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中歷史知識點:康有為和梁啟超的民主思想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康有為和梁啟超的思想比較:


1、共同點:都是屬于資產階級維新派,都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
2、特色:康有為把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同西方政治學說相結合來宣傳變法;梁啟超的思想更加激進,特別是民權思想更為突出。
3、評價;積極:都主張資產階級君主立憲,相對于封建軍長專制,具一定民主性。
4、局限:主張保留君主,是政治改良,與民主共和有明顯區別。



康有為的民主思想:

1、背景:
(1)康有為出游香港,親身體驗資本主義文明的先進性。
(2)康有為熱心研究西學,探索改造中國之道。
(3)外國侵略和洋務運動使西方學說進一步在中國傳播。
(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發展。
2、康有為的民主思想:君主立憲制。
(1)理論基礎:90年代初期——“托古改制”
①著作一:《新學偽經考》:
內容:考證古文經是偽造的,否定了古文經的權威性。
目的: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恪守祖訓”的傳統。
②著作二:《孔子改制考》:
內容:
A、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張變革的先師。
B、“通三統”理論:說夏商周分別代表一個“統”,文物制度各不相同。每逢新朝取代舊朝,制度都要有所損益。用“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來論證維新變革的必要。
C、用西方學說改造“張三世”理論!皳䜩y世”“升平世”“太平世”——君主專制、君主立憲、民主共和。
目的:用孔子和今文經來論述維新變法的合理性。
(2)具體表現:公車上書后——實行君主立憲制:
建立方式——仿效日本,自上而下的變法
主要內容——設議院、定憲法、開國會、三權分立
性質——資產階級改良派掌權
(3)思想變化:維新變法前——建立制度局:
性質——全國變法機構,有民主成分
說明——康有為思想的保守性
3、康有為思想的特點:
把西方政治制度與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在后來政治實踐中表現出一定的保守性。


梁啟超的民主思想:

1、民主思想:
(1)維新運動時期——君主立憲思想;民權思想;教育改革。將批判專制—民權思想—發展學校教育相結合,(張揚民權和封建專制緊密結合起來,伸民權與廣民智聯系起來)
(2)維新運動后——一度更趨進步:一度傾向革命
2、梁啟超思想的特點:
闡述思想更激進,民權思想更突出;
維新運動后其思想更進步。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資產階級革命派



維新派和資產階級革命派比較:


相同:都主張學習和借鑒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反對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
不同:維新派所宣傳和主張的是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而資產階級革命派要比維新派進步,他們所推崇和要學習的是民主共和制。



資產階級革命派:


1、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為了加緊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和角逐,民族危機更加嚴重;
《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此時民族資本主義又有所發展,但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限制和阻礙。
2、反應:
推崇和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比維新派有了明顯的進步。
3、代表人物有:
孫中山、章太炎、黃興、鄒容、蔡元培等。
4、表現:
①是在興中會誓詞里,就有了“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表明了他們對民主共和制的向往。
②是20世紀以后中國出現了許多的革命思想家和宣傳家,他們創辦報刊、翻譯西方社會政治方面的名著等。其中鄒容在《革命軍》中呼吁革命,宋教仁在認真探究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的基礎上,繪制了他心目中的共和制度和議會政治的理想藍圖。
③是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對西方民主政治進行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改造,如孫中山設想在中國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政治革命”和解決民生主義問題的社會革命同時進行,這就是針對西方國家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的現實,根據中國國情進行的適當改造的結果。
5、結果:
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和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朝統治和封建帝制,但果實最終被袁世凱所篡奪。  
6、評價:
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它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愿望。但是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綱領。辛亥革命的最終失敗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資產階級革命的著名宣傳家群體:


在清末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中,涌現許多著名的宣傳家,國內的上海和日本的東京是他們活動最為集中的兩個地方。其中有的人是由傳統的士子轉變而來。如蔡元培本為清朝進士,章太炎雖然不求科舉功名,但早年接受的也完全是舊式教育。他們都是在時勢的感召下,思想逐漸趨新,終于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更多的人則是年輕的知識分子,他們多有留學日本的經歷,像鄒容、陳天華、宋教仁、秋瑾等都是典型人物。當時革命活動的主要途徑,一是進行武裝斗爭,再就是進行革命的宣傳鼓動,二者相輔相成。就宣傳方面來說,創辦刊物,著書撰文,翻譯介紹西方民主政治學說和有關國家民主革命的歷史,是其重要的活動方式和內容。從20世紀初年,即開始形成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熱潮,課文中提到的鄒容及其所撰寫的《革命軍》,在這中間即十分顯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08021.html

相關閱讀:從一則材料分析中國的對內改革方針
轉變歷史習題講評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歷史模塊與歷史教學
高中歷史知識點:西班牙內戰
武昌起義的經過 歷史意義及影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