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重視質疑,提高歷史教學實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關鍵在于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增強教學技能。再也不能把教材奉為"圣經"了,而是要十分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由重教師"教"到重學生"學"的轉變。要善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巧于設疑、加強師生合作、自主探究,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為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疑有效性,作為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轉變觀念,增強教學技能

教學技能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教師沒有熟練的教學技能,再好的素質教育思想也難于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貫徹和體現。例如,沒有較好的提問技能,就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講解技能較差,就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學習;課堂導入技能不佳,就不能激發學生興趣,把學生引入學習的情景,使學生樂于學習發揮出主動性。因而,新課改下的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認真探索新的教學技能。只有如此,教師才能擔當起新課程改革的重任,才能給學生帶來一路春風,才會讓學生對你肅然起敬,進而激發學習歷史課的興趣,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積極引導質疑,突出問題意識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能夠發現并提出問題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充分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學生質疑不夠主動、不夠積極,經常出現冷場的尷尬局面。因而教師應積極引導,突出問題意識,鼓勵學生主動地思考,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想法,甚至敢于質疑一些所謂的權威。如在復習到維新變法運動時,可以提問:康有為維新思想有何特點?學生通過書本知識的學習大致可以歸納為,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結合起來;利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理論的合理性。這時老師可以進一步質疑,康有為為什么要披著孔子外衣宣傳維新變法思想("跪著造反")?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可讓學生相互討論,最終得出①傳統儒家思想影響深刻。②民族工業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具有軟弱性保守性。③與康有為出身經歷、文化底蘊有關。通過上述兩個問題的質疑解決,學生也便可輕易得出一些看法:康有為為減少改革阻力,采取如此策略,既反映了他敢于挑戰封建思想,學習西方變法改革,發展資本主義的強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勢力面前的軟弱。在質疑問題時要注意質疑問題的難度,過于簡單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過于偏難也會造成啟而不發。同時也要注意質疑問題的數量,應把質疑問題放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上。

三、加強師生合作,共同質疑問題

教學既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民主、和諧、寬松的師生對話關系。就像某位教育專家講得,要讓學生能夠有膽量參與到課堂質疑教學過程中來,自主與同學、與教師甚至與教材進行平等對話,從而建設課堂質疑文化氛圍。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好教學內容,為學生留下質疑問題的空間,啟發學生思維,使師生合作學習處于積極的狀態。例如,在分析"為何中國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沒有形成像西歐啟蒙運動波瀾壯闊的景象?"問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當時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進行分析,這樣學生結合明末清初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便可容易得出答案,①明清之際的資本主義萌芽較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產生、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物質基礎。②高度強化的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壓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體系。③中國傳統文化的束縛和影響。師生在課堂上一定要緊密聯系,共同活動,以構成教學過程的動態運動。同時教師也要適時調節節拍加以點撥,引發學生合作共鳴。

四、拋磚引玉,帶領學生質疑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實確實如此。我們對自己感興趣較喜歡的東西,我們總會十分認真用心的去追求和探索。學習過程中的道理也是一樣,如果教師課堂教學十分精彩,課堂內容符合學生的興趣,他們便會主動去思考和學習,而如果是枯燥無味的照本宣科,學生便會無精打采。歷史教材是生硬枯燥的,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課堂上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出問題,拋磚引玉,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產生質疑,激發他們去思考,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解蘇聯解體原因時,教師可先設問,到底是誰導致了蘇聯的解體?通過設疑置難激發他們去思考、去討論。有的學生會說是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導致了蘇聯的解體;有的學生會說是斯大林模式的僵化導致了蘇聯的解體;有的會說赫魯曉夫和勃列日列夫改革不力也負有一定的責任;有的會說西方的"和平演變"策略也是一個因素。通過學生們的質疑爭辯即使大家加深了對蘇聯解體原因的理解;也鍛煉了學生們的思維,培養了他們全面正確分析問題的能力。

五、加強指導,客觀評價學生質疑

由于學生知識水平和實際能力的問題,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常會出現質疑水準不高,甚至出現跑題的現象。作為教師要積極發揮主導作用,首先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給予理解和支持,充分利用以誘導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使其緊緊跟隨教師講課的思路去主動理解問題和掌握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要加強指導,在學生質疑和答疑中,穿針引線,做好點評,適時追問,提高課堂質疑的有效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17533.html

相關閱讀: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