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理論與思考

在歷史教學中,總免不了習題講評課。遺憾的是,雖然課前教師認真備課,主動鉆入"題海",結果卻不免令人失望:一邊是講得口干舌燥的教師,一邊的學生聽得懨懨欲睡、哈欠連天;明明是教師多次強調的知識點、注意點,可還有很多學生出錯;剛剛做過的習題而且講評過,過段時間很多學生還做錯……如何提高歷史習題講評課的課堂效率,實現有效教學,值得一線教師思考。記得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說過:"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是啊,學生就是這樣的學生,我們只有在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勤思考,尋突破。

二、實踐與突破

1.小組討論,達成同伴互動

之所以出現習題講評課上教師講得起勁,學生聽得無聊的尷尬境況,一個重要原因是授課教師組織的學習模式是孤立的,人為割裂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真正意義上的交流。習題講評課上,我先不急于講評試卷,而讓學生先將做錯的題目相互探討一下。

(1)促進學生相互討論交流之風,從而創設學生與學生交往的平臺,完成體驗與他人分享經驗和成果的快樂,體會與同伴探究問題和困難的過程。我們知道,新課程以培養學生健全的個性和完整的人格為己任,關注學生作為"整體的人"的發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在交往中互動,摒棄為了達到某種效果的"假討論",其意義已經不再局限于學生個體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而應該是提高我們學生群體作為"整體的人"素養的過程。

(2)促進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在同一組中,肯定會有學生歷史基礎比較好點,也有學生基礎知識相對欠缺一點。通過小組討論的平臺設置,可以促使兩類學生都有提升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即基礎好的學生不僅要自己做對題,還要能講解給同學聽,當好"小老師",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這些學生必須理清思路,從而加強了對這些題目的理解,嘗試"俯視"題目。而基礎較差的學生,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得到了來自同伴的點撥。

(3)通過小組討論,也能極大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這是因為傳統的習題講評課,是面向全班學生進行的,但是對于學生個體而言,其針對性不強的弊端明顯。往往教師講的題目,可能部分學生已經掌握,所以他們聽課的關注度就降低了。而一些學生沒有弄懂的題目,老師又偏偏沒有講解,課后,我們很多學生很少會去主動鉆研,結果造成了相應知識和能力的盲點。

通過小組討論,學生以面對面的平等姿態出現,少了些師生課堂問答的拘謹,多了份有疑必問、有疑必究的隨意。這樣,能很大程度上釋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自主糾錯,促成學生自動

傳統習題講評課存在的弊端,實質是沒有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我這樣提醒學生:糾錯的要求就是請同學以"小老師"的身份,寫給該題出錯同學看的。這樣做,一是希望督促學生課后真正去整理和訂正,做到自主學習,二是可以了解同學們掌握的程度,指導自己今后的教學。一開始,有些學生做得不到位,存在應付的情況。我就拿出做得比較好的糾錯記錄,作為范例,來激勵廣大同學。另外,根據學生交上來的訂正情況,經過認真仔細的二次批閱,我也發現了很多問題,趁機也加強了與學生的交流。通過讓學生自主糾錯,可以督促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加以自主學習,完成學生自己"動起來"的過程。

三、反思與總結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要讓學生"動"起來。教師不應只立足于"教",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學";不能僅滿足學生"學會",還要引導學生"會學",讓學生從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正如蒙氏教育的創始人蒙臺梭利所說的那樣:"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要上好歷史習題講評課,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并更好掌握"學習金字塔理論"。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地參加合作學習,才能打造高效歷史課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25481.html

相關閱讀: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