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中歷史知識點: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共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

時間:1921.7.23—8.3;
地點:上海、嘉興南湖;
出席代表:12人,上海李達、李漢;北京張國燾、劉仁靜;長沙毛澤東、何叔衡;武漢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王燼美、鄧恩銘;廣州陳公博,日本東京周佛海以及陳獨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13)。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可爾斯基也出席了大會。代表全國53位黨員。
確立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
制定黨的綱領: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
明確中心任務:領導工人運動。
選舉領導機構: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中共一大內容:


①規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用無產階級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
②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③成立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書記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

①思想基礎:十月革命勝利后,一批先進分子“以俄為師’,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②階級墓礎: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
③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第一個早期共產黨組織是陳獨秀在上海建立的。
④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


中國共產黨產生的基本規律和歷史特點:


(1)規律:中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2)特點:
第一,中共是在列寧和第三國際幫助下建立的。
第二,中共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建立的,沒有歐洲那樣產生改良主義的社會基礎,但黨受小資產階級思想和封建主義思想的影響較大。
第三,黨成立時理論準備不足。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意義:

“兩大”: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歷史上重大里程碑”;
“兩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大地出現了新曙光”、“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


是1919年5月4日發生于北京的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游行、請愿、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歷史特點:


1、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2、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那么,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4、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運動。
5、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



五四運動與辛亥革命不同:


1、反帝反封建比辛亥革命徹底。
2、比辛亥革命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3、無產階級起了重要作用,開始登上政舞臺。
4、五四運動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



五四運動的爆發:

1、國際、國內背景:
國際背景:
(1)一戰期間,日本加緊侵華,激起全國人民義憤,反帝情緒高漲;
(2)俄國十月革命勝利,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國內背景:
(1)社會基礎:北洋軍閥統治黑暗,階級矛盾不斷激化;
(2)階級基礎:民資進一步發展,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
(3)思想基礎: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2、經過: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時間5月4日——6月3日 6月3日——7月初
中心北京上海
主力青年學生無產階級
口號外爭主權,內懲國賊
方式罷課罷課,罷工,罷市
結果被捕釋放,罷免,拒簽

3、性質:
五四運動是一場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反帝的根據:
(1)從斗爭起因看:運動由山東問題點燃,此問題是在重新分贓的巴黎和會上所產生的。
(2)從斗爭口號看:“外爭國權”,不承認和會對山東問題的決議。
反封建的根據:
(1)從斗爭目標看:開始時提出罷免曹、陸、章,后工人參加后,進一步指向段祺瑞。
(2)從斗爭口號看:“內懲國賊”。
徹底的根據:指與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勢不兩立的斗爭精神而言。


4、意義:
①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共的成立準備了思想基礎。
②五四運動的最大功績在于“啟導了廣大人民的覺悟準備了革命力量的團結”。
③五四運動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④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中國共產黨二大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時間:1922.7.16-23
地點:上海
出席代表:陳獨秀、李達、張國燾、鄧中夏、蔡和森、張太雷、向警予、羅章龍等,代表黨員195人。
中心議題:進一步討論和確定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
大會規定了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最低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大會還指出了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動力。
歷史意義:黨就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確的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



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背景:

1、國內政治斗爭的迫切需要:
(1)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1921.11華盛頓會議。
(2)第一次直奉戰爭,軍閥之間矛盾激化。
(3)1922.6陳炯明叛變,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受到嚴重挫折。
(4)蓬勃興起的工人運動也要求黨能明確制定當前革命階段的具體綱領。
2、黨對中國社會性質及革命任務的探索,為黨的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綱領奠定了基礎。
3、列寧和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
(1)列寧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
(2)1922年1月共產國際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對我黨的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13530.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