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1.1.3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和框圖表示
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設計流程圖來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流程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順序、條件分支、循環。理解掌握前兩種,能設計簡單的流程圖。
2.過程與方法:通過模仿、操作和探索,抽象出算法的過程,培養抽象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通過算法實例,體會構造的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欣賞數學美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大膽探索,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識。
教材分析重點:順序結構和條件分支結構的理解及應用。
難點:條件分支結構的應用。
方法根據本節課的特點,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問題解決為主線,能力發展為目標”的教學思想,主要采用“啟發引導”、“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通過營造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通過適當例題、習題的練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歸納總結,靈活掌握知識,使學生從“知”到“會”到“悟”再到“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教具學具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過程
教 學環 節教學內容師生互動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 以學生比較熟悉的公園導游圖、醫院的導醫圖及商場的導購圖為背景提出圖的結構。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并互相補充。以學生熟悉的圖引入,體現數學來源于現實并應用于現實。
復習引入1. 復習框圖的符號和意義.
2. 復習畫流程圖的規則
3. 出示上節課的流程圖。
4. 引入流程圖的邏輯結構。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并相互補充,學生思考、探究、抽象。落實上節課的基本知識;利用上節課的流程圖,學生很熟悉,易于集中精力思考、抽象新問題;從另一角度、層次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多思、勤思”的習慣。
概念形成1. 順序結構的概念
2. 順序結構一般形式
例1. 課本11頁例1教師出示概念和結構圖的一般形式。學生理解、記憶。
學生做,教師啟發,師生共同完成,規范做題格式,簡化解題步驟。注意:課本的圖有點小錯誤,且不夠簡潔規范學生的語言和作圖形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作圖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教 學
環 節教學內容師生互動設計意圖
概念形成1. 條件結構分支結構的概念
2. 條件結構分支結構的一般形式
教師出示概念、結構圖的一般形式,學生觀察、理解、記憶,比較和順序結構的區別。規范學生的語言和作圖形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作圖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應用舉例例2 課本12頁
例3 課本13頁
小結:兩種結構的共性
1)一個入口,一個出口。特別注意:一個判斷框可以有兩個出口,但一個條件分支結構只有一個出口。
2)結構中每個部分都有可能被執行,即對每一個框都有從入口進、出口出的路徑。
以上兩點是用來檢查流程圖是否合理的基本方法(當然,學習循環結構后,循環結構也有此特點)學生做,教師啟發,師生共同完成,規范做題格式,簡化解題步驟。
注意:例2和例3分別反映了條件分支結構的兩種情況。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教 學
環 節教學內容師生互動設計意圖
練習反饋練習:
課本13頁練習A組1,2,3,4
14頁練習B組 1,2,3
思考題
超市購物:
購物不足250元的,無折扣
購物滿250元(含,下同),不足500元的,打九五折
購物滿500元,不足1000元的,打九二折
購物滿1000元,不足2000元的,打九折
購物滿2000元的,打八五折
試畫出此算法的流程圖(多分支)
解:略學生練習,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個別指導,增進師生感情。通過學生親手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并能在練習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補救,培養當堂問題當堂解決的好習慣。
思考題是一個比較綜合利用順序結構、條件分支結構的題目,為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準備,體現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
歸納總結1.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算法框圖的順序結構和條件分支結構及利用這兩種結構設計算法流程圖。
2. 通過模仿、操作、探索,體會了構造性的思想方法、數學的模式化思想以及分類討論的思想。
3. 數學上學習算法應注意從算理、思想方法以及思維形式的高度理解問題。學生總結,教師補充。通過學生在知識、方法、應用幾方面總結,使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這也是知識的內化過程。同時培養學生概括、歸納能力,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
課后作業作業:
課本13頁練習A組 5
14頁練習B組 4
課本 19頁習題1??1A 組3,4
選做題:19頁習題1??1B 組2鞏固本節課知識、技能,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設計選做題使不同學生都得到提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7436.html
相關閱讀:橢圓定義在解題中的應用
合情推理
基本算法語句
基本計數原理
函數的和差積商的導數學案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