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中閱讀指導:人物傳記的閱讀思路與信息篩選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閱讀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人物傳記選讀,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各套試驗教材選修系列的一門重要課程。新高考模式語文試卷中,對這一選修內容的考查主要是將其列為實用類文本以選考模式來呈現的。從 07 、 人物傳記選讀,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各套試驗教材選修系列的一門重要課程。新高考模式語文試卷中,對這一選修內容的考查主要是將其列為實用類文本以選考模式來呈現的。從07
、08
兩的高中課改試驗區的語文試卷看,涉及傳記文本閱讀考查的有4
套,分別是07
海南、寧夏卷的《葉圣陶在四川》、08
海南、寧夏卷的《盛宣懷的教育思想和辦學實踐》,08
山東卷的《我所認識的梁漱溟》、08
江蘇卷的《晚清學人楊守敬》,主要題型有選擇題和簡答題(海南、寧夏卷連續兩采用選擇與簡答題并用的方式,其余則一律采用簡答題型)。從設題的選點看,近兩高考傳記類文本閱讀主要立足于關鍵語句的理解、文本信息的篩選與整合、結構思路的梳理、中心意思的概括、傳主個性形象的分析等有限的幾個基點,較多側重文本表層信息的篩選,較少涉及深層意蘊的探究,這可能與方便評卷操作、以及傳記文本閱讀測試命題尚處探索階段等因素有關。相信隨著課改和教學研究的深入發展,高考傳記文本閱讀題的命制將在評價文本與探究文本兩方面會有更多的精彩出現。
09
高考,福建將啟用新高考模式。按課程標準要求規定,傳記選讀,是選考的內容之一,將成為試卷選做題的組成部分。傳記文本進入高考現代文閱讀考查的范圍,將使語文試卷更具有人文性。從07
、08
兩高考所用的傳記文本篇幅看,字數少則800多字,多則1200來字,大都經過了命題者的刪節改造。下面,談談高考傳記文本閱讀復習備考的要點。
傳記是記述人的生平事跡的一種重要文體。閱讀傳記,可以溯一個人的生活經歷,可以體悟一個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尋一個人思想演變的線索,可以剖析一個人成敗的緣由,還可以觀照歷史的滄海桑田,社會的光怪陸離,豐富你的閱歷,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識見。傳記類型多樣,從敘述人稱看,傳記可分自傳和他傳,前者是自述生平,如魯迅的《魯迅自傳》,沈從文的《從文自傳》;后者是他人撰寫的,如《布衣總統“孫中山”》、《我的父親鄧小平》等。從表達方式,有評傳,即一面記述人物的經歷,一面加以評論,如:王曉明《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等;有畫傳,即配以圖片、影像的傳記。從篇幅長短看,有大傳和小傳。真實性和文學性是傳記的突出特點。傳記敘寫的是歷史或現實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實姓、居住地點、活動范圍等,寫作時不允許任意虛構。同時,傳記又不同于一般枯燥的歷史記錄,它具有文學性。它是寫人的,有人的生命和情感在內;它經由作者的選擇、剪輯、組接,傾注了愛憎的情感;它需要借助藝術手法來加以表現,以達到傳神的目的。)
基于考查閱讀評價中外實用類文本能力視野下的傳記文本閱讀,其考查的能力層級涵蓋分析綜合、鑒賞評價、探究三方面。復習備考,應逐一落實以下各考查目標。
一、分析綜合
1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即通讀全文,提取與傳主相關的重要事實,了解傳主的生活經歷或人生軌跡;感知傳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個性;認識傳主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明確作者對傳主的態度與評價或者傳主的自我認識和評價等。
例如:(2008
全國高考(海南、寧夏卷)第16
題)盛宣懷在創辦北洋大學堂時提出了哪些主張?反映了他什么樣的教育思想?(《盛宣懷的教育思想和辦學實踐》)(6
分)
解析:這道題是考查篩選并整合傳記文本關鍵信息的能力。本題包含兩個問題,前者要求列述盛宣懷的辦學主張,后者要求概括其教育思想,這要從其辦學的具體主張的分析中來檢視。從文中可知,盛宣懷給北洋大學堂訂了兩條規則:一是不不許“躐等”,即是“學無次序,淺嘗輒止”,本大學堂的學員必須循序漸進,不許中途他騖,直至完成學業。其二是要學習專門科學技術,文字語言不過是工具。反映了他“學以致用”教育思想。

