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課堂上的學習外,平時的積累與練習也是學生提高成績的重要途徑,本文為大家提供了高中歷史解題技巧(提高選擇題準確性的有效途徑),祝大家閱讀愉快。
1.反復讀熟教材,落實教材。
很多同學做完題后大發感慨,歷史花時間很多,也看了不少書,但就是做不出題目,一副很委屈的樣子。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看了書不等于熟悉了教材,就像我們只吃了一碗飯一樣,我吃了飯為什么還肚子餓呢?因為你只吃了一碗飯,你還沒吃飽啊。所以千萬不要有看了書就會做好,我們一定要腳踏實地落實教材。
那么怎樣才能落實教材呢?我認為有兩種方法:一是結構法,即抓住課文的主題,然后系統、細化落實教材內容,比如人教版必修3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主題是“百家爭鳴”的形成,按照結構,本課講了三個問題“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百家爭鳴”的代表及主張和“百家爭鳴”的影響,然后逐步細化知識即可。二是比照法,即同類事物一般有相同的影響因素,比如在人教版必修3中,我們學習了“百家爭鳴”這是思想方面的內容,我們講了它的背景,我們是從政治、經濟、階級階層、思想四個方面講述的,那么我們再學習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背景時,我們就可以比照著從四個方面去學、去思考。這樣能夠使我們知識掌握既系統又細化到位。
2.注意平時做題后的反思、總結。
我們做題經常做完就渴望對答案,對完答案就沒事了。其實我們應該去思考和總結,錯誤的問題,我們應該去反思錯的原因,是思維、還是心態、還是基本的知識不到位。對于做對了的我們應該好好研究好的習題,因為我們知道知識的考察點一般是不變,變的是考察的角度不同而已,這次對了這個問題,下次類似的問題會對嗎?比如:
例4.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中,在唯物主義哲學領域成就最突出的是(C)
A.李贄B.黃宗羲C.王夫之D.顧炎武
這次考了王夫之的特點,下次可能會考李贄(“離經叛道”)、黃宗羲(中國的盧梭)、顧炎武(開一代樸實學風之先河),甚至考察他們的思想主張。所以平時做題后我們要通過做這道題而把握其他相關問題,做到舉一反三,這樣才會高效,更能提高我們的選擇題的正確性。
3.把握基本的歷史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產物。它包括事物的內涵與外延。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必須多思考去進行適當的分析和比較。比如人文主義的概念,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詞應該是humanism,通常譯作人文主義、人本主義、人道主義。狹義是指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潮。廣義則指歐洲始于古希臘的一種文化傳統。
還有歷史本身的一些概念,比如原因。“原因”有很多,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等等。甚至在主要原因中還可分出最主要的原因或“決定性因素”來。所以我們平時應該有意識的去弄清這些概念,做題才會有所突破。
4.掌握選擇題的基本解法。
(1)排除法。這是解題較常用的方法,一般可以排除1-3個干擾選項或直接排除明顯錯誤的項。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組合題。如:
例5.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B)
①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②我國民間節日端午節的賽龍舟、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孔子③散曲與元雜劇一起合稱為“元曲”④李白被稱為“詩圣”,杜甫被稱為“詩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此題要求教材熟悉,只要清楚我國民間節日端午節的賽龍舟、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不是孔子就可以了。
(2)理論法。這類題是思維含量較高的問題,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來進行科學分析。常用的理論有:原因和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本質與現象,重點論和兩點論等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階級和階級斗爭,人民與英雄的關系等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比如:
例6.文藝復興首先發生在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A)
A.意大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B.中世紀基督教的精神獨裁統治
C.古希臘、羅馬的大量文化遺存D.意大利人才匯聚
解答此題需要運用兩個理論,一是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政治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即政治經濟決定文化,那么可以排除C和D,再根據經濟決定政治,排除B。
(3)特征法。特征法體現的時代或階段特征。主要適用于題目中有明確特征要求或雖無明確表述但隱藏有特征要求的試題。解答問題時我們應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時代特征或階段特征,然后在這個大背景下去判斷正確答案。比如:
例7.拉斐爾擅長畫圣母像,他筆下的眾多圣母充滿人情和母愛,這主要體現了當時(B)
A.蒙昧主義思想B.人文主義思想C.禁欲主義思想D.浪漫主義思想
解答此題我們必須清楚拉斐爾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人物,那么他的作品打上了時代的烙。喝宋闹髁x。答案顯而易見。
當然解答選擇題還有很多方法,比如反證法、翻譯法、直選法等等,在這里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想如果我們教材不夠熟練隨便你使用什么方法,也可能做不出來,所以關鍵還是落實教材,能力才會慢慢提升。
5.認真細致審題。
前面我們說了“題干”限定了答題內容、確定了答題思路和隱含了答題信息。明確了題干的規定性,是做好選擇題的前提條件。題干一般有限定詞和中心詞組成。其中中心詞是核心,是正確答案的內容。限定詞則是對中心詞的時間、地點、范圍、程度等外延進行限制,從而確定了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對中心詞的限制不同,答案就大相徑庭。比如:
例8.北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B)
A.朱熹B.程頤、程顥C.陸九淵D.王陽明
此題的中心詞是“代表人物”,限制詞是時間詞“北宋時期”,范圍詞是“儒家”,如果時間和范圍發生變化,答案也就大不一樣了,這說明題干中每一個詞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做題一定細致推敲,才能為做好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解題技巧(提高選擇題準確性的有效途徑)就到這里了,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祝大家學業有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2240.html
相關閱讀: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