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經過歷史的風蝕,大運河沿線歷史城鎮所保存的文化遺產已經很少了,有的文化遺產甚至已遭到較為嚴重的破壞,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對大運河沿線現存歷史文化遺產的摸底調查,避免進一步的開發建設所可能造成的更大損失。許多地方對當地的文化深有感情,許多當地的專家也頗有研究,問題在于各地還缺乏保護的基本資料,最重要的是缺乏正確的保護理念。譬如,一談到保護,人們往往就以為是要重新開鑿運河,要重建漕運總署衙門等等。這些都是很嚴重的誤區。
有人提議把古老運河建成“水上高速”。大運河山東段據說提出要大規模投資重新開挖被湮沒的古河道,重建分水工程,以重現昔日輝煌。問題在于,大運河的功能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往農耕時代的“水上通衢”地位已讓位于工業時代的鐵路和公路。山東濟寧以北的河段早已斷流,水文地貌情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加上整個北方的缺水已屬不爭的事實,何處能引水濟運?當運河的“水脊”南旺鎮巨大的分水工程中,一個個提升水位的水閘、蓄水的水柜和宏大的分水龍王廟,如今均已湮沒消亡,而且地形地貌也有了極大變化,現在已找不到這些水工建筑的遺址,殘存的龍王廟也僅剩幾座小廟,殘破不堪,在風雨中飄搖。另外,運河沿線原有的眾多會館、碼頭、市場早已破敗孑存,有的已蕩然無存,即使重新開鑿,也不再可能重現昔日風光。
濟寧市區內沿老運河把原有的老房子全部拆除,新建了一條蘇州街,看似古色古香,卻不見原來的歷史蹤跡。揚州重視城市建設和運河沿線的整治,從
2000
以來,城市中的大運河沿岸整治一新,但沿岸的歷史風貌,大運河沿岸十里長堤綠柳成蔭的歷史古河原真性風貌,重現尚需時日。聊城也是這樣,原來熱鬧繁華的運河碼頭沿線,只剩下一座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山陜會館,館前的大運河變成了城市公園里一條普通的河溝。文物仍在,整體環境已變樣,文物的運河文化價值,被無情地抹掉了。
與豐富的文物遺跡相比,大運河沿線已經完成了數量可觀的重建、復建或者仿古的商業性項目,希望依托運河遺產招商引資的項目更多,破壞性建設屢見不鮮。另一方面,運河沿線以人們的生活景觀為主體的古鎮、古村的數量、質量卻令人擔憂。要想拍一張有特色的照片,還要東找西找。再不采取措施加以調查、挖掘和分類保護,恐怕就太遲了。大量歷史村鎮的遺產保護在城市化的高速發展中還遠沒有引起各方的重視,畢竟,運河不只是一條簡單的水道,離開了人們的傳統聚居,它的保護層次就不完善。
(阮儀三《文匯報》
7
月
22
日
原文有改動)
1
.下列不屬于大運河遺產保護中的誤區的一項是
A
.運河沿線各地缺乏保護的基本資料和正確的保護理念。
B
.恢復運河沿岸的歷史風貌,重建當的漕運總衙門。
C
.投入資金重新開挖被湮沒的運河古道,重建分水工程。
D
.濟寧市區內拆除原來的老房子,沿運河新建一條蘇州街。
2
.為什么不能把古老運河建成“水上高速”?不屬于這一原因的一項是
A
.大運河水上通道的地位現已被鐵路和公路取代。
B
.有些河段斷流,水文地貌變化,無水補濟運河。
C
.當作為運河“水脊”的南旺分水工程已被湮沒。
D
.運河沿線的會館、碼頭、市場都早已不復存在。
3
.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運河沿線歷史城鎮中的一些文化遺產經過風沙侵蝕已經造成了很大損失。
B
.聊城的山陜會館因環境的改變已失去了它原來據有的運河文化的價值。
C
.運河沿線重建、復建或者仿古的許多商業項目建筑質量較差,有的已被破壞。
D
.離開人們的傳統聚居,運河就失去了保護,運河也就成了一條簡單的水道。
答案
1
.A
2
.D
3
.B
解析:
1
.A
(這是運河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不是認識和做法上的誤區)
2
.D
(這是“不能重現昔日風光”的原因,而不是不能建成“水上高速”的原因)
3
.B
(A
“歷史的風蝕”與“風沙侵蝕”的含意不同;C
文中說的是一些商業項目建設破壞了運河沿線的文物遺跡;D
“保護層次不完善”與“失去了保護”不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09627.html
相關閱讀: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