解答“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類的試題,應力求全面、準確。如何全面準確地篩選、整合傳記文本中的信息呢?首先要整體閱讀感知全文,把握傳記的主要內容(人物的思想、主張、個性及其相關事件)。要善于利用標題、首段起領、尾段總括以及文中的評議句等來快速提取有關傳主的關鍵信息。如上述試題選文標題就表明了本文記敘的側重點——教育思想和辦學實踐,而題干正是扣住這個標題來設問的。其次是依據題干要求,確定信息篩選的目標與標準。該題要求提取的是“在創辦北洋大學堂時提出的主張和教育思想”,與此無關都應汰去。第三,通覽全文,確定信息篩選的范圍,然后在其范圍內找尋關鍵句,或提取重組、或概括轉述,力求語言簡明、連貫,切忌大而無當,機械照抄。
2


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
即精讀全文,能分析傳記文本的敘事語調(敘述者的感情傾向)及其外顯語言表達的風格,或平實,或生動,或詼諧,或莊重,或褒揚,或冷靜等;體會其寫人、敘事、抒情、議論等方面的技巧運用,如人物刻畫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細節等多樣描寫的特色與表達效果;能分析傳記結構層次,理出思路、把握線索,區分主次、詳略、疏密、繁及其用意;能概括傳記的主題思想。
例如:(華南師大附中2007-2008
學高三綜合測試(二)第20
題)“從此,清照將永遠是孤雁一只了”一句話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李清照傳(節選)》)(4
分)
解析:本題考查對傳記文本中關鍵語句的含義與作用的理解。從文章結構角度說,這一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從文章內容上講,這句話表明李清照從此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開始了一個孤苦伶仃顛沛流離的痛苦歷程,感情、境遇也從此改變,這是她一生再大的一個轉折點。
分析語言特色,既要感知本文整體的感情基調和語言風格,又要品味局部段落乃至語句的遣詞造句的技巧和效果。如《葉圣陶在四川》一文全篇是洋溢著對葉老的敬仰、愛戴之情,文章開頭一段則以對葉老和子女們討論作文這一場面的生動具體的描寫來表現其循循善誘、言傳身教、呵護備至的個性特點。“這兒多了些什么?這兒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換一個比較恰當的詞兒?把詞兒調動一下,把句式改變一下,是不是好些?
”這一句語言描寫純用商訊口吻的設問句,非常妥帖地寫出了一個慈父與良師的細膩、真誠。
把握文章結構,就是要看清傳記文本的材料選用和組織安排的特點。結構是思路的具體表現,思路是結構安排的依據和理由。閱讀傳記文本,可以從劃分段落層次、觀察段與段的銜接轉換、判斷敘事的詳略、抓住過渡句、關聯詞語等方面入手,快速理出文意演進的脈絡。如《晚清學人楊守敬》全文共4段,前三段按時間先后順序介紹其求學、應舉、研究的人生歷程,末段概述其學術代表作《水經注疏》的歷史價值。對其學術研究的介紹,又側重于輿地學研究。
概括中心意思,要緊緊抓住傳記文本所寫傳主的事跡,從事件的表象中探尋人物的情感、思想、精神等。應依據題干的具體要求來概括,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語句,如段首句、段尾句等。要注意表述的語言格式,一般按“事實要點+品行、德性要素(或精神內涵)”的結構來概括,語句宜簡要。
⒊分析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
即細讀全文,能分析傳記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所運用的表現手法,能分析傳記選材組材的特點與用意,能區分傳記的主要常見類型,如自傳、評傳等一般寫作特點。傳記采用的表現手法與一般記敘文相似,從結構章法上看有單線推進、有雙線并行,從描寫技法看有對照、襯托、象征、渲染、場面描寫和細節勾勒等,從修辭手法看,有引用、比喻等等。
例如:(2008
高考山東卷第20
題)文章第四段寫到了梁漱溟父親自殺身亡,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我所認識的梁漱溟》)(4
分)
解析:這道題,主要考查對傳記文本材料安排用意的認識。這段文字表明梁漱溟關心國事是有家庭傳統的;是梁漱溟格外關注文化問題的原因;使讀者對人物了解更全面。
傳記文本以敘述、描寫、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寫人、敘事是其基本特征,此外還有議論、說明等,用以揭示傳住的歷史貢獻、思想主張、生活的時代背景等。閱讀時,要關注事件的因果關系、作者的評論、抒情,從中發現其對表現傳主形象特點及意義的作用。分析表現手法,重點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的有關表達方式的寫作常識來組織答案,避免張冠李戴。
二、鑒賞評價
⒈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閱讀傳記,應從對傳主生平事跡的敘述以及相關評論中把握作者的對傳主的評價和情感傾向,了解傳主的思想立場、政治主張或藝術觀點等。傳記是寫人的藝術,事件和細節是傳記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對傳主的態度和情感離不開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和最能表達人物個性的細節的描寫,評價時要善于從梳理具體事件、場景、細節入手,由表及里,去蕪存菁,把握其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還要抓住文本中的議論或評論的文字,體會作者的觀點態度。
如:(2007
全國高考(海南、寧夏卷)第18
題)葉圣陶晚曾用“得失塞翁馬,襟懷孺子牛”來自勉。依據傳記內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經體現了葉圣陶的“孺子牛”襟懷。請簡要論述。(《葉圣陶在四川》)(8
分)
解析:這道題是考查對傳主的人格情操的理解。《葉圣陶在四川》一文對葉的孺子牛的襟懷有生動的表現,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看出:①對子女循循善誘,呵護備至。②對作者、讀者精心扶植,熱情寬容。③對輕編輯輔導提攜,關心愛護。

