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
又稱戊戌維新或維新運動,運動的高潮發生在1898年,這一年是農歷戊戌年,“維新”在這里是指提倡新學、推行新政、實施新法。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學習西方文化、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制度,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使國家富強。
百日維新的特點:
(1)從方式上看:變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技術、軍事制度模式,對中國傳統的舊制度進行改革。
(2)從宗旨上看:是要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權利,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在漸進的變革中.建立資產階級國家,從根本上實現國家的獨立富強。
(3)從內容上看:變法的內容與維新派的主張有差距,維新派與康有為的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政治主張,在百日維新期間光緒帝頒布的詔令中沒有此內容,表現了資產階級的局限性。
(4)變法局限在社會上層,沒有深入廣大人民群眾,因而沒有形成變革舊制的巨大社會力量
明治維新與百日維新比較:
明治維新 | 百日維新 | |
社會背景 | 資本主義經濟有較大發展,武裝倒幕取得成功 | 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封建頑固勢力強大 |
領導力量 | 倒幕派實力強大,維新派掌握了明治政府的實權 | 皇帝沒有實權,資產階級軟弱妥協 |
具體措施 | 大刀闊斧,全面、行之有效 | 未提建立君主立憲這個要害問題,比較激進,缺乏循序漸進的過程 |
國際環境 | 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西方集中力量侵略中國 | 向帝國主義過渡;列強掀起爪分中國的狂潮 |
百日維新:
1、開始標志: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1898年6月)
2、基本內容:
除舊 | 布新 | 作用 | 局限性 | |
政治 | 精簡機構,裁汰冗員,廢除旗人寄生特權 | 鼓勵官紳士民上書言事,嚴禁官吏阻隔;令各省督撫舉薦新政人才 | 有利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精簡機構,提高效率。 | 沒有涉及先前提出的“行憲法,大開國會”、設制度局、行君主立憲等政治主張 |
經濟 | 設農工商總局和鐵路礦務總局,保護工商業發展;提倡私人辦廠,采用機器生產,獎勵創新發明;,編制國家預算和決算;興辦郵政,裁撤驛站 | 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和增加財政收入 | 沒有觸動封建土地所有制 | |
軍事 | 建立新式軍隊,裝備新式武器;按新法練兵,添設兵船。 | 有利于加強軍隊戰斗力,抵抗外來侵略 | 加強對人民的統治 | |
文教 | 改革科舉制,廢除八股 | 各地成立中小學堂,京師設大學堂,籌設專門學堂;鼓勵私人辦學,選派學生到海外留學;準許民間創辦報館、學會;設譯書局,翻譯外國書刊 | 有利于西方資產階級文化和科學技術的傳播,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于培養維新人才 |
基本上反映了維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一定成都上動搖了封建統治秩序。
《定國是詔》: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上諭,表示變法決心。上諭說:“數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秋L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眾喙嘵嘵,空言無補!尬﹪遣欢,則號令不行,極其流弊,必至門戶紛爭,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積習,于時政毫無裨益!煤笾型獯笮≈T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币曰实勖x“詔定國是”,其目的是“以變法為號令之宗旨,以西學為臣民之講求,著為國是,以定眾向,然后變法之事乃決,人心乃一,趨向乃定!保簡⒊骸段煨缯冇洝罚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維系統治、影響后世
羅馬法影響:
①羅馬統治的有力支柱。穩定了社會秩序,保護了統治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②羅馬法保護私有財產,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③羅馬法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典,影響廣泛而深遠。
④近代時期。賀產階級根據羅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利用和發展了羅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為反對封建制度、推進資本主義發展的有力武器。
⑤但是,羅馬法也保護奴隸制度,維護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和壓迫。
羅馬法實質(目的):
維護奴隸主貴族的政治、經濟利益。
羅馬法的作用和影響:
1.對羅馬的影響(作用:鞏固羅馬)
(1)公民法的實施,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羅馬平民的愛國熱情與參政的積極性,鞏固了羅馬共和國政權。
(2)萬民法較好地理順了各種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鞏固了羅馬帝國政權,促進了社會穩定和帝國境內各民族的共同發展。
(3)整體而言,隨著羅馬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漸影響到國家和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如:政治上——規范官吏從政行為;經濟上——保護正當商業利益;社會關系上——調節個人財產關系),有利于羅馬帝國的長治久安與繁榮進步。
2.對后世的影響(地位:澤被后世)
(1)羅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羅馬帝國滅亡以后,對羅馬法的研究在中世紀(歐洲封建時代)和文藝復興時期兩度掀起熱潮。
(2)羅馬法成為近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驅。
(3)羅馬法中所蘊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觀念,具有超越時間、地域與民族的永恒價值。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未有流血,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說明君主立憲制政體即起源于這次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根本原因:
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光榮革命意義:
實現了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愿望,推翻了封建專制的君主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議會權力的確立(《權利法案》)
君主立憲制含義:
在1688年“光榮革命,詹姆斯二世的女兒瑪麗及其丈夫荷蘭執政威廉被邀請承襲英國王位。1689年,威廉接受由議會擬定的《權利法案》,正式登基。(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等權力。這樣,封建時代的君權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權力由法律賦予,受到法律嚴格制約。議會不但掌握了制定法律的權力,還可以監督政府和決定重大的經濟政策。議會權力口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土開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
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
背景:
①英國悠久的憲政傳統
②“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統治確立。
目的: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了一系列法案,旨在限制國王權利。
內容:
《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利,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等權力。
影響:
君權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權力由法律賦予,受到法律嚴格制約。議會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權力,還可以監督政府和決定重大的經濟政策。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開始逐漸處于“統而不冶”的地位,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
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的標志: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法國共和政體的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法蘭西共和政體的確立:
1870年的法國革命建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1年經普選選出了675名議員組成的國民議會,并承擔起制定新憲法的任務。經過議會內部一系列的激烈斗爭,1875年1月29日,以一票之差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法蘭西共和政體的確立特點:
總統執掌行政權,但權力受到議會的限制,法國是議會制共和制國家;議會掌握立法權。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875年憲法):
(1)背景: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軍戰敗,法蘭西第二帝國覆亡,第三共和國建立;;逝蓜萘唾Y產階級共和派勢力的政治斗爭日益尖銳。
(2)內容:
①立法權屬于議會,議會由眾議院和參議院行使。眾議院用普選方式選出,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
②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總統由參眾兩院聯合組成的國民議會依絕對多數票選出,總統是國家元首、軍隊最高統帥。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內閣由總統任命,但對議會負責,總統的命令須經各部部長副署。
(3)影響:標志著資產階級代議制政體在法國的確立,適應并推動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但憲法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的色彩,阻礙了資產階級民主改革的徹底完成。
(4)意義: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出臺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a、共和派掌握實權;
b、共和體制的最終確立;
c、與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帝制獨裁對比,共和體制的確立是歷史的進步;
d、隨著法國工業資產階級勢力的上升,對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法國共和政體確立艱難的原因:
(1)法國是一個農業占統治地位的典型的封建專制國家,君主思想作為封建殘余長期存在。
(2)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發展相對緩慢,工業資產階級力量相對處于弱勢,共和派力量不強大。
(3)法國封建勢力強大。
(4)歐洲其他國家幾乎都參與了對法國的武裝干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18890.html
相關閱讀: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