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1、《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頒布——立法權向議會轉移
意義:
①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利受到議會的明確限制,它標志著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②“光榮革命”后,英國實行議會與國王集體統治,統治方式從人治轉向法治,英國社會從此進入了長期穩定發展的時期。
2、責任內閣制的形成——行政權向責任內閣轉移
①“光榮革命”后,國王成為“統而不治”的國家元首,內閣承擔實際行政職責。
②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歷第一任內閣首相。
③19世紀中期,議會變成兩大政黨之間的權力角逐,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上臺組閣,首相由多數黨擔任,有行政權和立法創議權。
3、責任內閣制特點
①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并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
②責任內閣制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核心,名義上是對國王負責,實際上是對議會負責。
4、英國君主立憲制特點:
①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以責任內閣為核心;
②英國國王“統而不治”,是國家元首,扮演儀式性的角色;
③英國的責任內閣制名義上是對國王負責,實際上是對議會負責;
④內閣行使行政權,首相是行政首長,首相由議會多數黨的擔任,有行政權和立法創議權,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決策者和;
⑤整個政治制度以代議制民主為基礎。
2
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1、1787年憲法的內容
①聯邦制原則:憲法規定了一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時讓各州保留了較大的自主權。
②分權制衡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約。③民主原則:總統和議會由民選產生。保證政府代表廣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美國政體為總統制共和制;國家結構形式為聯邦制
3、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相同點:都屬于資產階級代議制,體現分權、制衡原則,實行資產階級政黨政治。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推動世界民主化進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12791.html
相關閱讀: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