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備考要注意知識的歸納、比較,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要善于從縱向和橫向兩種角度比較歷史事物。縱向比較就是對同一地域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現象或人物進行比較,這種前后聯系的思維方式一般較常見。以《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為例,可以與古希臘羅馬的民主政治進行聯系比較,古希臘羅馬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民主的源頭,后者是對前者的發展。如羅馬法的一些制度和原則──陪審制度、律師制度、訴訟制度(不告不理原則)等至今仍為西方各國所采用,甚至羅馬法的自然法思想成為英、法、美等國制定法律的依據,拿破侖時期的《民法典》則更是以羅馬法的有關內容為藍本起草的。當然,前者與后者也有明顯不同:古希臘羅馬民主政治的實質是奴隸主貴族的統治,而后者則是資產階級專政。
橫向比較是對不同地域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主要側重于中外比較,平時學習應多加運用。一般而言,主要是比較相同點和不同點兩個緯度,如:在清朝康乾時期,中國和英國在政治體制上有什么相同點(都是君主制)?又有何本質不同(一個是封建專制制度,一個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又如:近代英、美、法、德政治體制的相同點有哪些(實行代議制,資產階級通過議會掌握立法權,以限制君主或者總統對行政權的濫用,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英國、美國兩種政體的不同點有哪些(可從產生方式、任期、地位、與立法機關的關系,產生方式、與立法機關的關系,議員產生方式、地位等方面進行比較)?造成兩國政體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英國有濃厚封建傳統,資產階級與新貴族向封建勢力妥協;美國未經歷封建社會,民眾深受歐洲啟蒙思想影響,普遍厭惡專制統治)?還可以對比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不同點(德國君主是世襲的,法國國家首腦由選舉產生。從行政和立法機構之間的關系上看,法國議會擁有立法權,議會中擁有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組成內閣,總統由議會兩院聯席會議選出,總統又有行政大權;而德國皇帝擁有官吏任免權和立法權,還可以召集或延期或結束兩院,因此他擁有絕對的實權。)
總之,通過聯系比較可以使知識系統化,加深對歷史現象的理解認識,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維和應試能力。同學們不妨一試。
作者簡介:1983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現在安徽省級示范高中──寧國中學任教,中學高級教師,教研處主任。安徽省第二屆“教壇新星”,華東師大歷史系教育碩士外聘導師,全國學習科學研究會中小學學業評價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學歷史教學資源》雜志特約編輯,北京現代教育報特約撰稿人,宣城市學科帶頭,宣城市青年骨干教師,宣城市首屆城鎮骨干教師講師團團員。著有《歷史趣味知識》《走進社區》《走筆三津》等專著。主編和參加過10多部教輔用書的編寫,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中學歷史教學》等報刊發表作品300余篇。論文、教案和優質課評比均獲省一等獎,并多次榮獲市級表彰,有多家報刊、網站介紹其生平事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18337.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