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成績的提高是同學們提高總體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大家一定要在平時的練習中不斷積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中歷史必修之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經濟和社會變革,希望同學們牢牢掌握,不斷取得進步!
一、鐵制農具的使用和牛耕
(一)鐵制農具的使用
1.概況:(1)西周晚期開始使用鐵器。(2)春秋時期,鐵農具開始出現。(3)戰國時期,使用范圍擴大。
2.結果:鐵器時代的到來,標志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
(二)牛耕
1.時間:春秋戰國時期。
2.意義: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
(三)水利事業的發展
1.中原:桔槔。
2.水利工程:春秋楚相孫叔敖芍陂、戰國秦蜀守李冰都江堰和鄭國渠。
二、手工業的發展
三、商業和城市
(一)形成了繁榮的中原市場。
(二)商業中心:臨淄、邯鄲、郢等。
四、由公田到私田
(一)原因:鐵器和牛耕的推廣,生產力的進步。
(二)出現:隨著荒地的大量開墾,私田大量出現。
(三)影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剝削方式出現。
五、春秋戰國時期的改革和變法
(一)春秋改革:齊國管仲“相地而衰征”、魯國“初稅畝”,實質是逐步承認土地私有。
(二)戰國變法
1.原因和條件:(1)根本原因: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推動社會變革。(2)階級基礎:新興地主階級(貴族地主、工商地主、軍功地主)隊伍日益擴大。(3)爭霸戰爭的影響:爭霸戰爭不僅使一批軍功地主興起,壯大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力量,而且各國國君為了取得爭霸戰爭的勝利,勵精圖治,要求政治經濟變革,以增強國力。(4)各國變法也反映了階級矛盾激化,統治階級要求鞏固統治。
2.主要變法:魏—李悝;韓—申不害;秦—商鞅。
3.商鞅變法:
(1)開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
(2)內容和評價
(3)評價:
進步性: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七雄中最富強的國家,為后來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消極影響: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后來的秦朝也有消極影響。
4.戰國變法運動的影響:封建制度確立。中國進入封建社會階段。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必修之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經濟和社會變革,希望同學們閱讀后會對自己有所幫助,祝大家閱讀愉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35755.html
相關閱讀: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