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動環節設計符合幼兒學習心理學的特征;顒娱_始首先出示掛圖《母與子》,引導幼兒觀察,分析畫面內容和蘊含的情感。鼓勵幼兒說說畫面中都有誰?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你是怎么看出來的?他們在干什么?畫面中是一個什么地方?然后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欣賞畫面的感受,嘗試將畫面變成故事,充分理解畫面所表達的生活情趣及媽媽和孩子之間溫暖的情感。這樣孩子們能比較好的投入到活動中來,對于作品的內容和寓意理解的比較好。
2.結合幼兒生活經驗設計問題。在經過了上面的環節后,重點引導幼兒討論:作品的名稱為什么定為《母與子》?你聯想到什么?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講述自己和媽媽之間的故事。提問:媽媽是怎樣為你吃飯的?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媽媽平時是一個怎樣的媽媽?你想對他說什么?你想對自己的媽媽說什么?做什么?在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能夠較好的進行情感教育。
3.活動延伸不是太充分;顒釉O計的延伸部分是請幼兒將自己與媽媽“愛的故事”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由于時間關系沒有讓幼兒在幼兒園繪畫,而是把這一環節帶到家中進行,對于孩子的繪畫效果沒有掌握。
總的來說,活動效果不錯,所以對于幼兒來講進行合適的美術欣賞活動,對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表現美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會盡量安排此類的活動,讓幼兒有更廣泛的美術體驗!
繪畫活動《看花燈》是主題《正月里》的一個教學活動,其活動的重點是繪畫仰望天空的人物五官的變化,這是和繪畫一般人物的五官是有所不同的,特別是頭發和眼睛、嘴巴在仰望天空時是相反的。我分析教學目標后,在看看《小朋友用書 手工》提供的繪畫參考和繪畫紙張時,有了自己的思考,如果就利用書上的繪畫紙可能達不到教學的效果。因為紙張是橫向的,對“看”的空間很難表現;繪畫的范畫有側面的媽媽,小朋友在模仿時難度增大,達不到效果。在此我改了我們提供的繪畫白紙,而且要求小朋友采用紙張豎著繪畫的方式,加上繪畫前的孩子們經驗的準備以及繪畫相關的添畫,結果看到小朋友的作品時,效果和我想象的基本一致,看來在教學活動前的教學目標分析,幼兒教學前的經驗準備以及材料的改變是有必要的。我的教學收獲是:
抓住主題中的“看”
從看花燈中的看字可以理解為活動的重點,能在繪畫中體現看的五官特征。我利用紙張的改變給幼兒提供更開闊的材料,使幼兒在創作中正真能繪畫出“看”的場景,達成目標重點,而且畫面更真實和合乎邏輯性。
凸顯主題中的“真”
為了完成目標,提升幼兒的繪畫水平,我給幼兒提供真實的場景,去操場上看頭頂的云彩,讓他們真實體驗抬頭望天空的頭部變化是怎樣的?在觀看同伴時,發現同伴的五官變化又是怎樣的?為幼兒的創作提供真實的體驗。
緊扣主題中的“鬧”
看花燈應該是一個熱鬧的場景,除了在人物的衣服上增加亮麗的色彩,在花燈上涂上各種紅色,有火紅的感覺。其實在畫面上再增加絢麗的煙花和焰火,更為豐富了。有大塊的內容是孩子們看,有火紅的花燈掛天空,還有細細碎碎的點狀、線狀的煙花和焰火。整個畫面內容豐富,色彩豐滿,主題鮮明。
長葛市實驗幼兒園 丁遠征 設計意圖:
禹州的鈞瓷,是我國五大名瓷之一,河南禹州可謂是“鈞瓷之都”。因此,《鈞瓷之美》在本土課程里是一個非常有生命力的內容,在幼兒日常生活中,鈞瓷到處可見,可孩子們卻很少與之互動。因此,我將家鄉的傳承文化鈞瓷作為教材,讓幼兒在欣賞,探索,感受,創作等活動中進一步了解家鄉鈞瓷,了解鈞瓷的藝術特點,培養孩子喜愛鈞瓷,熱愛家鄉的情感。我特設計了這節美術欣賞活動——《鈞瓷之美》。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欣賞觀音瓶,認識并了解鈞瓷的特點,初步感受鈞瓷作品的藝術美。
2.通過課件欣賞,了解鈞瓷的種類和意義,萌發幼兒喜愛鈞瓷、熱愛家鄉的情感。
3. 簡單了解鈞瓷的制作過程,幼兒嘗試運用橡皮泥大膽制作鈞瓷模型,發展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動手創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在欣賞,探索,感受,創作等活動中了解家鄉鈞瓷。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從鈞瓷的造型,釉色,圖案,紋理等四方面感受鈞瓷之美。
活動準備:
1.《觀音瓶》鈞瓷一件
2.《鈞瓷之美》課件
3.幼兒人手一盒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物觀音瓶,幼兒欣賞并感知鈞瓷的特點。
(一)、通過欣賞,讓幼兒感知鈞瓷的造型美。
師:孩子們,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件非常珍貴的禮物,你們瞧,它是什么?