解答“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一類的試題,要主意區分文本中作者、傳住、他者等不同人的觀點,必須認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傾向,能找出他們支撐自己觀點的相應材料,分析其邏輯推理的科學性,然后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斷。這類試題多要求分點論述,組織答案時最好顯示出多點的組合,點與點之間不前后重復和左右支絀,概括全面,突出要點。
⒉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

閱讀傳記,要理解作者塑造傳主的意圖,這是評價文本社會價值和影響的一個入口。傳主一般是對國家或人類作出重大貢獻或有重大影響的人;閱讀時,應結合傳主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把握作品所述的傳主個人事業及心路歷程的重要事實,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和細節,對影響傳主成長的各種因素做出符合實際的分析和客觀的評價,從而揭示出傳主的典型社會意義和影響。
例如:(2008
高考山東卷第22
題)作為一篇評傳性文章,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認識”梁漱溟的?這樣寫對你的寫作有何啟示?(《我所認識的梁漱溟》)(6
分)
解析:這道題要求學生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作者對傳主的評價的角度,從寫作的角度闡釋自己的閱讀啟示,這是對傳記文本的價值、影響的考查。作者主要是從學問和人格兩個方面去認識梁漱冥的。它對我們的寫作啟示主要有以下點:(1
)從文體來說,要評傳結合。(2
)選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
)中心內容要體現人物的身份特征(4
)通過細節表現人物。
解答“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類試題,要善于“出入傳記文本”,即在通讀理解傳記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入”)能由此及彼地聯想開去,將文章放到當時或當代社會的大背景中,聯系相應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主流思想文化、各基層的關注層度等來進行對照,然后實事求是地進行評價和闡釋(“出”)。上述試題的第二問就體現了“由讀悟寫”的命題意圖。
三、探究
⒈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例如:(2007—2008江蘇贛榆縣高三質檢卷)德蘭修女是人道主義的偉大代表,請結合文本說說德蘭修女身上反映了人道主義的哪些特點,并結合社會實際談談人道主義思想的現實意義。(《是什么讓德蘭修女走上普渡眾生這條路?》)(8
分)
解析:這道題是考查對傳主的精神內涵的認識兼及對其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之于當代社會意義的探究。探討人道主義的現實意義,可從下列角度出發:(1
)從社會需要角度考慮:構建和諧社會需要人道主義精神(當今社會依然有些人利欲熏心,為個人利益而犧牲大眾利益,不利社會和諧);(2
)從關心人群生存狀態考慮:弱勢群體需要人道主義關懷(社會依然存在貧富不均,老弱病殘、災難困苦依然存在)。
解答這類探究題,要分析歸納出文本中所寫人物的人生觀,探討其人生價值,揭示他們的這種人生觀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精神,在當前社會下有什么積極意義。組織答案時應聯系當代社會現實將意義分點列述,力求每個點體現一種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角度。
⒉探究文本的疑難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例如:(2008廣州市高三質檢卷)一個人事業的成功,有人認為天賦是關鍵,有人則認為后天的影響更重要。請以鄧肯為例,談談你的看法。(《舞者之歌》)(6
分)
解析:這道題是就文本中著名舞蹈家鄧肯成長的歷程,提出一個疑問,來引發讀者的討論?忌山Y合傳主的成長歷程來發表看法,解答有相對自由的空間,能自圓其說即可;但又應以辯證的分析為佳,既要肯定天賦是關鍵,又要看到后天努力的決定性影響。
解答這類探究題,應對文本內容作辯證分析、提出補充,形成比較合理的觀點。組織答案是一般宜用總分總的邏輯思路,先明確概述觀點,然后聯系文本內容具體分析,最后小結重申。
總之,高考傳記文本閱讀是一種建立在信息閱讀基礎之上且追求對文本鑒賞、評價和探究能力的考查的現代文閱讀能力的檢測形式,只要認真遵循考試說明所列的考查目標復習備考,是完全可以從容應對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73188.html

相關閱讀:探討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解題規律
認識實用類文本的文體特征與主要表現手法
高考人物傳記復習對策
閱讀測試中暗示的解答功效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和答題格式表格分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