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頻道小編為高三同學總結歸納了高考歷史中的考試重點,希望對2013屆高三考生在備考中有所幫助,
資本主義列強的擴張
(1)擴張的根本原因在于:工業革命的發展促使新興的資產階級在世界范圍
內搶占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1、背景 (2)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工業革命,增強了經濟和軍事實力,它們所掌握的廉價商品和火槍、輪船為它們征服世界提供了物質條件
(3)資本主義各國雖然在擴張程度和方式上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它們都竭盡全力去侵略擴張
2、擴張情況
①目的:擴張領土,建立世界帝國
②手段:通過武力在自己周邊不斷擴張領土
(1)俄國 A.在北方,從瑞典手中奪取芬蘭
B.在西方,攫取了波蘭大部分地區和羅馬尼亞的部分地區
③擴張 C.在南方,侵占了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許多地方,企圖進一步奪取情況 巴爾干半島和中東地區,并割占了伊朗的外高加索地區
D.在東方,逐步吞并了中亞的廣大地區,陸續侵占我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①目的:通過建立殖民地和勢力范圍搶占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②手段:以槍炮為后盾,以經濟侵略為主
(2)英國 占領印度、新加坡等地
A.亞洲 侵略緬甸、阿富汗和伊朗等地
侵略中國(*兩次鴉片戰爭)
③擴張情況 B.大洋州:占有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
C.非洲:入侵埃及
D.拉美:對拉美獨立國家進行經濟侵略
(3)法國:擴張情況 非洲:侵占阿爾及利亞,向埃及、突尼斯滲透
亞洲:伙同英國對華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并侵略印度支那
(4)美國:擴張情況:參與對中國、日本等國的侵略
3、影響
(1)進一步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造成亞非拉的貧窮,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3)在被侵略和征服的地區傳播了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猛烈沖擊了這些地區落后的社會體制。
(4)促成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在9世紀六七十年代初步形成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最終確立于20世紀初。它由兩個方面組成:其一,是指西方國家通過革命或改革步入資本主義時代;其二,是指亞非拉廣大地區淪為資本主義列強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作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建立,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要求,是近代歷史發展的趨勢。
*近代殖民主義的雙重使命
一是破壞的使命,是對亞非拉傳統的經濟體制、社會結構的破壞。它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空前災難:城市衰落、商業凋敝、田園荒蕪、人民貧困。更重要的表現是,它消滅了東方國家原有的社會結構,將這些地區納入了商品經濟軌道。從發展的觀點,商品經濟代替自然經濟,有一定的經濟意義。
二是建設的使命,在于它對殖民地半殖民地進行了資本主義改造。殖民者的統治和剝削在客觀上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向西方資本主義轉變創造了前提,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起到了客觀促進作用。
當然,它的雙重使命并不是同步進行的:它首先體現出來的是破壞性,而且持續時間很長,它的建設性則自較后的一段歷史中才表現出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26508.html
相關閱讀: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