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的改革開放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國際地位,但中國還沒有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國際經驗。以官方聲音為主的宣傳使我們的話語缺少了能夠滿足民間需要的說服力;崛起的喜悅中夾雜的狹隘民族主義成分所產生的眾多解氣的話語,不僅無助于中國說服世界的努力,反而成為外國主流媒體報道中國時出現負面內容的重要原因。中國迫切需要在對國際政治和中國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礎之上,培育大量具有說服世界能力的民間人士。換句話說,中國人多,中國外交更需發揮民間優勢。事實上,民眾有意識的參與使眾多涉外活動具有了外交意義,甚至比經過精心修飾的外交表述更能打動人心。
從二戰結束到中美建交這段時間,中國和美國處在敵對、猜疑、相互隔絕和互不了解的狀態;粮駬螄鴦涨渲笳f:“我們仍然認為中國是我們面臨的最抱敵意的國家。”但他第一次到上海時,早晨抽空跑出去看了看街上的人,回來卻說:“中國人是一個和平的民族,臉上帶著佛一樣的微笑。”見到面目慈祥的中國人,觀念就變了;粮褶D變觀念的啟示,也為我們解決一些重大的國際問題提供了思路。
長久以來,西方人堅信他們的文明是世界惟一成功的文明,它們是國家治理的范本,其生活方式值得向往,有些國家推行的所謂“價值觀外交”就是以這種意識為思想藍本的。而人員流動的全球化,卻必將證明“價值觀外交”政治視野的局限性。2007韓中貿易額為1500億美元,相當于韓美和韓日的總和。韓中之間每周往返航班836架次,比韓國國內航班數量都要多,韓中之間已經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經濟關系。韓國駐華大使金夏中最近總結說:“在世界上,能與中國人用杯子喝53度白酒的只有韓國人,通過老白干的實力能說明韓中貿易額連激增的緣由。”中韓兩國人士燉上一盆狗肉,盤腿上炕談生意時可能沒想到外交,但卻促進了外交,所以韓國贊賞中國的發展。事實證明,通過經濟活動中民眾的交流,中華文明逐漸擴大了在西方的影響,西方在如何看待中國走自己選擇的道路方面逐漸變得客觀起來,對中國持肯定態度的聲音越來越多。
中國的文化中有“朋友信之”、“近者悅,遠者來”的傳統,F在每有將近4000萬人出國。中國人、中國資本、中國企業已經遍布全球。這是我們的優勢,這么多人出去容易讓外國人聽到中國真實的聲音。
目前,外國對中國的了解和我們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我們的宣傳太像“宣傳”,官員學者出國很怕說錯一句話,民眾的聲音出不去,外宣就不真實了。不要擔心擴大民間的聲音會帶來負面影響,我們改革開放的實踐已經說明了民間和外界的交往越深,中國文化的影響就越大。英國首相布朗稱:“到2025,中國講英語的人將超過全世界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人數。”若此,中國外交對外言說的能力將大增。
如今,國際事務中的言說能力正在與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共同成為主導國際政治的力量,F代政治就是言說政治,其突出特點就是,人們往往不僅僅要看一國的官員說了什么,更要看民眾怎么說,說了什么。一個國家無論有多大的外交實力,有多少外交官,都不可能代替民間的交往。而在很多時候,幾十個外交官說的“官話”,還往往不如一個普通老百姓的“俗話”更具有感染力。
7.對“民間外交”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民間外交強調民眾有意識的參與,這使得基辛格第一次到上海就轉變了對中國的敵對、猜疑觀念。
B.民間外交不僅不可能為官方外交所代替,而且將極大增強中國外交對外言說的能力。
C.民間外交具有能夠滿足官方宣傳需要的說服力,有助于消除外國主流媒體報道中國時出現的負面內容。
D.民間外交雖然不能彌補中國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國際經驗的不足,卻能逐漸擴大中華文明在西方的影響。
8.對文中“通過老白干的實力能說明韓中貿易額連激增的緣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人和韓國人喝老白干的實力相當,韓國通過與中國的白酒貿易使兩國貿易額連激增!
B.韓中之間每周往返航班836架次,比韓國國內航班數量都要多,韓中貿易額相當于韓美和韓日的總和。
C.中韓兩國民眾在經濟活動中的交流比官方外交更具感染力,它使雙方增進了了解,建立了互信,從而促進了韓中經濟貿易的發展。
D.韓國贊賞中國的發展,韓國人愿意和中國人談生意,成交額因此連激增。
9.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員流動的全球化必將證明西方國家建立在西方中心主義基礎上的“價值觀外交”存在政治視野的局限性。
B.擴大民間的聲音不要擔心會帶來負面影響,它只會逐漸縮短目前外國對中國的了解和我們的期望之間的差距。
C.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使中國更易發揮民間外交優勢,從而更易讓外國人聽到中國真實的聲音。
D.中國講英語的人比全世界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人數還多,中國外交對外言說的能力正在與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共同成為主導國際政治的力量。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7.B 【A促使基辛格轉變觀念的不是“民眾有意識的參與”。 C“民間外交具有能夠滿足官方宣傳需要的說服力”不確,原文只提到“官方宣傳缺少能夠滿足民間需要的說服力”。D可以彌補中國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國際經驗的不足】
8.C 【A并非“白酒貿易”。B是表現,不是“緣由”。D“ 韓國贊賞中國的發展”不是談生意的前提,在原文中是“中韓兩國人士談生意時促進了外交”的“結果”!
9.D 【應為“到2025將超過”,后面句子更準確的應是“國際事務中的言說能力正在與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共同成為主導國際政治的力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52194.html
相關閱讀: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