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儒墨之爭給儒學帶來了什么》閱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儒墨之爭給儒學帶來了什么 孔德立 ① 早期儒學的傳承創新既是早期儒家自身傳承的結果,又是排拒與融合其他學說的結晶。墨子 非儒 與孟子 辟墨 是儒、墨兩家爭鳴的重頭戲,對儒、 儒墨之爭給儒學帶來了什么
孔德立

早期儒學的傳承創新既是早期儒家自身傳承的結果,又是排拒與融合其他學說的結晶。墨子“
非儒”
與孟子“
辟墨”
是儒、墨兩家爭鳴的重頭戲,對儒、墨學派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凸顯出早期儒學的傳承與創新路徑。

孟子“
學于子思之門人”
,是孔子、曾子、子思這一系早期儒家譜系的傳人。孟子時代,“
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面時咄咄逼人的墨家,孟子以“
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誰”
的“
浩然之氣”
,毅然起而“
辟墨”
。
③“
仁愛”
與“
兼愛”
是儒墨之爭的核心問題。要擊退墨家的進攻,必須徹底揭露兼愛的危害。恰好,墨者夷之厚葬其親的舉動暴露了墨家的理論缺陷。墨家贊同薄葬,批評儒家的厚葬主張,而墨者夷之厚葬其親的做法正違反了自家學說。當孟子批評夷之時,夷之卻以儒家主張的“
若保赤子”
為借口,辯解說“
愛無差等,施由親始”
亦為儒家所贊同。孟子對夷之的論調予以堅決的反擊,他指出,喪禮的真正內涵不在于財產的多寡,而是源于子女發自內心對女母的真愛情感。這種特定的情感體驗由血緣關系決定,而絕不可能來自外部,也不可能依靠推論方式獲得。但墨家既承認有發自內心的情感之愛,又認為這種愛可以用語言與推論方式施于他人。墨子津津樂道的“
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
的兼愛精神,實際上是把特定情感庸俗化了。孟子認為,墨家把他人之父視為己之父,消弭了父親的特定內涵。仁愛是儒家的核心價值觀,儒、墨在仁愛與兼愛問題上有著不可彌合的分歧,因此,孟子才尖銳地批判墨家的‘
兼愛”
學說是使人成為無異于“
禽獸”
的“
無父”
之學。

傳統說法認為,孟子辱罵墨子為“
禽獸”
,遂以為孟子與墨子的學說是對立的。但如果把墨學置于孔孟之間加以分析,就會發現一個不爭的事實:孟子在捍衛儒家仁學核心價值的同時,亦悄然對墨學進行了吸收。性善論與仁政學說是孟子對儒學的新貢獻,但如果我們只注重孟子對儒學的傳承的一面,很容易忽略墨學對孟子的影響。簡帛《五行》篇出土后,我們從子思五行說中發現了性善論的直接來源。但是,子思與孟子對“
仁、義、禮、智”
的論述尚有一定距離。子思的仁、義、禮、智既重外在之行,又重內心之德,德行并重。而孟子已經把仁、義、禮、智完全轉化為內心之德、人性之善。子思并沒有把人性與善畫等號,而孟子直接說人無仁義禮智則“
非人”
。可見,善性已經成為做人的必然條件。那么,孟子性善論的至善源頭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我們考慮到墨子對儒家的批評,不難發現,墨子對“
天”
與“
善”
的論述正被孟子悄然吸收了!赌印窌“
天民”
一詞出現2
次,《孟子》書中出現了3
次。值得關注的是,這個詞卻不見于其他早期儒墨兩家著作。墨子把至善之天與民連接以來,為人性找到了至善之源。“
愛人利人以得福”
,扶危救困、愛人利人之人,獲得天佑而得福,墨子雖未明言人性善,但推行兼愛之人必定以人之善性為前提。墨子“
官無常貴,民無終賊”
的主張,從“
農與工肆”
選拔官吏的提議,均是墨子提升民眾地位的舉措。經過墨家的宣傳及實踐,墨子的這些主張已經喚醒了民眾積極爭取自身利益的意識。在風起云涌的墨家“
革命”
之后,孟子提出“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的民本思想也就順理成章了。此外,孟子“
仁,人之安宅;義,人之正路”
的論述,既堅持了儒家仁愛的核心價值觀,又受到了墨子“
行天下大義”
的影響。墨子“
非樂”
,孟子則勸導統治者“
與民同樂”
,把墨子認為貴族專享的樂舞文化轉化為君民共享的社會財富。

(選自《光明日報》
3
月26
,有刪節)
6
.下列關于原文第二、三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孟子所處的時代,墨家影響力十分巨大,以至“
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
B
.面對墨家強大的勢力,孟子作為當時儒家的代表人物,自覺擔負起與墨家爭鳴以捍衛儒家仁學核心價值的使命。
C
.“
兼愛”
屬于墨家的核心思想,與儒家“
仁愛”
說相比,雖然都有“
愛”
,但是兩種學說卻風馬牛不相及。
D
.孟子撻伐墨家,是很善于選擇突破口的,如他抓住墨家夷之厚葬其親的做法,來攻擊墨家自身的理論缺陷。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面對孟子的攻伐,夷之運用求同思維方法用自認為是儒墨公認的主張來為自己辯駁,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B
.孟子認為,“
愛無差等,施由親始”
不是從物質財富的多寡層面上講的,而是從子女對父母的真情方面而言的。
C
.儒家認為子女對父母的真愛情感體驗是由血緣關系決定的,絕不可能來自外部,也不可能由推論的方式獲得。
D
.儒家認為墨家的“
兼愛”
思想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庸俗化了,容易模糊人與禽獸的區別,也使墨家淪為“
無父”
之學。
8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因為孟子認為墨家的“
兼愛”
思想消弭了父親的特定內涵,這觸及儒家的核心價值,因而遭到孟子的尖銳批判。
B
.孟子在對“
仁、義、禮、智”
的理解上,融合了墨家的思想,因為孟子性善論中的至善源頭應該是墨家的思想。
C
.墨子“
官無常貴,民無終賤”
的主張、從“
農與工肆”
選拔官吏的提議等提升民眾地位的思想,也促成了孟子民本思想的建立。
D
.孟子對墨學的借鑒是反其道而行之,如墨子主張“
非樂”
,孟子卻倡導“
與民同樂”
,將其轉化為君民共享的社會財富。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84689.html

相關閱讀:《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