師:孩子們,它的形狀象個瓶子,造型很美觀,但是老師呀告訴你,這可不是個普通的瓶子,它呀,是一件我們的國寶——鈞瓷。鈞瓷是我們國家的傳統工藝,是個絕活,只有我們中國才有的。今天,我們就和鈞瓷來交個朋友,認識鈞瓷,你們高興嗎?
(二)、通過觀察讓幼兒感知鈞瓷釉色的千變萬化。
師:下面,我請小朋友來摸一摸這件觀音瓶,說一說摸起來感覺怎么樣?(特點——光滑)
師:小朋友說的真好,鈞瓷的表面呀很光滑,也非常的漂亮。
師:來,孩子們,我們再來看看它的顏色,你們猜一猜,它上面的顏色是怎么制作上去的呢?(釉色)
師:對,它上面的顏色不是畫上去的,也不是涂上去的,是用大火高溫燒制自然形成的,象這種在火中燒制出來的顏色叫釉色。你們知道嗎?每一件鈞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獨一無二的。世界上絕對不會有兩件釉色完全相同的鈞瓷作品,這就是鈞瓷與眾不同的地方。
(三)、通過觀察,讓幼兒感知鈞瓷圖案的似真似幻。
師:孩子們你們看,瓶子上面的圖案看起來像什么呢?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鈞瓷的表面,在高溫燒制的過程會產生自然變化,形成這種像水墨畫一樣的圖案,非常漂亮。
(四)通過觀察,感知鈞瓷紋理的千姿百態。
師:好,現在我請一名好孩子用來看一看這件鈞瓷表面上有什么?(紋理)
師:對,上面有細小的裂紋,這種裂紋不是這件鈞瓷爛了,是這件鈞瓷自身自然裂開的,就象小朋友剛才發現的自然裂開的一條一條的裂縫,我們叫它紋理,每一件鈞瓷上面都有自己裂開的不同的紋理,這也是鈞瓷與眾不同的地方。
二,欣賞課件:了解觀音瓶的由來,知道許昌禹州是鈞瓷的故鄉。
師:孩子們,關于這件漂亮的鈞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鈞瓷的產地禹州一帶很時間沒有下雨了,太陽火辣辣的把大地都曬的裂開了,人們沒有水喝,沒有飯吃,沒法生活。一天,觀音菩薩走到這里,看到這里的景象,心里很難過,她想,東海里有很多水,不如把它引到這里來,可是東海離這那么遠,用什么東西把水盛來呢,后來呀,她聽說禹州這一帶生產寶瓷,就借來了一件鈞瓷寶瓶,來到東海把水盛到鈞瓷里,撒向禹州的上空,不一會兒地里的莊稼就喝足了水,禾苗直挺挺地往上長,看:土里變得綠油油的了。禹州一帶的人都非常感謝觀音菩薩,就把觀音菩薩裝水的瓶子叫“觀音瓶”,以后人們又燒制了許多這樣的觀音瓶,看,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這個瓶子也是現在的禹州人燒制的,它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就是希望風調雨順,人們永遠吉祥幸福。
師:好了,孩子們,故事講完了,這種鈞瓷的名字叫什么呢?觀音瓶,它有一個特殊的含義,它象征人們……
師: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看鈞瓷的底部,你們發現了什么?
師:對,一般鈞瓷底部的這些字都是標明了這件鈞瓷的產地,那你們知道它是在哪生產出來的呢?
師:老師告訴你們,它呀生產于我們許昌禹州,是中國獨有的瓷器之一,所以人們就叫禹州為“鈞瓷之都”。 孩子們,我們的家鄉有這么多的寶貝,作為鈞瓷故鄉的主人,你們自豪不自豪?
師:孩子們,讓我們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我們的“鈞瓷之鄉”吧!
(小朋友們集合了,我們就要出發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866342.html
相關閱讀:中班音樂游戲《身體小鼓》
幼兒園音樂:一千零一個噴嚏
捉老鼠(音樂)
熊和小孩??韻律活動
波爾卡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