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把握時間,認真學習,為將來的路奠定基礎,為學子整理了“中國古代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文:
中國古代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一、夏朝的建立
1.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陽城。
4.統治中心地區: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西部,沿黃河至河北、山東交界處。
5.滅亡:黃河下游商部落湯討桀滅夏。
二、商朝的興衰
1.時間: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2.都城:亳——(盤庚)殷。
3.殘暴統治:紂王—炮烙之刑。人祭和人殉。
4.滅亡:周武王—牧野之戰。
三、西周的建立
1.時間: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鎬京。
四、“國人暴動”和西周滅亡。
(一)“國人暴動”
1.背景:周厲王貪財好利。
2.爆發:公元前841年。
3.結果:厲王外逃;“周召共和”。
(二)西周滅亡
1.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諸侯長不來朝貢,戰爭連年,國力貧困。
2.標志: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幽王。
3.東周開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
五、井田制和分封制
(一)井田制
1.性質: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是奴隸社會的經濟基礎。
2.內容:(1)周王把土地分賜給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轉讓和自由買賣。(2)諸侯交貢賦。(3)奴隸集體耕種。(4)如同井字。
3.瓦解:春秋戰國鐵器牛耕——私田增多——封建剝削方式出現——井田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度逐漸確立。
(二)分封制
1.含義:分封諸侯的制度。
2.原因:鞏固奴隸主國家政權。
3.對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
4.主要諸侯國:魯、齊、燕、衛、宋、晉等。
5.義務:服從王命、繳納貢賦,隨王作戰。
6.意義:鞏固了統治,擴大了疆域。
中國古代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由整理提供,愿考生學業有成。更多關于高中地理考試內容請關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0067.html
相關閱讀: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