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論述類文本《論儒學的復興》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論述類文本( 18 分) 論儒學的復興 湯一介 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民族復興的進程之中,民族的復興必然與民族文化的復興相關聯,在我國歷史上雖說是由儒、道、釋三家構成中華文化, 論述類文本(18
分)
論儒學的復興
湯一介
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民族復興的進程之中,民族的復興必然與民族文化的復興相關聯,在我國歷史上雖說是由儒、道、釋三家構成中華文化,但儒學卻一直曾居于主流地位,影響著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學的復興和中華民族的復興是分不開的,這是由歷史原因形成的。儒學自孔子起就自覺地繼承著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從歷史上看它曾是中華民族發育、成長的根,我們沒有可能把這個根子斬斷。
因此,只能適時地在傳承這個文化命脈的基礎上,使之更新。就目前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看,在21
世紀儒學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在中國、甚至在世界(
特別是在東亞地區)
將會有新的發展。為什么儒學會有一個新的發展?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有經濟的原因,但與“
西學”(
主要指作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學等等)
對中國傳統文化(
特別是儒學)
所進行的全方位的沖擊有著密切的關系。正是由于“
西學”
對中國文化的沖擊,使得我們得到對自身文化傳統有個自我反省的機會。我們逐漸知道,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應該發揚什么和應該拋棄什么以及應該吸收什么。因而在長達一百多中,中國人在努力學習、吸收和消化“
西學”
,這為儒學從傳統走向現代奠定了基礎。新的現代儒學必須是能為當前人類社會“
和平與發展”
的前景提供有意義的精神力量的儒學,應該是有益于促進各國人民團結、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處的大家庭的儒學。新的現代儒學必是“
反本開新”
的儒學,“
反本”
才能“
開新”
,“
反本”
更重要的是為了開新。中國文化必須在傳承中更新,這樣中國文化才得以真正的“
復興”
,而“
重新燃起新的火焰”
。
在本世紀初,中國提出建設“
和諧社會”
的要求,這將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景十分重要,它會對人類社會健康合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和諧”
是儒學的中心觀念,在我國傳統儒學中包含著“
和諧社會”
的理想以及可以為建設“
和諧社會”
提供大量的有意義的思想資源!抖Y記•
禮運》的“
大國”
思想可以說為中華民族勾畫出一幅“
和諧社會”
的藍圖!墩撜Z》中的“
禮之用,和為貴”
,這就是說“
和諧”
將會對調節人們社會生活起著最重要的作用;而“
和而不同”
又可以為不同民族和國家的“
和平共處”
提供了理據。特別是《周易》中的“
太和”
觀念經過歷代儒學思想家的發揮,已具有“
普遍和諧”
的意義,這就是說,“
和諧”
應該包含“
人與自然”
、“
人與人”
、“
人的自我身心內外”
等諸多方面的“
和諧”
,才可以稱為“
普遍和諧”
。所以王夫之說“
太和”
是“
和之致”
,“
太和”
是最完美的“
和諧”
,如此等等,在儒家思想中比比皆是。
近兩百多來,由于對自然界無量的開發、殘酷的掠奪,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由于人們片面的物質利益的追求和權力欲望的無限膨脹,造成了人與人之間以及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以至于殘酷的戰爭。由于過分注重金錢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調,人類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為一種社會病。因此,當前人類迫切需要解決,甚至今后還要長期不斷解決“
人與自然”
、“
人與社會”
以及“
人與自我身心”
之間的種種矛盾問題,這些無疑是人類面臨的最重大課題,其中人們必須對當前存在的問題要有自我覺醒。我們認為,有著幾千歷史的儒家思想無疑為解決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參照的智慧。當然,必須注意,我并無意說,上述三大矛盾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決,真正的較完滿的解決還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國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斷地在實踐中創造新的理論來逐步解決。
16
.新的現代儒學應該如何“
返本開新”
?(6
分)
17
.請簡要概括文章最后一段的論述思路。(6
分)
18
.儒家思想可能為解決三大矛盾提供什么“
智慧”
?請依據文本加以說明。(6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6.
適時傳承舊有的歷史文化傳統;反省傳統自身的弊處,明白有所發揚和有所拋棄;努力學習、吸收和消化西學,為人類發展提供精神力量。(每點2
分,
答對3
點滿分。)
17.
首先指出當今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點明儒學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最后委婉指出復興儒學對人類貢獻的有限性。(每點2
分,
答對3
點滿分。)
18.①
儒學的中心觀念是“
和諧”
,對于“
人與自我身心”
的諸種矛盾,“
和諧”
可以指導人們調節生活,獲得內心的安定;②
而“
和而不同”
的思想可以引領不同民族、國家在保持個性的基礎上和平共處,從而構建和諧的新的社會關系;③“
普遍和諧”
最終使人類與自然、社會達到高度的相融相合。(每點2
分,
答對3
點滿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40627.html

相關閱讀: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