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中歷史知識點: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新舊三民主義比較:


1、新舊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都主張反對民族壓迫,舊三民主義主要反對滿洲貴族統治,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新三民主義增加了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對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內容;
2、民權主義中都主張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權利,但舊三民主義中民權享有的范圍很空洞,新三民主義賦予一切反對帝國主義的個人及團體均享有自由及權利;
3、民生主義中都主張平均地權,但三民主義中增加了“節制資本”、“耕者有其田”的內容,使民生主義更多地關注了民眾的生存問題?傊氯裰髁x是對舊三民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新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的關系:

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這種關系包含了以下兩層含義:
(1)新三民主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斗爭的綱領,它蘊含著三大政策的精神。新的民族主義要聯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從當時的國際形勢看,體現了“聯俄”的精神。新民權主義主張“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的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表明革命派已經把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綱領發展成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綱領,這就體現了“聯共”的主張。新民生主義的“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體現了“扶助農工”的思想。
(2)三大政策是實現新三民主義的方法和手段。作為既反帝又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來說,聯俄因而獲得國際支持,聯共因而能把革命的力量真正聯合起來,“扶助農工”因而喚起廣大民眾覺醒參加革命使革命獲得根本動力。正如毛澤東所言:“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的三民主義,沒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時期中,都是偽三民主義或半三民主義”。



孫中山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原因:

(1)資產階級革命活動的歷史教訓: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兩次護法運動的失敗等,說明兩點:一是同盟會和國民黨組織渙散,需要重組;二是建立革命聯盟。
(2)蘇俄和中共對孫中山的幫助:
1922年9月4日,孫中山在上海召集各省國民黨負責人53人,討論改組國民黨問題,陳獨秀、馬林、張太雷均應邀參加。孫中山解釋了聯俄、聯共政策,馬林講了話。與會者一致同意改組國民黨。
1922年6月,中國共產黨發表對時局的主張,明確指出:中國現在的各政黨,只有國民黨是革命的民主派,并提出共產黨同國民黨共同建立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的主張。7月,中共二大正式提出同國民黨及其它民主派合作,組成民主聯合戰線,主張國共兩黨實行黨外的平行合作。同年8月對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開會議。馬林傳達了共產國際關于國共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民主聯合戰線的建議。會議決定只要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共產黨員可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會后,陳獨秀等在上海會晤孫中山,向孫中山正式提出中國共產黨關于實行國共合作的主張和具體途徑。孫中山不顧國民黨頑固分子的反對,對此表示同意,并贊同依照民主原則改組國民黨。隨后,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國表、張太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相繼加入國民黨,并開始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
(3)孫中山本身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


新三民主義的內容、影響及評價:

(1)中國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1924年1月廣州新三民主義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廖仲愷、蔣介石等一批國民黨高層和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一批共產黨高層共一百五十六人參加了會議。孫中山以總理的身份任大會主席。大會通過了《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反帝反封建主張,實際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展成為“新三民主義”,并討論了國民黨改組問題,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國民黨“一大”標志著國共一次合作的實現,標志著國民大革命的興起。
(2)新三民主義的內容:
①新民族主義強調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一是中國民族自求解放。這種民族主義不同于過去那種單純反清排滿的民族主義,而是一種新的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主義;
②新民權主義主張兩個方面,一是主張國家權利“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也”;二是剝奪“賣國罔民,以效忠于“帝國主義及軍閥者”的政治權利,實行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專政?梢娦旅駲嘀髁x不同于舊民權主義只是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民主共和國,主張自由、平等、博愛、“天賦人權”的空洞口號,而是主張民權不為資產階級所專有,而為人民所共有;
③新民生主義也強調兩條原則,一是平均地權,二是節制資本。平均地權,舊三民主義早已提出,但內容空泛。新民生主義指出,將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價呈報政府,政府照價征稅,或收買,征收;對“農民之缺乏田地淪為佃戶者,國家當給以土地,資其耕作”,這就給平均地權注入了新的內容。不久,孫中山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號。節制資本是指:凡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或有獨占的性質,或規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由國家經營,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計民生。對于工人,則由國家制定勞工法,以改良其生活,把民生主義和扶助農工政策結合起來。
(3)對新三民主義的認識和評價:
進步性:新三民主義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在若干基本原則上是一致的,是國共兩黨的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發展和高漲。
局限性:新三民主義在理論上、綱領上仍然沒有超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范疇。且與中共民主革命綱領有著原則的區別。



與中共民主革命綱領相比評價新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是資產階級政黨的綱領,中共民主革命綱領是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綱領。
二者主要的共同點是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標,即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軍閥的統治,所以成為國共合作的基礎。但新三民主義與中共民主革命綱領是有區別的,例如,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綱領有徹底實現人民權利、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以及民主革命以后還有社會主義革命等,這些是新三民主義所沒有的,因此,它仍然屬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范疇。
重要的是新三民主義發展了舊三民主義,其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國民革命轟轟烈烈地展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13992.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