方法可以在變幻一下,效果會更好。
2、 讓幼兒學會了,在來分角色演唱,這樣孩子們不但能興趣更濃,對歌詞的內容才能理解的更透徹,唱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讓幼兒進行 表演的時候,教師的方法如果更新穎,幼兒就能學的更好
這次觀摩骨干教師示范課活動,讓我充分的感受到每位教師對本職工作的那份熱愛,活動中的每節課顯然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與準備,特別是朱艷紅老師執教的音樂活動《小雪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觸頗深的有以下幾點:
1 教師教態親切,肢體語言豐富。
朱老師普通話標準, 咬字清晰,歌聲和琴聲配合的和諧、動聽,時時處處展示了良好的業務素質,和藹可親的笑容、富有詩情畫意的兒童化語言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幼兒更加主動積極的配合老師的教學,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2 教學內容貼近幼兒生活,趣味性強 。
就在活動的兩天前,一場冬天的初學降落下來,孩子們開心極了,深深地被這美麗的小雪花吸引,著迷。老師們能從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選擇幼兒身邊的,感興趣的內容,設計自己的教案,并善于利用和挖掘周邊的教學資源,注重活動的可行性,趣味性和操作性。真正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3 環境創設優美,與教學相結合。
皮亞杰曾說:“兒童發展有其不同于成人的圖式,兒童必須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來發展這一圖式。”朱老師能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來創設情境,在活動中她精心創設的小雪花洋洋灑灑飄落的音樂背景,以及精美的賦予藝術美感的音樂圖譜都起到了活躍了課堂氛圍的作用,讓幼兒猶如身臨其境,讓觀摩活動的老師們也有一種視覺上美的享受。
4 教學手段方法多樣化,效果凸顯。
朱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運用了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觀看課件“小雪花找家”,設計巧妙的教具學具“小雪花圖譜”以及形式多樣的表演,游戲“掃雪”,集體討論等等,
目標:1.能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并嘗試根據歌詞內容創編表演動作和游戲。
2.在歌曲的表演與游戲活動中能積極參與、大膽表現,體驗表演與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 圖譜 大熊頭飾 已初步學會歌曲的演唱
活動過程:
一、復習并熟練歌曲的演唱
1.師:老師帶來了一首歌曲的圖譜,我們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嗎?
2.復習演唱歌曲。(師: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3.師:唱的真不錯,老師也來唱一唱,鼓勵幼兒聽聽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4.(結合圖譜提問)師:哪一句最特別?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要這樣唱?
前半句唱的響:告訴大家大熊來了;
后半句唱的輕:趕緊輕輕地隱蔽,別讓大熊發現。
5.幼兒集體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強弱不同的聲音表現歌曲的最后一句。
二、自由探索表演,為歌曲創編表演動作。
1.師:這首歌曲真好聽,如果加上動作表演一定更美,我們可以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動作呢?(鼓勵幼兒找個好朋友唱唱、想想、為歌曲配上好看的動作)
2.鼓勵幼兒三兩分組,討論歌曲的表演,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3.請個別幼兒嘗試表演。(關注動作的節奏和美感,并鼓勵相互學習)
4.討論交流:你覺得哪一句不太會表演?引導幼兒探索適合的動作并相互學習。
5.和幼兒一起梳理表演動作,再次表演。
關注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也可以表演給客人老師看)
6.師:剛才歌曲里唱到大熊來了,聽,是誰來了?(播放大熊音樂)
7.師:為什么覺得是大熊來了?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8.熟悉大熊的音樂,然后隨音樂魔方大熊的表演。
三、根據歌曲內容,嘗試設計游戲方案,并快樂游戲。
1.提出建議:把這首好聽的歌變成游戲一起玩一玩。
2.討論游戲方案,鼓勵幼兒說說游戲可以怎么玩?(角色、情節)
(1) 啟發提問:游戲里有個特別的角色應該是誰?大熊什么時候出現?大熊出現后小朋友怎么辦?
(2) 練習變石頭人的本領。
(3) 石頭人動了怎么辦?
(4) 預設游戲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兒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別亂跑”時,幼兒變“石頭人”,老師彈奏大熊音樂,大熊角色出場,將動的“石頭人”帶走。
3.快樂游戲
根據幼兒的游戲情況作一些評價和提示(也可以請幼兒自我評價),游戲可以進行2—3次,可以對石頭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
4.小結,結束活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731466.html
相關閱讀:捉老鼠(音樂)
熊和小孩??韻律活動
中班音樂游戲《身體小鼓》
幼兒園音樂:一千零一個噴嚏
波爾卡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