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自1919
“
五四”
運動后,“
青”
一詞開始在中國被普遍使用。“
青”
自20
世紀伊始就伴隨著革命的浪潮與政治的影響,它因此和青春、沖突、流血、犧牲、熱情聯系到一起。
②
在上世紀70
代,“
傷痕文學”
成為主導大陸的文藝思潮。劉宇廉、陳宜明、李斌于1978
至1979
根據盧新華的小說改編并合作的連環畫《傷痕》、《楓》、《張志新》以寫實的表現手法再現了歷史的真相,成為“
傷痕美術”
的發軔之作。緊接著,張紅的油畫《發人深思》、《那時我們正輕》,何多苓的《青春》、《春風已經蘇醒》等作品都成為“
傷痕美術”
的代表作品。直到高小華創作了《為什么》,似乎為那一代輕人的困惑發出了心靈深處的吶喊。
、
從90
代初崛起的“
新生代”
畫家開始,對于青春的描述是畫面中彌漫的一股百無聊賴的情緒。劉小東的油畫《燒耗子》中,兩個男青滿不在乎地望著地上一只被燒得奄奄一息的耗子,代表了一代青的失意與虛無的態度。尹朝陽創作了大量關于青春感傷的主題繪畫,他的“
青春遠去”
系列刻畫了“70
后”
共同的精神體驗。他的畫面特意處理成老照片式的灰色調,赤裸身體的青男女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烏托邦式的美好與安寧的氣息。此外,還有一些青藝術家的創作也可歸類于這類主題作品。與“
傷痕美術”
相比, 90
代的殘酷青春繪畫雖然不是直接地進行社會批判,但也并非是太平盛世圖景的歌頌,在這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中仍然有意無意地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傷感。這種青春殘酷的體味并沒有消散,而好像成為縈繞在畫面上空的幽靈,一直提醒著人們:青春并不全是美好。
④
自2000
以來,“
青春”
一詞好像“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奮斗》、《我的青春誰做主》、《愛情公寓》、《北京愛情故事》等大量表現青人生活現狀的影視劇火爆熒屏。一時間,“80
后”
也被人們老話重提,當人們眼中的“
小太陽”
、“
小月亮”
們現在的生活如何?他們又在經歷著怎樣的青春?顯然,這一系列電視劇瞄準了時代的脈搏,也戳中了人們的心理。盡管劇中情節被批“
并不符合‘80
后’
的真實生活狀態,也不具有普遍性”
,但這個注重以自我為中心、有著為理想而奮斗的熱情的群體引發了人們對“
青春”
的重新定義。
、
如果說,上世紀90
代的青藝術家完成了從注重觀念到重人生觀察的轉變,那么,出生于1980
后的一代青藝術家則轉向對抒發自我情懷的思考。從小看進口卡通片成長起來的“80
后”
也被稱為“
卡通一代”
,童時的視覺體驗影響了這代人長大后的視覺經驗。以四川美術學院為中心,產生了一大批以卡通形象為創作主題的青藝術家。這類作品大都色彩艷麗,人物有著千篇一律的大眼睛和看不出喜怒哀樂的表情,有著工業化生產的質感,游離于真實與虛幻之間。更多青藝術家的作品關乎恐懼、體驗、無奈、迷失、物質、焦慮、疏離等關鍵詞。“80
后”
藝術家對于他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有著哲學家一般的冷靜審視。他們似乎充滿了后現代主義的情緒——
分裂、不確定性以及對一切普遍的或總體化的話語不信任。在大陸,“80
后”
被稱為“
垮掉的一代”
,與二戰后美國出現的“
垮掉的一代”
有所類似卻又有絕對的不同。盡管他們同樣討厭機器文明,但中國的“80
后”
并沒有對權威和主流文化發起激烈挑戰。他們更關注自身的生活、周遭的環境、所處的社會,帶有一種任性、自我的小情緒的宣泄。
⑥
有人問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彥,為什么《灌籃高手》的大結局不讓湘北籃球隊奪冠?他的回答意味深長:“
青春的夢想總是不完美的。 ”
也許這句話正中青春的本質,青春總會逝去,并不那么完美的青春才是最令人心動的。
(文章來源:《中國藝術報》有刪改)
12-13
題為選擇題,請在答案卡“
選擇題答題區”
作答。(12
題選對一項給2
分,選對兩項給5
分,多選不給分)
12.
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5
分)
A
.《傷痕》、《楓》、《張志新》、《發人深思》、《那時我們正輕》、《青春》、《春風已經蘇醒》、《為什么》等作品以寫實的表現手法再現了歷史的真相,表現了那一代輕人心靈深處的困惑。
B
.90
代的殘酷青春繪畫并沒有直接批判社會,但是仍然用一種淡淡的傷感來提醒著人們:青春并不全是美好。
C.
《奮斗》等一系列電視劇的情節曾被批“
并不符合‘80
后’
的真實生活狀態,也不具有普遍性”
,但瞄準了時代的脈搏,也符合人們的心理需求,能引發人們對青春的思考。
D
.“80
后”
青藝術家作品的人物的表情和質感,游離于真實與虛幻之間,體現出對于他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有著哲學家一般的冷靜審視。
E. “80
后”
被稱為“
垮掉的一代”
,更關注自身的生活、周遭的環境、所處的社會,更自我。與二戰后美國出現的“
垮掉的一代”
一樣沒有對權威和主流文化發起激烈挑戰。
13
.下列對“
青春創作”
的說法,推斷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
分)
A
.謝南星的《令人討厭的寓言圖像》系列創作于1998
,強調了夢境般的場景與噩夢般的荒蕪感,可以歸類為“
殘酷青春”
作品。
B
.楊勇的攝影作品《青春殘酷日記》反映了敏感的輕人對都市生活環境的變遷所呈現出的迷茫與孤獨的情緒,可以歸類為“
殘酷青春”
作品。
C.
羅中立的油畫《父親》以寫實的表現手法描繪了一個又臟又臭的收糞農民,農民蒼老的面孔滿是皺紋,可以歸類為“
傷痕美術”
作品。
D
.江衡的新作品《美女·
魚》系列,人物表現出充滿銳氣的酷感,帶有一種任性、自我的小情緒的宣泄,可以歸類為“
殘酷青春”
作品。
14
.根據文意,“
青春創作”
的三個主要階段在創作內涵上有何異同點?(4
分)
15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井上雄彥的例子有什么作用?(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52182.html
相關閱讀:宋石南《大學的三種精神》閱讀答案
摘編自孫燾《美,價值觀的意義建構》閱讀答案
高二議論文賞析閱讀:《淺議經典文化教育》閱讀答案
《人類的集體道德記憶》閱讀答案
“藝術批評”閱讀答案