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頻道小編為高三同學總結歸納了高考歷史中的考試重點,希望對2013屆高三考生在備考中有所幫助,
拿破侖的內外政策
1、對內政策:有利于政治穩定和資本主義發展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
(2)經濟上:進行財政改革,創辦法蘭西銀行,鼓勵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3)法律上:公布《民法典》等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規范
(*《民法典》,在法律上保障新建立的小農土地所有制)
(4)科教上:建立公立中學和法蘭西大學,鼓勵科學研究和科技教育
2、對外政策:與反法聯盟的戰爭
(1)概況 多次打敗反法聯盟,1810年,帝國盛極一時
帝國的瓦解和顛覆:戰爭性質轉變,入侵西班牙;進攻俄國慘敗;萊比錫之戰(*民族之戰)失敗,
帝國瓦解;1814年3月巴黎淪陷,拿破侖退位;1815年百日王朝與滑鐵盧之戰失敗,拿破侖被流放。
(2)戰爭性質:由革命性轉變為侵略性
(3)評價:①拿破侖的早期戰爭捍衛了法國大革命成果,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進一步摧毀了封建制度,鞏
固了資產階級社會的秩序,傳播了法國革命的思想,在客觀上有利于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②后期
戰爭,侵犯了許多歐洲國家的獨立,掠奪了各國人民,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導致其最后失敗。但資產階級革命已
成為勢不可擋的勢頭。
3、拿破侖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的原因
①因戰爭而實施的大陸封鎖政策嚴重損害了資產階級的利益
(1)國內原因 ②戰爭使帝國的經濟和財政陷入困境
③戰爭給法國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
(2)國外原因 ①被占領地區人民的反抗運動
②英國組織反法聯盟,從未停止敵對行動
4、對拿破侖的評價
有功有過。拿破侖是新興資產階級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打擊了國內外封建反動勢力,促進了歐洲人民的覺醒,保衛了法國大革命的主要成果,鞏固了資本主義的統治,這是他活動的主要方面,是他活動的主要方面,是他的主要功績,也是歷史發展的客觀結論。但是,拿破侖畢竟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時代局限和階級局限在身上體現得很突出,勝利滋長了他的驕傲情緒,也助長了他的野心,爭霸世界導致他走上毀滅之路?偟脕碚f,他功大于過。
*結合法國的內外情況,說明拿破侖取得政權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1799年,法國的督政府處在風雨飄搖的境地,國內政局不穩,歐洲第二次反法聯盟又從四面八方威脅法國。法國大資產階級正需要一把劍來維護他們的統治。拿破侖以其軍事威望,加上銀行家、軍火商和軍隊的支持,奪取了法國的政權,這都有其必然性。我們還可以看到,拿破侖奪取政權是時勢造成的,即當時的法國需要這樣一個軍事獨裁者,來維護大資產階級的統治。假若不曾有拿破侖這個人,那么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恰恰拿破侖來充當這個角色,這是偶然的。
*如何正確認識拿破侖的戰爭?
拿破侖的戰爭是指從拿破侖上臺執政到1815年滑鐵盧戰役期間法國與其敵國進行的一系列戰爭。
(1)拿破侖戰爭具有雙重性質,既有明顯的反對外國武裝干涉、保衛大革命基本成果的性質,又有強烈的侵略擴張性質。1810年以前所進行的戰爭,其主導方面是反干涉,因而本質上是歐洲兩種社會制度的交鋒。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鞏固了資本主義社會,客觀上有利于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但后期的戰爭就主要表現為侵略性。侵犯了許多國家的對立,掠奪各國人民,招致各國人民的反抗。
(2)歐洲大陸各封建君主同法國作戰,主要是為了撲滅法國革命,重建封建秩序;而英國干涉法國革命則是過去兩國間商業戰爭的繼續,正在進行工業革命的英國企圖消滅自己的競爭對手。
(3)戰爭以拿破侖的失敗而結束,它反映了當時的力量對比關系。在歐洲大陸,封建勢力在總體上仍大于資本主義勢力;在英法對抗中,英國的力量強于法國。同時,拿破侖對占領地區的經濟掠奪和軍事統治,激發了各國的民族主義,反抗斗爭風起云涌,這是拿破侖戰爭失敗的直接因素。
*如何評價法國大革命中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造?
1789年8月制憲會議頒布反封建法令,廢除封建制度,這些在原則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改造舊制度的第一步,但也有不足之處。
吉倫特派頒布新的土地法,進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農戶中按戶分配公有土地,無償廢除“沒有領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權利。
后來,雅各賓派有發展為把逃亡的貴族的土地分成小塊出售,地價在10年內付清;農村公有土地可按當地人口分配;無條件地廢除一切封建權利。這些法令從根本上摧毀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但這些法令使大多數農民獲得了小塊土地,從而也發展了法國的小農經濟,形成了小農階級。小農經濟長期占優勢,把大批勞動力束縛在土地上,影響了工業勞動力的供應,這樣既造成了法國農業生產了落后和農民的貧困,又限制了國內市場的擴大,加之發達的高利貸資本,從而使法國工業資本缺乏,嚴重阻礙了法國工業化的進程。
資產階級革命的目的之一是要將封建主義的所有制改造為資本主義的所有制,以適應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改造,理想的結果就是要將土地絕對私有化,使土地轉變為資本,土地的所有者農業資產階級。評價的標準應放在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基點上,而不應以是否滿足貧苦農民無償得到土地的要求為準繩。
*如何評價雅各賓派的恐怖政策?
(1)實行恐怖政策是必要的,它在保衛共和國、拯救革命方面起了不容抹殺的作用。
(2)恐怖政策不是資產階級的政策?植澜y治的實質是以暫時犧牲資產階級的某些利益來換取群眾的支持,實現聯合對抗國內外封建勢力的進攻。它是一種在資產階級革命中出現的“非資產階級方式”、“平民方式”。
(3)形勢好轉后應適時停止恐怖政策。隨著對敵斗爭的勝利,在主流上健康的恐怖政策也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但雅各賓派主要領導人不僅沒有停止,而且還繼續利用恐怖手段剪除異己。這時的恐怖政策成為羅伯斯庇爾統治的工具。其倒臺也就不可避免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25769.html
相關閱讀: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